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环宇 《中州学刊》2006,(2):111-114
中国具有民间色彩的慈善组织出现于东汉明帝佛教传入之时,宋朝开始出现了脱离佛教教团的纯民间性的慈善事业。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民间慈善事业定型并且最为发达的时代,而晚清时期出现的义赈组织则代表了中国近代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趋势,它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具有二者的鲜明特征。中国传统与现代社会中的民间慈善组织具有政治性与民间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民国前期,随着华北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民间慈善事业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就慈善机构来看,数量明显增加,承担起了慈善救济的重任,慈善组织间联合行动的次数增加,内部治理机构的完善;社会资源动员手段进步,其中报纸等新闻媒体主动报道慈善事业,商界和学生等群体积极参与;慈善救济也不再是恩惠与施舍,而是契合了民族复兴和发展生产等时代要求,故行动领域侧重于普及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灾害预防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格局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准行政制度化机构垄断慈善活动到民间慈善组织自由发展,再到政府利用制度划定公益活动框架的过程.帮助弱者、树立自身权威或身份认同的传统慈善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准行政化家长式慈善体制,与现代慈善理念格格不入,慈善事业的不断转型发展正体现了政府利用自身张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并将...  相似文献   

4.
慈善文化与中美慈善事业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对慈善事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中美慈善事业巨大的差距根源于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从慈善事业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出,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四个要素从内到外依次是:慈善文化、慈善意识、慈善能力、慈善环境.培育积极开放的慈善文化.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是内核与外围的关系;三是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同时,普及和培育现代慈善价值观,及合理的社会角色定位.培育积极开放的慈善文化、营造良性的慈善氛围是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长期任务和核心内容,这也是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史竞艳 《理论界》2013,(9):70-72
对慈善事业的行政治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慈善组织的准入,反映政府对于民间慈善力量的态度;二是对慈善组织的监督,这是促进慈善组织自律、减少违规行为的重要制度保障。但就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行政治理来看,在以上两个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导致一方面大量民间慈善资源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监管。另一方面现有慈善组织频发违规事件而失去公信力。如何挖掘民间慈善资源,引导和规范慈善事业有序发展是当前我国慈善事业行政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丁戊奇荒中"民捐民办"的晚清义赈事业揭开了中国慈善事业近代化转型的真正序幕,在其之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发生了激烈的演变,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救济已开始向民间下移,这为民间慈善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传统的善堂善会也在救助对象、职能和活动范围方面发生了演变,但这种演变既有缘于近代化驱动力的促使,也有缘于在传统社会里自身自发的变化。同时,在中外频繁的交流中,西方先进的教养兼施理念的形成以及近代化慈善组织的出现,表明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在向近代化转变的显著迹象和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我国传统社会慈善事业的鼎盛时期。在清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出现了明显的多样化取向,如在当时湖南的慈善育婴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育婴组织、育婴方式、经费来源、参与阶层的多样化,这些变化使得此时期的湖南慈善育婴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一成功经验对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兴盛之路也必然在于主体、方式、经费筹措等方面的多元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张謇的慈善公益思想与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謇在清末民初提出的一系列有关主张,在晚清经元善新慈善观的基础上,使中国的慈善公益思想具有了更为明确、更为丰富的近代内容。特别是他将慈善公益事业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联,从新的层面阐述慈善公益事业的功能与作用,而且十分重视盲哑人教育,将创办图书馆、博物院、医院、公园等都纳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之中,称得上是张謇对中国近代慈善公益思想的一大发展。由于张謇具有这些独具特色的思想,使得他所从事的慈善公益活动也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并且产生了更大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间慈善团体的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经登记的民间慈善团体在我国属于非法组织,这些慈善团体的合法地位的取得是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问题。借鉴国外的立法,我国民间慈善团体设立为法人的门槛应逐渐降低;未设立为法人的民间慈善团体也应有其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0.
陈东利  邵龙宝 《兰州学刊》2011,(11):49-52,109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目前我国慈善事业本身存在诸多的问题,与慈善文化不无关系。发展慈善事业需要"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亟须慈善文化的建设。现代中国慈善文化存在着诸多困境,诸如官办慈善色彩浓厚、公民慈善理念匮乏、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富伦理缺失等。笔者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渊源、社会观念等等层面做了原因探析。  相似文献   

