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乾嘉时期是考据学的全盛期 ,天下学者治学无不以此为宗 ,戴震是考据学的集大成者。但同时 ,也出现了自觉与考据学相对立的学者 ,章学诚和姚鼐是最重要的代表。章、姚走上与考据学相背离的道路 ,既有其自身的因素 ,也表明考据学已渐露弊端。更重要的是 ,章、姚的学术观点并非与考据派水火不相容 ,则初步显示了乾嘉之后清代学术的走向 ,即“汉宋调和”。  相似文献   

2.
徐振贵 《齐鲁学刊》2014,(2):130-135
考据学者与戏曲批评者的双向交流,是清代乾嘉考据学影响清代戏曲批评的重要原因。乾嘉考据学著述疑经辨伪、独抒己见、旁征博引、无征不信、以史为据、实事求是等特点,在清代戏曲批评中烙有深刻印记。但两者毕竟都还不能摆脱儒家教化观念、伦理思想的束缚,如果仅强调其桎梏关系,不免偏颇。  相似文献   

3.
考据与诗文之争是乾嘉时期一个突出的话题,这一论争往往被汉宋之争所掩盖。考据与文学之争最早发生在袁枚与惠栋之间,双方争论的焦点是文学与考据的优劣问题。袁枚与惠栋的争论发生在考据学发展初期,这场争论强化了后世文学和考据学的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4.
自前年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在文艺领域内展开以来,我们在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也就不断的会想到鲁迅先生。我们有的同志在胡适反动的考据学影响之下,单纯的认为考据文字总是或多或少的有它的科学价值,没有什么政治问题;而鲁迅先生早就在“算胀”(见花边文学)一文内,在肯定考据的用处的同时,就把胡适所极力推崇的乾嘉考据学派那种逃避现实、向统治阶级妥  相似文献   

5.
一考据与考据学派之间的区别考据(或称考证)是封建社会的学者治学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他们在著述时采用的一种体裁,它并不始于乾嘉时代,也不是始于清初;汉人说经,解释一字多至数万言,已启繁琐的风习;①宋代虽兴起道学,但考经证史的学者和著作还是相当的多;②明朝王学盛行,空谈心、性,成为朝野风尚,考据之作,仍大有人在;③清初顾炎武等人提倡实用之学反对宋明理学,也用考据的方法来论证他的进步学术思想与政治主张。关于考据不是属于那一时代所专有这一点,考据学派的学者们自己也知道。早在阎百诗据《吕氏春秋》子夏辨三豕渡河事,称为圣门考校之  相似文献   

6.
关于乾嘉考据学术之根源,争论颇多,梁启超等将开创之功归于清初顾亭林等大师,钱穆等则将之追溯到明代中晚期.对于钱穆等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明代考据仅限于个人的雅好,远没有成为一种学术的代称.但实际在明代中后期,汉学运动已经风起云涌,在经史子集等方面皆已发乾嘉学术之先声,此时的诗歌注释也在注释方法、注释内容及注释思想等几方面充分体现出清代考据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清代广东文化的结晶体──东塾学派李绪柏清代学术以考据学即汉学、朴学为中坚。朴学按流派,可分为吴派、皖派、扬州派、常州派、湘派、浙粤派等。乾嘉时期,考据学达于鼎盛,梁启超说:“总而言之,乾嘉间考证学,可以说是清代三百年文化的结晶体①。”清代广东朴学兴起...  相似文献   

8.
训诂、考据是"沙滩文化"知识分子重要甚至主导性的治学取向,据此视"沙滩文化"为乾嘉时期考据学的余绪或清代考据学的一个构成单元,一定程度上亦是可以成立的,"沙滩文化"考据取向的思想根源,亦是清代考据学得以兴起的本原所在。这一本原即是传统思想演进的"往复式叠加"模式。思想演进中"往复式叠加"模式与思想家的"崇古"、"尊古"倾向相伴随,为考据取向的产生和延续提供了逻辑前提。正是因为思想演进中"往复式叠加"模式具决定性的作用,政治、教育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有限,众多传统知识分子,如"沙滩文化"核心人物郑珍、莫友芝等,才自觉醉心于文字训诂、名物辑轶的考据之中。  相似文献   

9.
顾炎武以"考据学"为手段,在浩繁的著述中以"求真务实"的特点展现着自己思想的魅力.他把儒学之精髓概括为"经世之经学",对儒学的道统作出了独特的经学化的分析和诠释.在对宋明理学的反思中,顾炎武旗帜鲜明地反对陆王心学,批判陆王心学的空疏无用,尊崇经学意义上的程朱儒学,提出"经学即理学"的学术口号,他以经典考据为治学之方法,以经世致用为治学之目的,建构了通经致用的经学道统观.  相似文献   

10.
《光明日报》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史学》专刊(第193期)发表刘汉屏的《略谈章学诚对考据学派的评论》(下简称《略谈》)一文,读过以后,发现文中引用的史料有两处失误,现辨证于下,免得以讹传讹。《略谈》一文中“章学诚对考据学派的批评”一节开头说:“乾嘉时期考据学派盛行,造成一种繁琐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如当时有个学者秦近君解释‘尧典’二字,就引经据典讲了三万言。(见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18《答惠定宇书》)”这里说的“当时”,显然是指“乾嘉时期”。然而,乾嘉时期哪里有个从事考据并解释“尧典”二字的秦近君?查历史上确有一个注“尧典”的秦近君,不过他系西汉时人,不在乾嘉时期。桓谭《新论·正经第九》中说:  相似文献   

