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领悟“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充分挖掘和运用军事理论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考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的方法,探讨高校军事理论课思政建设的困境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思政理论课程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但是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这一工作开展的规律等内容进行分析能够看出,校园思政课程的建设路径还不符合思政教育格局的大环境,因此本文就这一环境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找到最佳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不仅要发挥思维传递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要让青年大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精髓,继而提高个人的品质修养,做好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使得思政课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对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高校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与思政课程协同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基于此,以高校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的必然性及独特性进行分析,并挖掘分析本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进而探讨园林专业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希望对高校园林专业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本文在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大背景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如何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路径,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常见误区,同时结合国内部分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来构建基于问题逻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为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受到巨大冲击。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程度一直是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教学难题。适时教学是通过网络工具实现教师和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全程沟通与交流,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极大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优质完成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相关的概念,接着分析了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随后阐述了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对策,以便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门学科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使学校各职能部门、各门类课程都能有效的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更好地达成完善自我的本质,实现各门类学科协同并进,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成功的做法,探寻"课程思政"在外语类学科的应用效果和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对"课程思政"真正大面积进入外语类学科的课堂做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培养仁心仁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高校的根本职能。这也就要求医学高校进行统筹兼顾的顶层设计,既保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又需要保证各专业各课程之间思政教育的全覆盖。本研究课题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下,抓住专业的育人“主线”,形成了课程育人“主体”,精准融入了本课程的思政育人“话题”,借助课程思政资源库,进行高职医学混合式“金课”建设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从认知阶段到普遍深入的实施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需要释放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打破课程思政简单嵌入课程思想要素的误区,确保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有效通过共同育人,注重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合作,走同一个方向,实现一个全人、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所以本文首先阐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实施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概念,课程思政的目标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借助课程教学过程,找出不同学科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性,实现思想政治方法、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科教育的完美融合。这有助于加深学科教育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切实发挥教育功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是高校各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专业阅读课“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教学模式及实践路径,并尝试以英语专业阅读课为例展示如何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思政素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以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深入研究分析吉林省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现状,提出了以思政课育人为主渠道,以课程思政为合力,以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为协同育人,打造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体系。本文依托课题,结合通信工程概预算课程,从任课教师角度出发,结合改革实践提出了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历史辩证分析法等科研手段,对“立德树人”视野下体育教学思政构建的五重维度和实践路向,展开了系列探索。在“立德树人”要求的指导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容和文化底蕴更为丰厚,实施的范式和形态更为完备,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工作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越来越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文章将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育人现状以及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建构展开研究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立德树人视阈下大学公共体育学科的思政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塑造学生正确“三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起到重要作用。加强思政课针对性建设是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外界形势的必然选择。精准思政为提高思政课针对性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把握当前思政课发展现状的条件下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从技术赋权、内容赋能、话语重构、生态共生几个方面探讨提高高职思政课针对性建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史文化是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联系,共生共长的经历凝练。渗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蕴含着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镌刻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特色。将高校校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更是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增强育人效果的有效手段。要着重分析校史文化育人的独特优势,把握其可感知性、可亲近性、可实践性的特点,将校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校史独特的育人功能。研究推进高校校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为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和基层联动提供有力保障,为凝练整合校史资源提供有效支撑,为把握方向性、特殊性、系统性提供有效方法,为做好教师培养提供有为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宝贵资源。思政课教师讲好、讲活、讲透党史故事,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斗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具有重要的价值。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严谨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基于此,从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等方面深入探索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高职是面向广大初中毕业生而进行的一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文通过五年制高职办学的模式、优点和思政课建设现状的研究,对五年制高职思政课课程教材的开发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最终落脚点则是学生的自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然而,由于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实践在思政课堂中呈现度较低,成为理论无法渗透生活的原因之一。围绕新时代高职思政课堂教育现状,总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课堂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教学实践面临的困境,寻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路径,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育人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暴露出教学的缺点与劣势,这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重视度不高,教学机制并不健全。必须对上述教学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教学现状,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期提升学生思政理论课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