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蔡和森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武可贤蔡和森(1895—1931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和革命活动家,他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列宁式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党经验,积极地从事党的组织和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2.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就有蔡和森、高君宇。他们5人与张太雷等率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是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工作的始点。《向导》周报创刊标志着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开始。蔡和森、高君宇分任《向导》周报主编、编辑,并以《向导》为阵地,推动国民党改组。从国民党"一大"到高君宇去世、蔡和森赴苏,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独立批评和对国民党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随着早期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党的日益壮大,蔡和森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等具有开拓性的党史著作,奠定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学科基石。蔡和森对中共党史研究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为中共党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以及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有一个完整的研究,更在于为中共党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蔡和森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评价历史,为后辈学者树立了光辉典范。论文对蔡和森的中共党史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客观地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论蔡和森对国共合作的贡献陶用舒1922年7月,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此后,他对中国革命的一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积极宣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努力促进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的根...  相似文献   

5.
试论蔡和森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在他光辉的一生中,经历了由空想社会主义者到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转变过程,也正是他早期政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本文拟就蔡和森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原因、发展轨迹与特点,谈点粗浅的看法。蔡和森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918年夏他由长沙赴北京以前,是他早期政治思想形成、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的政治思想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蔡和森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个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蔡和森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钟穗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1918年蔡和森与毛泽东等共同创建了新民学会,旋又积极倡导和组织了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举家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并在短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屈指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蔡和森建党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学会成立时,毛泽东、蔡和森就有向政党发展的志趣,提出力争"三年之内,务使我辈团体成为中国之重心点".由于传统文化的不同影响,毛泽东、蔡和森对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有不同的选择.蔡和森通过赴法勤工俭学,直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总结湖南自治运动失败教训后,创建了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湖南分部.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起来的一种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从一开始诞生就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创建中央苏区和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光大。1937年1月,党中央和毛泽东进驻延安。1948年3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13年的革命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是她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基础;优秀的人类文化精神是其重要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主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具有多种形态;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划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内涵主要有:追求崇高精神;彻底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精神;牺牲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神,等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找党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活动家。他对党的创建做出了重大贡献。及时提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和组织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列主  相似文献   

11.
“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丰富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始终高扬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需要革命精神,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革命精神。对于不断发展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而言,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未有穷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历史使命担当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理想与现实、资本与劳动、政府与市场、科技与社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关系,都需要不断增强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12.
蔡和森是中共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建党前夕就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全称,在中共创建过程中最早提出比较全面系统的建党思想,而且首先在法国将建党主张付诸实践,回国后实际参与创党活动,对中共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创建新民学会不是其建党思想的萌芽,直到蒙达尼会议他才提出改造学会为共产党的组织,因为会上出现改造手段和方法的争论和分歧,他放弃改造学会的计划,而试图改造工学世界社;他提出建立的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青年团而不是共产党的组织。蔡和森建党通信对于陈独秀、毛泽东及湖南党团组织都产生了影响,但对其影响程度应当作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蔡和森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墨学、儒家的大同思想和湖湘文化精神为蔡和森认识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表达,体现了共同的价值旨归。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织融合中,在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中,在总结历史经验与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逻辑,能够为破解“历史周期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在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过程中先后形成以阶级革命和民族复兴为核心主题的叙事逻辑。随着时代条件和实践需求的变化,两种逻辑经历了从前者转换到后者的发展过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确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对辛亥革命作出新的认识和评价。尽管在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复兴逻辑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绝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抛弃了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坚持敢于斗争、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政治觉悟、坚强革命意志、高尚思想品德、严谨工作作风等优良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价值逻辑、问题逻辑、实践逻辑方面具有“同心”特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高校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于创新中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和形成了一系列精神,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在创建过程中淬炼出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进行梳理,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涵,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赋予了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弥足珍贵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提升了民族精神的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所作的独特的伟大贡献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法国开展建党活动,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总支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深入研究、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建党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动力发展史。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充分重视精神力量对奋斗实践的推动作用,是在坚持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精神主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精神力量源于人们的知识、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信仰等,这些精神因素在人的实践中所产生的"力"便构成了精神动力。精神动力的形成发展与作用发挥,源于客观的社会存在与主体的精神需要的双重要求,并通过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而将这种精神力量作用于实践,以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找准来时路、走好当下路、瞭望未来路的精神动力,是信仰动力、信念动力、信心动力的系统整合,是个体精神动力、群体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动力的多元融合,是精神创造力、精神凝聚力、精神约束力的有机统一。它对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身成长起着方向指引、情感激励、意志砥砺和力量凝聚的重要作用。从精神动力的层次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基础,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选择,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胜信心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乐观心态,指引着共产党人的奋斗方向。从形成精神动力的主体来看:精神动力是个体精神、群体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彰显,个体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联系个体与国家、民族的精神纽带,群体精神动力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认知、群体情感、群体意志,民族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血液里的民族精神基因蕴含的持久性、深层次的精神力量。从精神动力的作用来看:精神创造力贯穿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精神凝聚力汇聚起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磅礴伟力,精神约束力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与革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