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问》2010,(6)
显庆五年(660),唐朝在新罗导引下灭亡百济,并在百济故地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及带方州。后唐朝出于战略考虑于麟德二年(665)八月前将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及带方州合为一个统一的熊津都督府,以原百济太子扶余隆为统一的熊津都督府都督。《新旧唐书.百济传》有关熊津都督府陷落记载过于简略,其记载的熊津都督府都督扶余隆"惧新罗,寻归京师"或"畏众携散,亦归京师"不符合历史事实。熊津都督府于672年五月前后被唐朝主动放弃,与扶余隆无关。  相似文献   

2.
张荣东 《阅江学刊》2014,(4):138-142
日本菊花源自中国唐朝。日本对中国菊文化的吸收有两条途径:一是中国诗歌;二是唐朝宫廷重阳节的菊事活动。日本菊文化的内涵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国菊文化的隐逸品格被过滤掉,又被赋予高贵的品质,菊花成为皇室的家纹,被称为“菊纹章”。随着市民文化的发展,日本菊花从宫廷走向民间,赏菊在日本成为仅次于赏樱的民间重要赏花活动。在日本文学中,开在深秋的菊花透出哀婉的情绪,体现出日本民族物哀与幽玄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3.
安史之乱与渤海、日本、新罗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禹硕基755年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反唐。安禄山为营州柳城的杂胡,其父为胡人,其母为突厥人,通晓六种少数民族语言,由互市牙郎较快地晋升为三镇节度使。他所管辖的地区居住着胡人、突厥人、契丹人、奚人、...  相似文献   

4.
王丽梅 《唐都学刊》2012,28(2):81-85
日本大化革新以后,受中国文明的影响,至奈良时代仿照唐朝制度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制度。其在教学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基本上照搬唐制,不仅以儒学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实行了中国的庙学制度,出于为国家选拔有用之才之目的,又仿照唐制建立了类似科举制的养士制度。但是由于日本社会与唐朝不同,其教育制度又与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探讨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战后日本租税立法的特点中山大学法律学系姚秀兰日本税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以明治维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点,日本税制可划分为古代税制、近代资本主义税制和战后现代税制3个发展阶段。古代税制主要模仿了我国唐朝的“租庸调”制,...  相似文献   

6.
韩昇 《日本研究》2000,(3):54-59
《遍照发挥性灵集》(日本东京岩波书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版”)第五卷首篇 ,收录空海为日本第十六次遣唐使团大使藤原葛野麻吕所作的《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日本遣唐使与唐朝官府之间的来往文书 ,流传下来的不多 ,完整保存者更少 ,故此文书件对于研究当时东亚世界通行的文书格式 ,中日交往的具体形态以及日本对唐朝的认识等诸多问题 ,都提供了确实的证据与线索 ,其学术价值无须多论。兹将其全文引录于下 :  贺能启 :高山澹默 ,禽兽不告劳而投归 ,深水不言 ,鱼龙不惮倦而逐赴 ,故能西羌梯险贡垂衣君 ,南裔航深献刑厝帝。诚是明知艰难之…  相似文献   

7.
张碧波 《学术交流》2001,(4):125-135
新罗为朝鲜半岛古国,在中华文化圈中,接受中华文化影响至深.新罗的卵生族源神话渊源于颛顼高阳文化和殷商文化.由于新罗历代统治者"一意事中国",在文物典章制度上中华化、儒学化,中国王朝的适应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舆服文化给予新罗以重大影响,庆州天马冢等的金冠就是明证.新罗汲纳并融合了中华文化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古代东方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所谓日本在唐朝以前还是一个被称为"倭"的国家,从"倭"更名为"日本"表面上只是国号的变动,实则背后蕴含着重大的理由--日本开始寻求与中国对等的国际地位.结合公元7至8世纪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不难看出,看似单纯的"正名"却标志了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这点上讲,"日本"国号的出现与明治维新以来近代国家意识在日本的萌芽有着等量齐观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佛教是在朝鲜半岛的民族问题、政治问题错综复杂的背景下由中国依次东传至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由于历史、地理、文化诸因素的制约,三国佛教的特色及命运各不相同。新罗佛教通过有步骤、有层次、有目的的民族化过程,最终成为民族强盛、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朝鲜半岛出土的木简,有食品货物标签、登记簿、祭祀呪符、题签轴、公文书、《论语》木简等,类型多样。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等古代朝鲜三国的木简各有差异,其中百济木简与古代日本的木简具有密切的类缘性。这表明伴随着物品与人员的移动,木简也随之在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之间、百济王权与倭王权之间流播。在自中国大陆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并被接受的过程中,木简文化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衍变。朝鲜半岛出土的各种木简,为探讨此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元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一千多年中,曾经有十代、八位女帝(其中二人两次即位)出现在日本历史舞台上,其人数之多,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日本古代效仿中国之处颇多,但是,若从第一个称帝的推古天皇算起,日本女帝的出现要比中国所谓大周皇帝武则天称帝的时间(690年)早九十八年,亦在朝鲜新罗第二十七代国王暨第一代女王  相似文献   

