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高职教师评价体系,是新时代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本文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要求,通过修订教师评价相关制度文件、建设教师业绩与教师发展服务平台、结合教师数据形成教师画像等措施,对原有教师评价体系和措施进行改革创新,为信息技术融入高职教师评价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新理念、新技术影响下,教育领域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对于教师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必须要着眼于名师工作室这一人才培养平台,创设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借助专业培训教育,逐步改变青年教师教育意识以及理念,提升其综合素质、专业素养,以此来培养一批专业素养、能力水平优异的青年教师团队,为教育领域发展提供良好支撑。基于此,本文就以名师工作室为立足点,首先针对名师工作室进行简述,接着深入分析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中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最后探索高质量组织开展名师工作室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教学模式以培养探索精神、创造研究能力为目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构建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是推动我国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本文在探索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从以研究为本、关注过程性与注重发展性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从重整研究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多元评价格局及改进反馈机制四个方面构建研究性教学评价理论体系,并从“制度层、文化层、方法层”三个层面建立有效保障机制,进而构建出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高校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重任。针对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遇到的现实问题,地方师范院校要为乡村基础教育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扛得起”的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人才培养是本,从构建师德教育养成体系,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技能教学模式、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等方面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探索,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乡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基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视角,构建人力资源卓越管理师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实现教与改相结合的相关教学改革.这也正是《教育发展纲要》要求“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和质量年报制度,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难度较大,培养时间也较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中,特别指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主要在职业道德、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建立基于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双向发展的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模型,从而构建培养体系.基于此,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模型建设做了初步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校职称评审仅破除“唯论文论”还不够,如何在人才管理、评价中进一步去行政化,实行学术同行评价,也应引起关注。相关专家指出——据《中国青年报》载,去年底,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4种类型,新评审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论”,潜心教学、科研推广做得好的教师同样可以评上教授。在过去,职称评审对所有教师都采用  相似文献   

8.
教师发展,师德为先,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加强高校师德师风的评价是落实我国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体现,通过对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教育教学水平、职业操守等方面进行评估,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但构建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面临着许多难点,尤其是评价结果往往会受到个人主观意识、评价者的偏见以及评价方法的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如何确保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客观公正?评价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晓梅 《人才瞭望》2022,(23):46-48
<正>作为教育部“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科专业数、专业点数和在校生数都是最高的。为推动新文科高质量发展,管理学充分“吸收外来”,借鉴国外新文科建设项目和学科交叉实践的先进理念和典型做法;同时,“不忘本来”,深入研究管理学新文科建设的自洽逻辑,从内涵诠释、宏观构建、行动路径、瓶颈对策、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管理学学科的本体特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培养得怎样”三个教育元命题,理清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体系、行动体系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是基于目标管理视域,以师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构建既符合应用型本科学校发展实际,又贴合办学特色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制度机制,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动态的质量评价机制和有效的目标反馈机制,依托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保障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的有机运行,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激发学院办学实体的活力,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家长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本文分析了家长评教的三种内涵,即家长评价教育、家长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学,探讨了家长评教的作用,阐述了家长评教的具体内容和参与方式,并从校本学习研究的整体主义方法论角度,尝试构建校本学习的家长评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郑振凯 《人才瞭望》2016,(12):77-78
职称结构化评价体系是职称评审制度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技工院校教师职称结构化评价体系,必需围绕技工院校特色及技工学校教师职业属性.技工院校教师职称结构化评价体系可由定性评价、量化评价、专业综合能力考核及面试答辩四种评价方式构成.  相似文献   

13.
非法本法律硕士教育是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和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非法本法律硕士教育逐渐显露出人才培养同质化、教育资源配置较为欠缺、专业方向设置偏于传统等问题。为回应高质量法治人才需求,围绕非法本法律硕士培养目标,需要厘清“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的内涵,树立服务需求、融合育人、协同育人、分类评价的培养理念,探索构建特色鲜明、资源协同、融合发展的非法本法律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高职教师,教师提升“双师素质”是高职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针对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面临的困难,提出依托职教平台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的途径。通过建立企校学徒制,在生产实践中培养教师双师素质;以校企共建专业为平台,在专业建设中培养教师双师素质;以教学资源共享为平台,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中培养锻炼教师双师素质。并借鉴企业奖惩机制,建立教师提升双师素质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教学压力比较大,“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难点。学校要立足自身专业设置特点、师资培养等需求,制定完善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案,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明确“双师型”教师准入标准,增强教师个人学习意识,明确他们的学习方向;多渠道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各个专业教师结构;完善教师培训、奖励制度,组织教学培训,构建学习型组织;加快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师德高尚、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商务人员为目标,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输送合格商务人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否合理,能直接引领教学模式和教学发展方向,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中落后和不规范的地方。本文就高职电子商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顺应现代化建设对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迫切要求,我国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异军突起。随着普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迅速的发展,保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该论文是以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从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实践方法两个方面对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出比较实用的、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本科应用型人才有别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岗位来设计专业,而是以学科来设计专业。但它并不是学科本位的,相反必须是对接现实、以需求为导向的。这就要求我们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能敏锐地反映社会需求,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和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成为重要的任务。然而,当前我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各种复杂局势风起云涌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增多。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实现中国梦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从职业素养视角出发,探讨了“榆职心”三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其效果评价。首先阐述了心理育人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而探讨了“榆职心”三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要素和融合方式。同时,本文提出了“榆职心”三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并对其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本文针对“榆职心”三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效果评价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莉 《人才瞭望》2014,(3):26-27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xx单位党委从2009年开始,积极探索基层领导干部培养和考核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了职工测评、干部互评、领导考评——“3+3”科级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愿景目标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