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下,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心理育人,其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应使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心理育人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大学生思政教学的认同感与接受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其还可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使思政工作“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成为可能。心理育人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理念方法上的借鉴,增强育人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实现育心与育德的充分结合。基于此,本文将具体探究心理育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以期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和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成为重要的任务。然而,当前我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各种复杂局势风起云涌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增多。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实现中国梦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从职业素养视角出发,探讨了“榆职心”三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其效果评价。首先阐述了心理育人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而探讨了“榆职心”三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要素和融合方式。同时,本文提出了“榆职心”三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并对其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本文针对“榆职心”三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效果评价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蕴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地名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其所蕴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涵养爱国情怀。在新时代下,全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根据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充分发挥全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推动全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究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路径,可促进地名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推进高校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4.
徐以标 《人才瞭望》2017,(10):178-179
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背景下,强调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实现行业之间的融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互联网背景下,要想实现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必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行综合运用,实现各种载体之间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旨在解决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推进高校的“三全育人”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等各环节,融合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精心培育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张秀娜 《人才瞭望》2017,(4):195-196
社会生活网络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网上网下协调育人.微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将其作为切入点,通过网上网下微课相结合,共同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不失为实现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的一个策略.  相似文献   

7.
“生活思政”是对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是构建“三维”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深入研究“生活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实践路径,探索其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和意义。“生活思政”以生活为主线,在鲜活的生活事迹中实现思想引导;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和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实践教育为方向和基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在当前社会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生活思政”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方式和深化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为了进一步深入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将传统的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通过思政元素与各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实现对高校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课程思政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发挥好课程思政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协同育人的价值和作用,高校应以课程思政为研究背景,分析与探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策略,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领悟“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充分挖掘和运用军事理论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考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的方法,探讨高校军事理论课思政建设的困境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共同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承担着服务青年学生思想成长、素质提升的教育任务,本文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做出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指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倡导在各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同向同行。作为思政教育工作之中最活跃的元素,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有效利用课堂教育这一途径的必然选择。专业教师当从提升思想认识,提高思政内功,修炼育人能力,开发思政元素教材等几方面着手,从而实现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我们标定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航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抓手,须与时俱进融会贯通文化自信自强理念,不断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育人力量,挖掘育人价值,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新生态。本文全面阐释文化自信自强的内涵价值,深入分析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系统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不仅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化人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自强,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融合机制的创新研究。首先,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指出二者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其次,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融合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等。最后,展望融合机制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技术与心理疏导的融合等。本研究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环境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显得越发重要。立德树人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挖掘各学科育人功能的关键载体。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有必要做好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立足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以此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做了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电子商务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做好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改革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采取多样化手段有效促进电子商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大使命,能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直接关系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在“三全育人”理念引领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要举措。本文以“三全育人”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在关联为逻辑起点,探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实境遇,针对目标理想化与生活具体化相矛盾、内容理论化与生活实际化相脱节、方法传统性与个体个性化相背离、载体单一性与生活多样化相移位的问题,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视角出发,探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分别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内容、建立“大协同”的有机联动体系、创新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模式、构建多场域融合发展的生活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当前,将美育融入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修养与道德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出新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从美育视角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相互渗透和融合,深入梳理当前美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实现路径,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世纪教育主体多元化的前提条件,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之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把握好人类认知发展与思想变化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科学、民族的先进文化来育人,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力量,本文主要分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素质功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德高、医精、学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卓越医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医学人文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医学院校教学实践与改革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构建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育人”模式,以课堂育人应对认知水平与人文知识储备较薄弱问题、以实践育人应对综合性评价问题、以社会育人应对人文思维能力提升问题、以人文育人应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的耦合问题。形成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政治理论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备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者。  相似文献   

19.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要认识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注重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作用,从而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冯琛 《人才瞭望》2016,(2):45-46
当前,"90"后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要人群.然而,他们在生活及心理方面自理能力较差,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程度较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传统和单一,很难适应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方式,可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与学生父母沟通和联系,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建立创新型、科学有效的"家校双向合作"的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形成学校和家庭合作的状态,积极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从而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