11.
构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的慈善监管仍然表现出强规制性,这种特征在很多方面阻碍了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最佳行政理论的内蕴和慈善法治发展的目标之间有多方面的契合。最佳行政状态中的政府不仅能作为慈善法治秩序的基本构建者而存在,最佳行政的理念也可以产生弥补政府在提供慈善公共服务不足缺陷的效果。最佳行政目标的树立与具体制度路径的建立,有助于慈善行政环境的改善并助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使我国慈善事业走上一条专业化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历了由"乡土社会"向"总体性社会"、再向"个体化社会"的变迁。在此过程中,慈善与个体性的关联有着阶段性的表现形态。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一方面助推了公益事业由"政府慈善"向"全民慈善"的演变,另一方面也使得个体性的畸变成为本土慈善转型的基本困境。这种畸变的个体性不仅无序放大了个人利用慈善来牟取私利的动机,并且阻碍了主体以参与慈善的方式对公民身份与公共利益的追求。因此,再造个体性成为确保慈善事业平稳转型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必须促使公民将私域中的情感和利益与"公共的善"相结合,抑制极端的利己主义和自利行为,从而通过对个人慈善理念和参与能力的双向建设来促成慈善事业的持久繁荣。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慈善有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和统治阶级的慈善之分.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伴随人类的历史,它发挥相互扶持和凝聚作用,体现着民众的道德和社会的温暖,是真正的慈善;统治阶级的慈善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虚假的慈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慈善事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而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则被科学化、组织化、制度化的社会公益事业取代.我国社会主义公益事业体现了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是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民间慈善组织在生成机制、运作逻辑、社会效率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既肯定了慈善组织在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减轻政府压力、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揭示出其在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影响力,这对于尚在起步阶段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比较研究是形成研究特色和凸现针对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视角.通过对民间慈善组织的研究基础、研究思路等探讨,旨在为政府、社会提供合理的政策依据和有效的风险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下我国慈善价值观存在二元悖论:个人美德与社会责任、施予与尊重、施善与回报、志愿性与强迫性,从而影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将慈善价值观作为构建慈善文化的核心,吸收中西慈善文化的精髓,实现慈善文化的现代转型.此外,构建现代慈善文化还要完善慈善制度建设,确立民间为主、政府为辅的慈善机构运作格局,实行激励捐赠的税收政策,完善慈善机构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下,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生了新的转型,呈现出治理吸纳慈善的总体特征。治理吸纳慈善的核心是国家汲取能力,国家汲取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事业中,公益慈善组织正从以往分类控制体系下发挥拾遗补阙作用的角色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为国家治理战略目标服务,国家汲取能力也通过治理吸纳慈善得以体现和深化。汲取资源的范畴突破了传统资源观的局限,逐渐向意识形态、行政管控及战略资源领域延伸。在治理吸纳慈善下,国家与社会达成了深层次的合作与嵌入关系:国家通过意识形态的吸附、行政监管及战略资源的运用有效地汲取了社会资源,而社会组织的合法性与战略位置也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治理吸纳慈善的总体特征促使那些相对独立的草根组织发生了新的转向:回归社区、回归志愿者的自组织、回归传统慈善以及让商业和企业家担负起自己的公益使命成为民间公益转向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慈善事业近几年在我国方兴未艾,要使慈善事业沿着健康方向发展须从理论上对其合理性加以探讨。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基督教思想把慈善看作是一切德性之母,是对上帝和他人的爱,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西方流派中的情感论、义务论、功利主义、进化论和自由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对慈善有着论述。本文旨在对这几个现代西方派别的论述加以整理、总结,以期对我国慈善事业有所启示。一、慈善源于人自然的道德情感情感论由17世纪英国的经验论发展而来,它否认理性在道德中的决定作用,而认为善恶判断源自人性中固有的道德情感,这些情感除了自…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我国慈善事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断进展的民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慈善组织及其活动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慈善事业法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作为第一类项目由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牵头起草,目前立法起草工作正在进行中。慈善立法的重点难点问题涉及慈善法的基本观念、慈善法的基本原则、慈善法的基本制度等。慈善事业既是社会道德事业,又是社会  相似文献   

19.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近代慈善理念的确立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著名改良派思想家冯桂芬,不仅积极改革近代社会,也致力于慈善救助.无论理念抑或实践,他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由于身受西学影响和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冯桂芬在从事传统慈善活动的同时大胆提出对传统慈善事业的改革设想,冯桂芬慈善思想和实践显然已与传统观念和行为不相一致.就此,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已开始近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现代慈善事业应该认识的几个基础性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认为 ,发展现代慈善事业可以提供更多的物质帮助 ,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慈善事业的发展受慈善意识、经济政治环境和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从内到外三层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上慈善事业发展的轨迹可以认识到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内力重于外力、多元优于统一、沟通先于苦干 ;发展慈善事业应该准确把握三方面的关系 :长期与短期、局部与整体、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