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乘谱牒是我国许多民族记载家族历史的重要方式。与汉族家谱相比较,回族家谱具有一定的特色。回族家谱历来被学界所看重,是回族研究的宝贵资料,在探究回族渊源、回族宗法制度、回族婚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20世纪以来海南家谱研究的历史概况,对海南家谱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类,指出了海南家谱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潘光旦是我国现代家谱学的创立者之一。他率先对家谱学史予以梳理,并从家谱与宗法的关系、家谱的效用、家谱方法论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家谱学理论。同时,他从人文生物学的立场,利用家谱资料和谱学方法进行了历史上人才问题的研究,阐释了优生和遗传因素的重要作用。其家谱学理论和研究实践,对当前家谱学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头管理是家谱档案利用的体制性障碍,在档案馆建立家谱档案信息中心,可以使分散在各地的家谱档案信息能够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利用平台上,而不需要改变家谱档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现状。通过这个家谱档案信息中心平台,公众可以方便地查找、利用所需的家谱档案信息,使家谱档案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很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家谱、宗谱,古代称之为谱牒,今也称作家谱档案。家谱档案资料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重视家谱档案的修篡、保护和利用。但从目前的状况看,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通过对宁波史氏、楼氏两大家族的研究,就利用家谱档案解释这两大家族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中国家谱作为一种史料对文化史研究的作用 ,概括为 15个方面 ,着重分析了其中 6个方面 :家谱中的姓氏渊源传说资料、家谱中的宗族先祖传说资料、家谱中的本地开基祖及世系资料、家谱中的村落组织资料、家谱中的宗族组织资料、家谱中的族规家法资料。认为应有批判地继承并在学术研究中予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家谱中的文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正史、方志和家谱,可说是构成中华历史的三大柱石。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正史和方志得到了普遍和有效的利用,而家谱由于私密性和印数稀少,尚存在着有待开发的广阔空间。可以预测,未来若干年内,家谱必将成为学术研究中的另一热点和重镇,这从当前许多学术论文的写作倾向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但是,在正史、方志和家谱中,家谱的可靠性最差,使用家谱中的文献,必须细心甄别真伪。一般而言,家谱中较为可靠的文献是其人口资料,特别是世系图表中自本支始迁祖而下有明确生卒年月日的家族成员情况,对于研究人口学、遗传…  相似文献   

8.
徽州家谱是中国家谱中的重要遗产。关于徽州家谱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近年来愈益受到学人的重视。学术界在馆藏徽谱资源的揭示,徽谱文献的特点与价值、谱法与谱体的理论阐析以及徽州家谱文献的个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家谱与宗族社会研究、家谱的专题内容研究、民国徽州家谱研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徽州家谱作为记载徽州宗族主要历史的著作,有着自己的一套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索编修者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对编修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可以看出清代徽州家谱在体例继承与创新、编修材料考证与甄选、体裁多样的文献辑录、家谱功能宣扬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绩溪城西周氏宗谱》的编修秉承了前代的编修理论与方法,并有所发展。深入探究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特色与具体内容,对研究清代徽州基层乡土社会的变迁与转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私修家谱自宋代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点的书法。家谱的书法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书法是指家谱表述内容的书写规则,广义的书法则同时包括对家谱内容记载范围的规定。本文首先讨论家谱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进而探讨形成这些书法特点的内在原因,指出家谱书法的形成与家谱的收族宗旨和纂修者自身的文化修养有直接的关系。文章最后从家谱书法的演变过程,论述了家谱书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满族家谱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若干满族家谱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满族修谱的原因、满族家谱的演变过程及抢救满族家谱的意义。重点分析了满族家谱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各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30个屯堡家谱为文本个案,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贵州屯堡人的家谱编撰与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屯堡人家谱是在屯堡族群建构背景下形成的,超越了宗族的需求.屯堡人的家谱编撰通过对屯堡族群与国家关系的选择性记载,勾连了家庭、族群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主动利用来自国家的权威力量,以促进屯堡人的身份建构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3.
宁波东乡下应街道的史氏、陆氏,乾嘉时期开创了家谱的编纂。开创家谱编纂的是族中读书人,如秀才,甚至举人,尤其是塾师。两村开始由族内人员承担编纂工作,晚清始聘请职业谱师或著名学人来主持宗谱编纂工作。史氏、陆氏家谱开始多为稿本、抄本,晚清以后开始有印本,印刷数量有限,这是保密意识所致。两族形成家谱编修传统后,坚持续修达六次。民国后期的家谱编纂,在外经商的村人参与了编纂,体现出中国由农耕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程敏政是明代徽州著名学者。他编写了规模宏大的《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撰写了大量的谱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会通谱的认识,对家谱体例创新的思考,在家谱考辨方面他也颇有建树,对家谱功能的认识也反映了他对家谱的理性思考。总之,程敏政的修谱活动在徽州地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湘西苗族历史记忆的载体传统上以古歌、史话为主,直至清朝改土归流后才出现汉字撰写的家谱。龙、吴两姓家谱通过追溯共同祖先、移民化家族历史、措置时间的叙事,部分内容虽与地方史志记载不相一致,但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框架下,国家、地方、修谱者等不同行为主体出于统治、发展、权力等因素考量的复杂互动。湘西苗族在与以汉族为主体的其他民族长期交流交往交融中,自发或自觉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自我身份认同从家族、苗族向中华民族的扩展。从历史记忆的视角来看,湘西苗族家谱的建构反映出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程。历史记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奠定基础,身份认同的多层次性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外在表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也为历史记忆建构提供了更普遍的社会框架。  相似文献   

16.
明清徽州家谱收录了大量有关族人治生的文献资料,揭示了经商是徽人治生的重要手段。徽州家谱四民观在客观上肯定了徽州族人外出经商的行为和商人的社会地位,徽州家谱勤俭观引导徽商朝着健康和良好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徽州家谱治生观的具体展现,对明清徽商的发展壮大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叙录"在徽州家谱文献资源的揭示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能够深度揭示馆藏徽谱资源;其二,全面地展示一谱文献的体例与内容;其三,充分地揭示徽州家谱文献的具体价值。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有欠缺,叙录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稀少。因此,进行徽谱文献的"叙录"研究,既有开展的必要,也有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关于郑和身世族系的研究考证,前人已有推论,但佐证依据各异,笔者依据《回族典藏全书》收录的《赛典赤家谱》、《郑和家谱考释》对郑和先祖后裔及家族谱系、姓氏来历等进行了考证性研究总结,揭示了这两部家谱其中的隐情与内幕,与前辈研究可谓殊途同归,为今人关注郑和身世及其家族世系提供了又一条方便可及的新途径;同时,概要叙述了郑和先祖"咸阳王"赛典赤及其族人对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徽州家谱是徽学中极具特色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时期的徽州家谱更是以数量大、名称多、分布广、质量高著称。本文从家谱的范围扩大、区域分布、编纂者的变更三方面对明代徽州家谱的特征作出简要分析说明,以供学者有初步的整体印象。  相似文献   

20.
玲娟 《今日南国》2007,(11):67-68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家谱总目》,经过长达7年的编纂,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中国家谱总目》揭示了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家谱的收藏信息,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路线图”。据《中国家谱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介绍。这是第一部全面收集海内外华人家谱资料的工具书,也是有史以来最齐备的中国家谱目录。有了这个目录之后,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