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华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6):187-194
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逻辑内涵体现在三重相互关联的转向:其一,从逻辑转向知觉;其二,从意识转向身体;其三,从观念转向肉身.这三重转向不仅使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突破唯我论的困境,而且从生存论的视角对意识现象学所面临难题给予解决.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不仅就知觉、身体和肉身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出阐释,而且还开启了法国生存论现象学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2.
世界之肉的呈现和存在——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美学谈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
将身体借给世界是梅洛-庞蒂在论绘画理论时提出的一个命题.该命题的旨意在于推翻西方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的理智主义思潮.将身体借给世界意味着让身体成为世界的媒介、手段,让身体世界化.身体世界化的实质是身体以客体性和主体性并存的方式实现同纯感性的世界的融会.将身体借给世界体现了对传统再现论和后现代反再现论的双重超越.这一双重超越同时意味着对认识论意义上的世界再现的超越,意味着本体论上的世界之肉的建构和生成. 相似文献
3.
梅洛·庞蒂身体哲学视域下的体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梅洛·庞蒂的“知觉在先”、“空间身体”、“动态身体”以及“身心合一”的身体哲学思想的影响,现代体验设计呈现出感官性、情境性、交互性以及情感性特征.现代设计由以“物”为核心开始转向以“人”为核心,关注人身体的体验设计将成为未来社会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梅洛-庞蒂:知觉何以具有首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党卫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7-41
梅洛-庞蒂展开其知觉现象学体系的整个过程就是论证知觉首要地位的过程。然而,考察世界如何将自己呈现给知觉始终受到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的阻碍。因此,论证知觉何以具有首要地位就意味着必须首先批判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并在批判中发现和重返被它们遮蔽和扭曲,但又是它们不可缺少的前提的知觉。 相似文献
5.
唐清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思维与言语及其同一性问题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胡塞尔认为有脱离任何表达形式的纯粹思维,德里达对此持批判的态度,维特根斯坦则坚持认为没有脱离言语的思维和思想.这些探讨主要集中于思维与言语表达这个层面,无法推进对思维与言语关系的说明,也无法在它们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获得共识.梅洛-庞蒂表达现象学主张言语表达奠基于原初的身体表达——身体姿势,而语言则是言语的历史沉淀.这些观点对研究思维与言语的关系及其同一性问题具有推动作用,它们蕴含着这样的观点:思维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表达——言语表达.同时也对研究聋哑人的思维,说明动物有无思维以及思维和思想的性质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运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82-383,386
梅洛-庞蒂关于"体验论"美学思想的诗性思考,在其整个现象学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体验论美学思想以"体验"为出发点,以身体和意义为中介,以"体验"为归宿,构筑着一个"体验-身体-意义-体验"的循环阐释模式。深刻理解梅洛-庞蒂的体验论美学思想,对于把握其整个哲学美学思想体系、认清其在整个现象学思潮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梅洛-庞蒂的文艺批评常被作为一种开创性的批评典范被引用,并影响了福柯、德勒兹等哲学家介入文艺的角度。而他本身与文学的关系却从不被提及,因其早年所写的小说一直不为人知。半个多世纪来这部小说和作者的双重隐匿,究其原因,与梅洛-庞蒂本人早年的爱情经历有关,也和他的宗教及哲学转变有关。在这部看似是探险小说,实则是围绕着帕斯卡尔的偏离概念展开的道德训诫小说中,偏离所揭示的生存本质和上帝的关系一直是梅洛-庞蒂哲学思考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萧盈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15-122+216
梅洛-庞蒂的文艺批评常被作为一种开创性的批评典范被引用,并影响了福柯、德勒兹等哲学家介入文艺的角度。而他本身与文学的关系却从不被提及,因其早年所写的小说一直不为人知。半个多世纪来这部小说和作者的双重隐匿,究其原因,与梅洛-庞蒂本人早年的爱情经历有关,也和他的宗教及哲学转变有关。在这部看似是探险小说,实则是围绕着帕斯卡尔的偏离概念展开的道德训诫小说中,偏离所揭示的生存本质和上帝的关系一直是梅洛-庞蒂哲学思考的背景。 相似文献
9.
