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米”字旗徐徐下落,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冉冉上升。当此香港百年回归之盛日、又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六周年纪念日,在南京理工大学校党委及校领导的支持关怀下,由党委宣传部、统战部、人文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科技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于同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在全校范围内,召开了主题为“香港回归与祖国发展”的学术研讨会,该会旨在庆香港回归、贺党之诞辰、展祖国的发展与成就,着重研讨香港的今昔与祖国发展之关系。研讨会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2.
任岷 《百姓生活》2012,(7):61-61
2012年4月14日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纪念日,随着纪念日的到来,一个淹没百年的幸存者的故事也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3.
1998年农历正月十五,圆宵节的晚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戛金正在这里举行成立典礼。香港行政特区长官董建华、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凑生、香港行政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律政司司长梁爱诗、教育统筹局局长王汞平等近300人应邀出席典礼仪式。董建华先生在仪式上,向热心捐款的赞助人颁发了证书。并为教育基金题词“建树香江、爱我中华”。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代表社长姜恩柱致辞时说:“教育为立国之本、而教育青少年一代更是重要。组织香港青少年回内地参观交流,了解社会现状和优秀…  相似文献   

4.
香港文化面面观马霆曾几何时,色彩纷呈的香港文化令人眼花缭乱:有人说,香港文化是“殖民文化”,有人讲,香港文化是“俗文化”,还有人认为,香港文化是一种“夹缝文化”。是的,香港文化似乎很难说得清:少女对“四大天王”的舍命追逐;赌马场上人们捶胸顿足;仙山庙...  相似文献   

5.
一、“十五”期间农村改革及其取得的成效 就安徽省而言,“十五”期问应该算得上是支农政策最多,力度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正是在“十五”期间显现出了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基本法》第八条,对为什么要规定香港“原有法律”“予以保留”,香港原有法律包括哪些,“原有法律”和香港法律渊源之区别,回归后香港法律的本地化、适应化、双语化、成文化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准确理解“一国两制”下香港原有法律“基本不变”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先行进入资本主义的英国,企图把香港作为侵华前沿据点,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武力威胁手段,终于在1842年借签订《南京条约》之机,正式割占了香港本岛,始出“香港问题”。接着,英国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扩大占据南九龙、“新界”,“香港问题”则完全形成。辛亥革命后,历届政府都曾试图解决“香港问题”,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过艰难谈判,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终于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英国交还香港,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相似文献   

8.
香港在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是香港发展的动力,香港有完善而规范的市场体系。中国大陆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关系进入了深层次多方位的合作。根据邓小平倡导的“一国两制”思想制订的“基本法”,在法律上高度体现了回归后中央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是香港继续发展与繁荣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行政主导”是香港现行政制中的一大特色,历来为广大港人所认同。本文通过对香港“行政主导”体制作用、地位及具体运作的分析,指出“九七”后在香港继续保留这一体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对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主导”的特色及其与现行体制的异同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香港现象”的成因张兆华当我们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之时,对于令世人瞩目的“香港现象”,不能不以冷静的态度作深入的研究。所谓“香港现象”主要指以下四个方面:一、香港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50年间...  相似文献   

11.
岁月倥偬,香港主权顺利回归已经一周年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成了现实,赢得了全世界的一致赞美。中国政府履行承诺,对香港不加干预,不折不扣地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为日后澳门回归、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不但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公信力,而且化解了香港人心中的忧虑,在思想感情上逐渐加深了对祖国的认同。过去150年来,由于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奴化、殖民教育,不少香港人只说“我是香港人”,而没有想“我是中国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港关系日益密切,他们逐步明了了自己的身…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香港历史问题的由来,阐述了邓小平同志为及时地正确地解决香港问题、恢复中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充分肯定了“一国两制”方针在其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一国两制”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一国两制”的方针与邓小平同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构想互为补充,为当今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香港人有一种说法是大年初三“赤口”见面很答易吵架。这几年视旅游业为新的生命线的香港,接连发生旅客和导游的冲突事件,许多人因此打消了来港旅游的意愿。恶导游会毁了香港的“购物天堂”美称,不过从现在发展的态势来看,香港旅游业离“自毁长城”并不太远。为何香港的导游会如此没有素质?事实上这是其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香港基本法ABC1、为什么说中国政府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的主权归属一向十分清楚,香港属于中国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并未因香港被英国非法占领、统治而改变,“三个不平等条约”就现代国际法而言,是没有任何合法效力的。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三个不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15.
香港是“两文三语”的社会,“九七”以后,社会的中、英文水平俱直线下降。本文记述近几十年来香港社会日常语文运用的情况,探讨“九七”以后社会语文水平直线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补救方案,同时消除一些误解.力图使香港社会日常语文运用的面貌清楚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无疑是本世纪末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之一。当今世界头号大国美国对此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政府在各种场合公开宣称“高度关注香港的回归和过渡”、国会接二连三通过针对香港问题的决议和法案、1000余名记者登记参加“七一”回归盛典的采访报道……。美国的兴趣,来源于“美国在香港的巨大利益”:香港是美国第13位贸易伙伴,1000多家美国企业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其在港投资额达138亿美元;美国海军军舰一直将香港作为重要的休整港口,每年有50多艘美国军舰停靠香港进行检修;此外,还有4万名美国公民常驻香港.每年…  相似文献   

17.
中英香港问题是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历史性命题。“香港回归”主要基于三大支点:(1)时代支点———近代殖民主义时代是“香港失落”的历史支点,当代和平与发展时代是“香港回归”的现实支点;(2)国力支点———香港由“失落”到“回归”的过程,恰恰是中英两国国力对比发生巨大变迁的过程,是国力天平由倾向英国渐趋倾向中国的过程;(3)“一国两制”政策则以崭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实现了历史与未来的统一、继承性和超越性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使“香港回归”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1日,一段特殊的历史已在香港结束,“香港过渡期”在这一天告一段落,香港主权回归于中国。从1982年秋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华,揭开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的序幕,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风风雨雨的15年中,香港的前途一直是中国、英国、香港三方面舆论关注的热点,这其中,英国公众是如何看待他们心目中“最后的殖民地”的回归、他们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这段历史呢?本文从英国报刊杂志上所发表的一些文章追寻英国舆论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表明:昔日的大英帝国雄风已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相似文献   

19.
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都很相似,并且在80年代都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引人注目的亚洲“四小龙”,然而香港却与其他“三小龙”的产业结构有明显不同。本文首先对香港与其他“三小龙”产业结构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这种现象的成因及香港制造业的特点进行了剖析,最后对香港产业结构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胡忠红 《金陵瞭望》2007,(16):54-55
今年的“八一”.是我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也是老红军张震东将军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张震东将军一生身经百战,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