12.
李令福 《唐都学刊》2001,17(4):24-26
唐都长安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也居住有不少来唐的日本人,这些来唐日本人包括遣唐使及随船带来的留学生与学问僧。他们在唐都长安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积极开展朝见皇帝、进献贡物、读书学习、访师求友、收集书籍等活动,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近现代环日本海交流史研究的必要性环日本海的交流由来已久,早自渤海国时代就开始了。渤海国建以后,由于同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相对立,便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意识地力图与位于更南面的日本进行交流。当时日本正式对外开放的港口是九州北部的筑紫太宰府,但由于航海技术及其它问题的原因,遂常常在出羽、越后、能登、越前等各港口进港。渤海国商船多由珲春出港,驶向北陆等日本海沿岸。自公元727年首次来日以后的180年间,仅据有记录可查的,渤海国来日就约35次,日本也13次派遣了遣渤海使。主要进行貂皮与日本丝织品的交易,促进文化、经  相似文献   

14.
刘玉峰 《唐都学刊》2010,26(3):124-125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拜根兴教授,曾留学韩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主攻古代中韩关系史,已取得令学界瞩目的学术成就。2003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七世纪中叶唐与新罗关系研究》,甚得好评,誉为佳作。  相似文献   

15.
王勇 《日本学刊》2006,(2):121-128
2004年发现的一方唐代墓志,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墓主井真成是一位埋没千余年的日本遣唐使。墓志引起轰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现存实物中最早出现“日本”国号,引发日本国号乃唐朝所赐之类的议论。同时它传递着鲜为人知的诸多信息,在某些局部问题上很可能会改写历史。本文围绕井真成与唐国子监的问题展开探讨,力图为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再添新说。  相似文献   

16.
耿兆锐 《唐都学刊》2006,22(2):18-20
文明昌盛的大唐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朝是当时世界上众目所瞩、人心所向的强大帝国。其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贸易等各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信的中国人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姿态拥抱整个世界。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向西远至阿拉伯诸国及欧洲,与南亚、东南亚诸国以及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国都有密切往来。唐都长安既是著名的国际性商贸大都市,也是陆路交通的国际大都市,实为当时亚洲文明的中心、东西文化交融的胜地。唐朝时期,对外交通尤为发达。除海路外,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塔里木盆地,越过帕米尔高…  相似文献   

17.
“渡来人”和日本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人历来将早期从中国大陆去日本列岛的中国人称之为“渡来人”。顾名思义,所谓“渡来”,即从海上而来之意。在隋、唐时期之前,中国人去日主要经朝鲜半岛小驻,然后穿过“对马海峡”抵达日本。而到了隋、唐时期及其以后,便直接经黄海、东海、南海去日本了。  “渡来人”赴日所形成的文化意识,在人类交往史中,堪称一种创举,他们那可歌可泣的举措,蕴含了人类的聪明和才智,坚毅和果敢。“渡来人”群体,起到了中国对日交流使团的作用,他们对日本的开发和建设功不可灭,他们对日本人的思想启迪乃至“大和魂”的形成作用甚大。因此…  相似文献   

18.
渤海在加强和唐王朝频繁往来的同时,和隔海相望的日本通聘,建立起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成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一章。渤海建国后不久,第二代王大武艺,为了取得日本朝廷的支持,从而增加对抗新罗、黑水靺鞨,对抗唐王朝,保持地方政权的实力,于公元727年派宁远将军高仁、德周、舍那娄、高齐德等24人访问日本。高仁等一行,海上遇风,飘著蝦夷,高仁等16人被杀,高齐德等8人幸免,9月船转到出羽登陆,12月抵日本京城平安京(奈良),仁安9年正月17日日皇于中宫召见高齐德,高齐德上国书和礼物。国书全文为:  相似文献   

19.
徐惠婷  陈煜 《浙江学刊》2006,(6):187-190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最为辉煌鼎盛的王朝,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行政法的发展也极其突出。本文在介绍职官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唐朝职官制度与现代社会制度的脉络联系以及唐朝职官制度的精神内核和负面影响研究,来阐述唐朝职官制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又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唐朝统治者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大量任用国内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做官,甚至还有一些外国人在唐朝政府中任职。唐朝与国内各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积极引进国内各少数民族和世界各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东方大国,完全有能力向其它国家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唐朝在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开放的现象。 一、华夷一体,一视同仁 唐朝统治者改变了前代封建帝王“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