意识是"我能"——梅洛-庞蒂的"我能"现象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伟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针对经验论把世界看做意识的状态从而低估了意识,而理智论则把世界解释为状态的意识从而高估了意识这一情况,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认为意识不是我思而是我能,旨在超越经验论与理智论。梅洛-庞蒂的我能现象学直接影响了利科的自身解释学和福柯的自身关切的伦理学,在20世纪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尧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哲学赞词》尽管以“哲学赞词”为题,但实际上却是对哲学及哲学生活的辩护。哲学为什么要辩护?梅洛-庞蒂主要从认识、表达、行动(其中也涉及到哲人与大众的冲突、哲学的现实处境等)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哲学知识的暧昧性、哲学与现实的潜在冲突及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复杂关系等作了深入阐发,最后指出哲学的生活具有“跛行”的特征,从中也体现出了梅洛-庞蒂哲学自身的“暧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婉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3):98-100
作为法国著名的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可谓独树一帜。他深受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特别是其后期现象学思想的影响,并且提出了“身体”这一概念,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身体现象学。 相似文献
12.
徐颖瑛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1)
李清照词中女性意识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强烈的身体意识.具体表现在:强烈关注自我身体的外貌和状态;真实而细致地描绘了身体感觉;将内心微妙的情感转化为生动的外部身体动作;在空间和时间意象选择上偏于身体存在和休息的室内意象和夜晚意象;在修辞手法上,多用比拟手法,用人的身体部位、神态、动作等来体物写情. 相似文献
13.
14.
李世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4):23-27
西方主体哲学自古希腊隐秘的开端到哲学的后现代时期贯穿了西方哲学的历史。其中,胡塞尔和尼采对主体哲学的发展有着独特和卓越的贡献:胡塞尔通过他的先验转向完成了从“意识主体”的向度构建主体哲学的最终可能性,实现了一个二千多年柏拉图主义的理想;而尼采则通过他的强力意志形而上学从“身体主体”的向度使“现代”(西方形而上学时代)趋于完成。而这种完成,按照海德格尔的话说,是以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而达到的。在此基础上,现代哲学进展到后现代时期时,对主体是否退隐的争论愈演愈烈。但是,不论争论的结果如何,“收敛的主体”形式似乎已成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梁成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6(2):44-49
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实践性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基本特征。改善身体意识旨在通过提高身体体验、感知,增强自我使用、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更大程度地实现个人快乐、幸福的目的。当今文化现象中身体地位的凸显是身体意识研究的现实语境,改善身体意识能够充实艺术经验、增强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调整习惯的身体等途径可以实现身体意识的改善,但是也面临身体意识是否拥有反思性及其反思限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钱一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5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党在不断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符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又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其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理念,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从根本上讲,“以人为本”体现了我党执政主体意识的复归诉求:从单一低位到合目的的统合和复归;从对位到合位的统合和复归;从管统到民主自治的统合和复归。 相似文献
17.
吴晓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3)
作为后期胡塞尔的诠释者和追随者的梅洛--庞蒂将他人问题凸现出来,使其上升为现代哲学的主题.在他的思想轨迹里深深印记着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像.梅洛--庞帝的思维特点中具有波动和起伏的特点:早期,他立足于现象学视角批判了笛卡尔主义的自我中心论,将他人问题引入现代哲学的主题;中期,他为解决他我之间的矛盾问题而大量吸收了青年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晚期,他的思想又倾向于后现代主义,把他我关系视为一种相互缠绕的可逆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西方哲学中身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推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治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91
身体问题在20世纪西方哲学尤其是欧陆后现代哲学领域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焦点课题。而从柏拉图—奥古斯丁—笛卡尔路线之虚假的、邪恶的、无知的身体到现象学传统的功能性、形式化、基源性身体,再到后现代理论的物质性、生产性和欲望化的身体,身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推进经历了一个由隐而显、由虚而实,从形式到内容、从边缘到中心的漫长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考察,不仅显示出身体问题在当代的崛起与凸显并非是孤立的、断裂的、一蹴而就的,而且展现了它所蕴含的巨大的可能性意义以及更为重要的理论界限。 相似文献
19.
佘碧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0-115
本文根据梅罗-庞蒂的<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等晚期作品,通过澄清他的肉体概念,揭示其从知觉现象学到肉体本体论的转向,即意向生活不仅是主体向世界的生存投射和世界向主体的生存投射,而且还是存在的自身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