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胥氏的历史传说与考古文化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胥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伏羲氏的母亲。其实,华胥氏是氏族或部落之名,“华胥氏”就是“花须氏”,亦即“花芯氏”,即崇拜“花芯”的氏族部落。该氏族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始祖之一;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彩陶以“花叶”纹为主,应是华胥氏族的主要后裔;甘肃秦安大地湾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中,出土的“华胥氏”女神像说明该类文化居民也是华胥氏后裔,为“华胥氏”是华夏民族的共祖提供了依据;蓝田是古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华胥氏后裔的繁育之所。  相似文献   

2.
伏羲、女娲㈤祖籍并州龙山风峪(今太原市晋源区),出生于冀州蒲坂雷泽(今山西永济蒲州)。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兄妹,在洪水灭绝人类后,为繁衍绵延人口,登历山结为夫妇,开创了一夫一妻制之先河,繁衍了整个中华民族。所以,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兄妹俩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当他们认识到血缘婚对人类繁衍的危害后,遂禁止兄妹通婚、制定礼仪、置嫁娶、正姓氏。故此,“同姓不婚”,反对乱伦,则成为华夏婚姻史上的优良传统与崇高风尚。伏羲被尊奉为“春皇”、“春之神”,女娲被尊奉为“媒神”、“爱神”之鼻祖。  相似文献   

3.
华夏先民将自己关于世界起源、始祖活动和民族形成的创世纪神话传说,记载保留在有关的汉文古籍中。流传甚广的伏羲和女娲,就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伏羲和女娲是汉族和有些少数民族共同尊奉的华夏始祖夫妇。华夏先民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是依照东方华夏农耕民族的独特方式来流传、保存和表述的,而不像西方那样,将它视为神的行为,存见于宗教经典之中。  相似文献   

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可以从我国传说时代的这类活动中获取思想养料。如其活动往往是一个否定之否定、不断更新起点的过程;有时需要选择重大的突破口;动机是敢为天下先;最好产生连锁反映;应该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成果有生命力、实用价值、思想价值并符合新陈代谢规律;以解决衣食住行等国计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宗旨是利国利民;要经得住失败的考验;落脚点是消除层出不穷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甘青地区的藏族将端午节传说中所纪念的人物进行了文化重构,从而生发出一种对民众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集体性很强的公众节日生活民俗为这一意义的生成提供了鲜活的展演场域和说教平台。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对节俗纪念人物的地方化建构虽然疏离了汉族节俗文化的本来意义,但从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更为重要的构建族群传统价值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过数字存储、虚拟现实、可视化展示等数字化技术保存、再现和传播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各民族的经典传说瑰丽多彩,是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借助数字技术对各民族的经典传说进行传播,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赋能经典传说的立体叙事升级,创造沉浸式的深度认同感。在新时代,为了更好地促进各民族经典传说的数字化传播,应建设经典传说数据资料库,以创新数字化文档活态传承;利用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传媒新业态,构建经典传说数字化传播体系;打造经典传说数字虚拟互动体验空间,实现多维度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包拯生前受人尊敬,逝后为世人所称颂.不同时代的民众对历史记载中的包拯及其事迹不断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了人人耳熟能详的包公传说.包公传说在长期的流传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异,这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日趋鲜明和情节的日趋丰富两个方面.而宗教因素和儒家伦理道德等则是导致包公传说发生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禹传说在我国各地流传,而山西的大禹传说自有特色。山西民间认为夏县禹王乡是大禹建都的地方。在山西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夏禹传说,呈现出外来传说与本地传说共生的形态。夏禹传说在结合当地自然、人文风物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传说生产机制。山西夏县禹王乡流传的夏禹传说,与禹王城遗址、禹王庙等景观相交融,在传说原语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说景观反向建构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历史记忆,成为民间大禹传说生存与传播的文化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9.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在我国广为流传。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苗岭梁祝歌》[1]就是在湘西、黔东北苗岭山寨传唱着的汉族题材的叙事长歌。它在体裁、人物刻画、语言及习俗方面独具民族特色。它在苗族地区的传播及变异有其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在我国广为流传。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苗岭梁祝歌》就是在湘西、黔东北苗岭山寨传唱着的汉族题材的叙事长歌。它在体裁、人物刻画、语言及习俗方面独具民族特色。它在苗族地区的传播及变异有其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史籍中有许多关于日出之地的传说,但这些传说有相互矛盾之处。笔者将文献学、民族学、考古学等资料结合起来,认为该类传说大致可分为日出山地、日出水中及日出树上等三种。文章剖析了各种传说产生的大致时代、历史背景及产生原因,揭示了日出之地传说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民间创作并流传的屈原传说具有内容丰富性、形象平民化和浓厚的理想化色彩的特点 ,这些传说凝聚了湖湘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评价。有关屈原的传说是在湖湘特点的民俗活动中传承并扩布的  相似文献   

13.
传说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皖江地区流传着大量的地方风物传说。基于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从皖江地区地方风物传说的内容和特色入手,挖掘其在表现地方特色文化及在旅游经济中的价值和作用,找出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究解决的办法,以促进皖江地区民间文学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期望对相似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15.
以鄂西南来凤县白羊坡村有关白羊传说的口头传承为题材,通过村民的历史记忆和美好想象,透视其文化内涵,从而认识传说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仙境传说为六朝志怪小说中的重要题材内容。以时空所造成的不同情境的强烈对比,显示人世间的荒谬与虚无,这是六朝乱世心境的写照。仙境传说,受仙道思想影响,而又以世俗形象化的方式表达,以洞穴、服食、观棋等主要传说类型,表达人世迁变无常的感怀,成为后世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原型意象。仙境传说视游历为一种启蒙,这是此类传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甘肃地名传说不仅具有语义解释的性质,而且还具有文化建构的功能,即表达了民众对地方社会文化的共建与共享。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古城遗址名称的传说、山名水名的传说、村落名称的传说都具有了某种类型化的特征,而且以厚重的实物承载了鲜活饱满的民间心理。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4,(4):2-9
数千年来。亚特兰蒂斯之谜叫人如痴如醉。柏拉图称,这个古国地处大西洋,故此有人认为它在北美洲,也有人声称是在百歙等等。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苦苦追寻。  相似文献   

19.
神话时代物我不分的思维方式决定了风物传说所书写的地理志是囊括了叙述者在内的对自然空间的整体性阐释,它与"物我有别"的思维方式下排除叙述者的"俯瞰"或"侧望"式的"客观"地理志完全不同。自然空间对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产生影响,风物传说则是人对自然空间的阐释。"物我不分"的认知方式具有整体性认知事物的眼界,但必然带有混沌性;"物我有别"的思维方式在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知事物的同时,亦因事物之间边界的模糊而带给我们难以克服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摘要]佛教在藏区传播并融入藏族文化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将藏族族源传说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加以利用。通过附会、建构、整合等一系列努力,藏传佛教话语系统中的藏族族源传说,完成了佛教化的改造。藏族族源佛教“神话化”的过程,不仅与藏传佛教的形成同步,也是佛教在不同阶段建构文化权力策略的体现。从宗教的角度而言,藏族族源传说的佛教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是佛教在藏区传播过程中进行宗教竞争的工具,也是格鲁派在西藏创建政教合一制的意识形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