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和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新文科建设必须以课程思政作为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课程思政建设则为新文科铸魂。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旨可概括为“三切”即关切、确切和亲切。也就是说,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要着力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3.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两个热点主题。新文科之“新”在文科教育的变革上主要体现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课程建设思维、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新的组织管理结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应主动适应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聚焦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担当课程思政育人使命;适应新文科融合创新趋势,推动“思政”与“课程”大融合;运用新文科教育技术新手段,激发课程思政教学活力;立足新文科管理体制新变革,构建全链条式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4.
5.
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作用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阐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的原则.通过增强"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系统,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6.
7.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成果是检验高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根本准则。不断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应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从作品选题、团队组建到商业计划书撰写,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品德修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科研项目孵化基地为平台,实现理论指导与创新实践的有机统一;以打造创新创业体系为依托,多角度多思维开拓思政育人新前景,实现教学相长,形成思政课程学习统一体,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成果是检验高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根本准则。不断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应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从作品选题、团队组建到商业计划书撰写,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品德修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科研项目孵化基地为平台,实现理论指导与创新实践的有机统一;以打造创新创业体系为依托,多角度多思维开拓思政育人新前景,实现教学相长,形成思政课程学习统一体,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10.
11.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英语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导致教师和学生文化意识不强,教师没有将中国文化融入课堂的意识,学生缺乏文化思辨意识。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学校、教师两个层面入手,通过建立和完善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机制、提高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能力、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等举措有效改变文化意识缺失的传统课堂模式,从而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文科建设是目前高校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传统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探究《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结合专业知识挖掘行业时政中课程思政“新元素”。高校应发挥《管理学原理》课程“育人、育德、育才”的基础优势效用,从教师层面贯彻OBE教学理念,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根据新文科建设教育特点,落实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创建适用于应用型高校的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管理学课程思政体系,为培养新时代管理类高素质行业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基于国家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背景要求,通过创新艺术教育模式,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增强审美意识,丰富审美思想,端正青少年艺术创作观,提升青少年的艺术创作与品鉴能力。研究充分结合艺术教育课程的基本逻辑,围绕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实践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制度规范、评估方式创新5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引导学生立足区域发展,落实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端正艺术创作态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与严谨的“创作观”,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不仅是课程思政的源泉,更与课程思政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同源性。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建设与完善。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合力体系薄弱、授课方式单一、解析深度不足、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校、院联动,通过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地方文化的思政元素挖掘以及全过程多形式的考核评价,实现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于立足文学类课程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指向,挖掘文学专业知识蕴含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激活文学专业课程内涵的教化功能,将文学课堂内隐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外化为师生教与学的行为表现。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要破除专业知识至上论、思政课程补充论、机械推进填充论等不良倾向与做法,充分发挥文学类专业课程富含人文精神育人资源、意蕴隽永、润物细无声等专业特点,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和升级跃迁的新主题,有其历史、现实、理论、实践四重逻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政策的发展、立德树人的时代召唤,构成其历史逻辑;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的现实需要和统筹规划的应然选择,构成其现实逻辑;专业思政内涵在目标、主体、内容、途径的规定以及"课程、专业、学科"的内在关联,构成其理论逻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三全育人"格局,构成其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将成为常态,势必要求教学理念应因势而新,教学内容应整合深化,课堂形式应抓住云机遇,考核评价体系应与时俱进,教师应不断提升综合素养.重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有利于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高校思政课加快建设和改革创新的步伐,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书育人重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教师作为育人主力军,形成多方位、多维度的育人过程,达到多方面的育人效果,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以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建设为例,开展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高校专业建设、教师能力提升和育人水平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近年来与法语专业发展最紧密相关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两者在根本目标上一致,均强调服务国家战略、复合复能、能有效发出中国声音。法语人才肩负着对外有效讲述中国故事的使命,推动构建我国全球话语和叙事体系,从而推进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在新文科背景下,法语专业课程思政应紧紧围绕国家意识和国际传播能力两大要素开展,应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即:强化专业教师思政意识,提升价值引领能力;突出课程思政素材时代性,提高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能力;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及先进性,保障课程思政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于高校外语金课建设体现了外语专业内涵建设的方向。外语金课在课程思政指引下获得方向性引导和理论支撑,有利于提升金课教学水平;课程思政以外语金课建设为依托,将德育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新文科教育指导下某地方高校外语金课建设的实践,分析课程思政与外语金课建设的联动效应,并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外语金课建设的有效路径,指出新文科教育推动了外语金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外语课程话语体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