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晕轮效应是个人的主观推断泛化和扩张的结果,是根据他人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有关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整体印象.随着众多学科的不断渗透和发展,晕轮效应在市场营销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并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风靡全世界的游戏“愤怒的小鸟”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打造一个集游戏、影视、漫画、卡通、食品、服饰、主题公园等在内的一体化娱乐品牌,其中晕轮效应在其品牌营销策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说<傲慢与偏见>描写了机智幽默的伊丽莎白与达西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其中,她与达西,韦翰的交往过程及其感情发展很耐人寻味.她对韦翰感情经历了由增到减,到蔑视痛恨其恶劣品质的过程,而在不断地与达西交往中,她对他经历了由厌恶到喜欢的过程.本文尝试从交际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增减效应对他们之间的交往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伊丽莎白在交往中偏见形成,以及最终理智认识两人品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表现在 :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 ,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率 ,影响学生与教师交往并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方法以至生活习惯。而在形成良好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注意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的培养 ,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良个性 ,防止和克服“晕轮效应”。  相似文献   

4.
庞德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一位领军人物,也是英美批评界颇具争议的一位诗人。文章从认知历史主义视阈分析庞德在英美的批评史,概述英美文学界对庞德的诗歌、诗歌理论、诗歌翻译等的批评,并阐释庞德及批评者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主体的具身认知、主体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认知共性及其认知差异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避免因“晕轮效应”产生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性别角色认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异性交往对于大学生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感建立,健全人格的完善具有特殊的推动作用,而当今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存在一些困扰问题。本文结合干预团体实务,从性别角色认知的角度解析大学生异性交往所产生的困惑,认为性别角色认知对大学生异性交往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对教育者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其中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信念固着偏见、刻板印象和虚假一致偏差等几种主要的社会认知偏差现象。教育者应充分重视这些社会认知偏差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采取如下应对措施减小其消极影响: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受教育者;用全面的观点来观察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理智原则;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其幸福感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心理和行为机制,发现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尊、线上和线下同伴交往均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作为心理因素的自尊与作为行为因素的同伴交往,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大学生幸福感之间起到了双重中介作用,并且自尊的中介效应强于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在同伴交往机制中,线下交往的中介作用要强于线上交往的中介作用。由此来看,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可以通过双重路径来实现: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理念,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学生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与同伴积极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8.
非理性利益表达的行动逻辑及矫正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表达主体在表达利益过程中因从众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经验效应等心理认知偏差产生大量非理性行为。针对这些非理性行为必须构建一个引导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利益引导、价值引导、榜样及角色引导的作用,将个体的表达行为纳入到可控制的轨道上来,引导利益表达主体通过合法途径来表达合理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学报具有内向性的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学报编辑与作者交往的品质修养问题。认为人缘型的个性特征、外向型的行为倾向、谦逊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克制性和忍受力等是学报编辑与作者交往取得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文中还对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及不良心境等主观心理因素在编辑与作者交往过程中所带来的干扰进行了分析,提醒编辑注意控制与克服,以达到和作者心理相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萧桦 《今日南国》2009,(3):10-10
同样都是大学毕业生,到就业市场应聘,为何有人马到成功,有人却屡试不第?这里有个“第一印象”问题。据心理专家介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鲇鱼效应、晕轮效应等,都是心理现象的规律,只要求职者巧加利用,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里进放光彩,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占得就业先机。求职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1.
编辑对稿件语言出现认知偏差的类型主要有盲目推崇、无端歧视和语言冷漠;造成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稿件语言本身、心理定势、晕轮效应、认知系统简单、责任心不强等方面;认知偏差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影响对稿件语言的正确评价、影响着对稿件内容的科学判断、制约着稿件的最终取舍。在认知稿件语言时一切以语言本身为出发点,不受或尽可能少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应充分认识认知偏差的危害,克服心理障碍,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语言认知偏差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决定一次竞聘演讲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多种,但听众的心理效应是这众多因素中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比如:威信效应、创新效应、认同效应、晕轮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饭圈”通过“颜值即正义”“粉随正主”“白嫖可耻”和“开除粉籍”方式,运用“首因效应”“晕轮效应”,以情感依赖、从众心理、群体极化、壁垒设置等多重社会心理机制诱导和规制青少年粉丝行为,形成“饭圈”乱象。充斥着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成长形成了不良影响,使得青少年粉丝群体国家认同感弱化、审美观单一化、人生观表层化、择偶观非理性化、消费观狂热化和友善观缺失。要发挥国家在“饭圈乱象”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教育引导青少年“饭圈”追星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饭圈”舆论氛围,消解“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成长的不良影响,为青少年打造健康向上的“饭圈”生态。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包括社交恐惧症、孤独感、自卑感、嫉妒感、猜疑心等,形成交往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共性的原因主要有认知误区、情绪因素、个性缺陷和交往能力不足等,克服交往障碍的途径很多,除了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主动与人交往,对人以诚相待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这样,大学生才能通过成功的交往塑造自己、锤炼自己。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形成的分析——以重庆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性恋现象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文献普遍认为,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较为宽容,但对于大学生对同性恋宽容态度的形成研究极少。在回顾文献基础上,文章通过对88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通过因素分析法,萃取“主观理解”和“客观接受”两因子作为因变量态度因子,萃取“接触认知”、“艾滋认知”、“性开放度”、“道德认知”等4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形成的线性回归方程。此项研究对于预测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具有积极意义,并对如何争取更加宽容的同性恋生存环境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体现为一种主客体关系,本质上是主体对客体国家的认识,包括认知和评价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主体对客体国家的评价。从主体评价的角度看,国家形象跨文化生成的构成因素包括主体对客体国家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及主客体之间的价值事实等。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从主体获取客体国家相关信息开始,然后选取评价标准,再根据评价标准形成价值判断。这一过程受到主体文化透镜的过滤,渗透着主体的需要、价值观念等,同时还受到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偏见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学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探究大学师生关系的概念、特性与维度,实际上是对“什么是大学师生关系”“如何辨别大学师生关系”以及“如何评价大学师生关系”三大问题的回应。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力的存在,是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影响力与作用力。大学教师与大学生基于知识发生交往而形成的高等教育联系即为大学师生关系,其具有教育性、独立性、自由性、创造性、精神性等独特属性。交往与知识是大学师生关系研究的两大重要观测维度,其中,交往是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与决定因素,知识是大学师生关系的生发动因与重要目标。理想的大学师生关系形态应该是紧密型交往与平权型知识的良好契合。  相似文献   

18.
710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大学生对主要社会生活事件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自评量表同时对710名地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交往等主要社会生活事件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被测查的大学生所表现的积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其反映心理健康中的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维度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应对与其反映心理健康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部分因子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是工具理性在教育领域肆意扩张的结果。这种理性主义教学范式下的教育是无“人”的教育、无“我”的教育、无“用”的教育。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性为我们解决当代学校教育中师生认知交往的缺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根据哈贝马斯对人的认知活动的分析,应从师生交互主体性、制定或论证共同遵守的认知规范以及知识创新等方面构建认知交往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要注意“五种意识”教育,即与老师交往的敬重意识;与同学交往的宽容意识;与父母交往的感恩意识;与社会交往的择善与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