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失业现象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促进大学生就业也成为政府部门及高校的重点任务之一。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尚未纳入失业保障体系类别,不能享受失业保障。因此,健全大学生失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失业保障现状、存在问题,阐述了健全大学生失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失业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失业”所特有的历史积淀性和释放性,使现阶段中国失业问题表现出非常态的国别性,并且显得积重难返。失业作为几十年计划经济代价的继承支付,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政治代价的经济支付。面对平缓的短期菲利浦斯曲线,在一定时期内去适应一个平和的有惯性的通货膨胀,以牵制失业率的上升;或以通货膨胀一定程度的向上爬行,“换来”失业率的相应下降,对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3.
李文涛  袁国忠 《理论界》2005,(7):103-105
辽宁作为拥有全国最多数量产业工人的重工业之省,由于长时间承受着经济转型和物产资源枯竭的双重压力,致使大量失业群体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困扰着经济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本文通过调查所获依据,阐明了失业与稳定的连带关系,提出了如果失业问题得不到高度重视和有效控制,势必会使贫富两极分化加大、不满情绪增多、群体性事件上扬、社会犯罪问题多发等十分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人口失业结构与结构性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城镇人口失业结构分析后发现 :低素质人员和因企业倒闭或其他原因而失去工作人员在失业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由于劳动要素流动性低下 ,人员素质不适应转轨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 ,所以结构性失业是当前我国城镇失业的主要形式。增加职业培训力度 ,建设健全劳动要素市场 ,提高劳动要素流动性是解决中国城镇人口失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我国转型期失业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当前我国的失业形势,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缓解失业的建议。我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有人将其称为没有就业机会增加的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对于得不到就业机会的人来说,经济增长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现象与社会制度无关 ,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现象 ,而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的产物 ,或者说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一、失业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 ,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那么 ,失业的具体原因又如何呢 ?第一 ,社会分工的深化 ,生产的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 ,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 ,从而导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从传统、过时的产业中游离出来的劳动者如果不能及时适应新兴产业的需要 ,必然会出现失业。第二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过程 ,生产…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在粮食生产、供需、贸易等层面仍存在较大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其主要表现为:中国粮食生产遭遇增产瓶颈、种植成本持续上涨、水土资源约束及生态承载压力加剧等困境;粮食供需面临品种结构偏离、产销区域结构失衡等问题;粮食对外贸易中出现外粮依存度上升而国粮自给率下降、国际粮食贸易供应来源和运输路线过于集中、国际粮食贸易摩擦加剧、融入国际粮食治理体系受阻等难题。中国亟需从生产、供需和贸易三个维度构建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牢牢守住耕地数量及质量红线、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水平、加快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升粮食可持续供给能力;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破解粮食产销区域失衡难题;提升外粮资源自主管控能力、参与国际粮食安全治理,降低国际粮食供给输入性风险,全方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杜鑫 《晋阳学刊》2009,(5):45-49
在失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理论派别从不同的假设前提和理论视角考察了失业的不同方面,形成了既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补充的关系。失业理论的发展大致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从总量分析到个体分析的趋势,日益注重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之中深度发掘失业的产生原因。不同的理论派别对于政府干预的立场不尽相同,但在消除市场的不完全性、加强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功能上是基本一致的。各种失业理论观点及其政策主张为治理我国当前失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广西农业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年来广西农业发展取得了今人瞩目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目前广西农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生产潜力,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得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针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需要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范围覆盖合理,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统一规范、持续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资产社会政策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重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近二十年来取得很大成就,其改革走向与世界趋势大体吻合。我们改革了过去国家承担一切责任的“高福利”制度,重新强调个人责任,例如引入个人缴费,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医疗个人账户,住房公积金等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成为中国社会保险的基本模式。这些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其实也是围绕着个人资产进行的。不过,多年来我们并没有从资产社会政策角度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进行过研究。因此,吸收国际社科界处于前沿的学术成果,从资产社会政策的视角考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构转型与我国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资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王先明 《晋阳学刊》2004,1(1):39-43
近百年间,每当历史学处于时代性转折的关键时期,社会史都是人们作为标领学术转向的旗帜,作为推陈出新的一个最重要的历史趋向。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须认真反思的几个问题:第一,研究视角与研究理念尚有待扩展;第二,学科之间理论体系还须整合;第三,宏观研究与专题研究的相关性与相融性还有欠缺。因此,中国社会史学的新突破,并不仅仅取决于专题研究的开拓,更取决于宏观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影视文化一直呈一种二元结构,即以社会效益为价值旨归的"主旋律文化"和以经济效益为追求目标的"大众文化".于是社会效益(即精神教育功能)与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原则)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张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成功地抵御西方强势娱乐文化潜移默化般的价值渗透,必须使中国的文化作品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这方面,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影视作品能够起到兼顾两种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行红芳 《中州学刊》2002,(6):177-180
本文阐述了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存在的问题 ,指出正确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及作用 ,论述了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17.
钟兴瑜 《河北学刊》2001,21(1):90-93
无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还是伴随新科学技术革命而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今世界社会经济,都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面临拓宽领域、深化内容、更新方法等重大变革、中国经济史和经济学各学科同仁,要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开创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局面,力争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高经济科学水平作出新贡献,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社会转型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正处与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从空间上来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加速度的,从历史进程上来看,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等特征。本文试图就这些特征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其执政的 44年间 ,受“福利经济学”的影响 ,建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 ,形成了闻名于世的“瑞典模式”。瑞典模式的内容包括实行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家庭教育津贴制度等等。它对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但是由于其高福利而带来的高公共支出、高税收以及微观经济活力不足的弊病 ,也为我们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20.
肖青东 《河北学刊》2002,22(1):65-68
我国已有 1 5个省试行了社会保险费税务征收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试行税务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实际运作情况看 ,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税务征收社会保险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几点建议 ,并探讨了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方式的发展方向 ,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筹资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