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理论概念,在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又再次提到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并以此作为本次大会的主题,在多达3万余字的二十大报告中“伟大建党精神”一词就提到了3次,这足以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我们更要接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学习、理解并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蕴含、典型特征并且做到接续弘扬传承,必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畏牺牲、勇于斗争”锤炼敢于斗争的意志品格、必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根基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开了多方面的实践,本文从延安时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昭示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力量源泉;延安时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明确了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实践品格;延安时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揭示了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意志;延安时期“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和宗旨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系统的阐释,汲取其中的智慧与力量,为新时代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提供实践经验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由求真精神、践行精神、斗争精神以及无私精神等四部分组成,社会关系与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建党活动与自身建设活动分别为其提供物质基础、理论基础、文化基础以及实践基础。要想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转为现实,中国共产党人还需切实做到求真务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践行初心使命,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坚守革命意志,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彰显新作为;以及树立为民情怀,勇于进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4.
建党精神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最佳精神写照,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把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帮助大学生解决信仰迷失、理想信念知行脱节、理想信念世俗化和功利化倾向、社会理想迷茫等现实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从主渠道、隐性教育、实践教育及网络教育四个方面,切实把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构建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具有重大的时代和实践价值,拥有共同的实践属性、一致的育人目标、相同的务本崇实原则等理论逻辑。现实路径主要有:打造以“劳动”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精品课程;善用“大思政课”,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中融入劳动价值观教育。评价维度主要从目标、过程和成果三个维度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政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结合“三个务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教学中,让学生读懂党的初心使命、响应党的伟大号召;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人生汇入复兴;保持谦虚谨慎、发扬艰苦奋斗,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各项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领导者,具有相对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是未来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生力军。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教育至关重要。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在学生干部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性,学工部门及团委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学生干部系统培训中,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多种教育相融合,才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意识、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8.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共同基础。在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劳动精神教育,以“劳”育人,树立“劳动光荣”意识,培养青年医学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坚毅品格和敬业精神,有助于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本文从劳动精神融入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入手,探讨劳动精神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劳动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析梳理。  相似文献   

9.
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是对从全民族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智慧、勇气的集中体现,更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认真进行学习并进行传承的精神力量,学好红岩精神,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共产党人在国统区的斗争经历,坚定理想信念具有积极作用。为更加广泛开展红岩精神的传播工作,已经围绕思政课堂、传统媒体、纪念活动、网络平台形成多条行之有效传播路径,大大提高了红岩精神的影响力,总结红岩精神的传播特点及经验,对其他革命精神的传播开展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是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再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场景。系统梳理“红船精神”生成的理论、实践和文化等维度,概括提炼“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核心要义,从而探析“红船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同根同源、新时代青年教育一脉相承、高校党建教育工作相融相通的内在关系,探索将“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拓展互联网全平台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为科技革命注入新生力量,在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为教育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夯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立足整体来看,两者是相互契合、相互赋能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进行应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从育人队伍、教育内容、外部应用环境、虚拟场景、智能平台、教育载体等维度入手开展相关工作,实现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保证教育先进性与有效性,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流感防控中,医务工作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医学教育亟需优化。医学类的高职院校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动课堂革命是重要环节之一。在健康中国视域下,本文通过剖析医学高职院校解剖学课堂革命的问题,结合“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从传统解剖学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模式,即融入“信息化+翻转式课堂”等教学方法的实践案例,提出传统教学和创新教学融合的医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最终落脚点则是学生的自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然而,由于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实践在思政课堂中呈现度较低,成为理论无法渗透生活的原因之一。围绕新时代高职思政课堂教育现状,总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课堂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教学实践面临的困境,寻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路径,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育人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革命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特殊年代用鲜血和生命凝聚的产物。继承、弘扬和发展好红岩精神,用红岩精神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重要课程,职业院校第二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二者都是职业院校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渠道。本文界定了思政课、职业教育第二课堂及思政课融入职业院校第二课堂的内涵,并从思政课教学和职业院校第二课堂融合的角度分析了思政课融入职业院校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路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实效性得到体现,在职业院校“三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创建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符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要求以及高校科学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放置于高校育人工作的总体布局中,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制度建设协同共进。开展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且具有精神内核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大思政”与“大党建”协同教育格局,以推进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21世纪钟声的响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80华诞。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辉煌里程,展示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繁荣富强的中国。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舞台上,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寻找能够率领自己获得解放的领导力量。从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到封建地主官僚买办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各种各样政治派别和政治力量都登过场亮过相。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都不可能提出科学的理论和纲…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素质功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德高、医精、学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卓越医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医学人文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医学院校教学实践与改革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构建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育人”模式,以课堂育人应对认知水平与人文知识储备较薄弱问题、以实践育人应对综合性评价问题、以社会育人应对人文思维能力提升问题、以人文育人应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的耦合问题。形成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政治理论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备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者。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下,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心理育人,其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应使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心理育人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大学生思政教学的认同感与接受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其还可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使思政工作“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成为可能。心理育人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理念方法上的借鉴,增强育人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实现育心与育德的充分结合。基于此,本文将具体探究心理育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以期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