11.
在明代空疏学风弥漫的大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态度鲜明地反对不良学风,提倡实学。在求实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学者一改空谈义理、束书不观的积习,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读书博闻、考证求实上来。由此汉学复兴,考据学渐成气候,并取得不小的成就。明代考据之风是对宋学内部考证求实风气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直接或间接的启迪和影响了清初和乾嘉的考据学,在唐宋以来考据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乾嘉考据学风盛行时期,章学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没有跻身于考据学派,而是另辟途径,进行历史编纂学的研究.他承袭传统的"六经皆史"的命题,主旨是辨析史学著述源流,区分史学著述体裁,兼论利弊得失,目的在于廓清史学的发展源流,并非是要把"六经教条,从神圣的宝座拉下来",更不能称之为"乾嘉后思想解放之源泉."  相似文献   

13.
<正>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史学家,同时,也不失为一位考据学家。他所作的考证,以广博精审的史实为基础,作出合乎科学的论断,故精辟详明,不同臆断,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的的珍贵遗产。他对儒家经典,作过一番考据工作,著有诸经《稗疏》,校订和批评了汉、唐注疏家和宋代理学家解经释义的“正义”、“集注”、“章句”之类。他和当时著作《日知录》的顾炎武,开了乾嘉考据学派的先声。但他们讲“经世致用”之学,却无后世脱离现实搞烦琐考据的流弊。下面略举几个他在考释经史中表现科学精神的范例。一、《论语·宪问》:“羿姜射,奡荡舟。”《集注》云:“奡多力,能陆地行舟。”夫之《四书稗疏》指出,这是自古相传之讹。他说:“舟行于水者,非(人)力能运之。水本流动,舟寓于上,浮泛而无留势,故一夫之力,径尺之楫,可能万斛之舰,因其便也”。陆地涩滞,物在其上,因有堕性而静止不动。凡推移物体,必自外加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考据学发展的兴盛时代,考据学作为宋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学术史上据有一席之地.其间宋代学者还撰写了一系列考据笔记.笔记因创作形式具有体例随意、不拘篇幅大小的特点,受到宋代知识分子的欢迎而被广泛采用,作为记录学术成果的载体.宋代考据笔记具有考证繁杂、不只专注于经史、考证中夹杂议论、考据与实证相结合、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相互之间多有学术共鸣与争鸣等特点.宋代考据笔记对中国古代考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考据笔记之先河.  相似文献   

15.
袁枚对乾嘉考据诗风的批判态度与他对乾嘉考据学风的态度紧密相联.他没有主张诗歌要绝对排斥考据,认为只要适量和切入得好,考据可以入诗,考据诗也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他反对将大量考据内容放进诗中,反对以考据家的眼光来评诗、注诗.他对乾嘉考据诗风的批判,不仅维护了"诗本性情"的审美传统,也是对以"经术"和"文治"相标榜的封建专制文化的鲜明抵制.  相似文献   

16.
排拒佛释:乾嘉考据学风形成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拒佛释:乾嘉考据学风形成的一个新视角路新生引言乾嘉考据学与宋明理学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观点的提出,首先肇始于钱穆。他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引论》中说:“言汉学渊源者必溯诸晚明诸遗老”,清初诸大师“皆于宋学有深契焉。……汉学诸家之高下浅深,...  相似文献   

17.
清初学界,名家并起,群星灿烂。综观当时学术趋向,大致有三端:旧有的理学以及新起与理学相对立的事功之学和考据之学。事功之学与考据学是有矛盾的,但在批判理学的活动中,两者却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思想家们为解决“当世之务”,常常要到古代经、子中寻找救弊之方,因而考据方法就成为征古通今的桥梁。顾炎武是当时这种学术路径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具有丰富的考据学思想,并采用了一系列颇有借鉴意义的考据方法考订文献,从而取得相当大的成绩,这使他得以跻身于明清之际的考据大家之列。考据之学也是他义理之学的基础,其别开生面的义理的取得,即得益于他深厚的考据学功底。  相似文献   

19.
论乾嘉“扬州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清代学术思想发展至乾隆中叶后,出现了“人人许郑,家家贾马,东汉学灿烂如日中天”的盛况,形成了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学术思潮——乾嘉汉学(或称乾嘉考据学),并涌现出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具不同特色的学术流派,如吴派、皖派,还有扬州学派等,特别是扬州学派,既继承了吴、皖两派的特点,又发展和超越两派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颇有些近代学术气息,成为清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乾嘉时期的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不仅官方史学繁荣鼎盛,私家历史考据也精深广博,在编纂史书、理论阐发、历史考据、文献整理等方面皆超越往代,是传统史学大清理、大总结的阶段。近代以来,学术界在评价乾嘉学术时,多称其时考据学独领风骚,事实上,所谓的"乾嘉史学",应当是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总合,而不能仅仅关注私家之历史考据。官方与私家史学之间,有挤压,也有竞争,但以相互补益为主,史学思想与历史观念也趋向于一致。但是,这种"盛世"史学的繁荣,却增强了传统史学思想体系拖延转型的力量,并不利于长时段史学的发展。中国近代史学的产生,之所以滞后于鸦片战争多年,原因之一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