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造人文教育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是指提高人的人文知识和能力、增强人文素质的教育。高等教育要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既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 ,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是英语学科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教育要素,把人文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因此,探究高职教育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自然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高职教育呼唤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历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体现及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文学经典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之所以能担当此任,主要是由文学经典本身的普适性、内涵丰富性、无限可读性、原创性、开放性、跨越性、权威性等价值特征所决定的.文学经典的当前危机并非其本身价值的危机,而是整个人文语境的危机与"人的精神危机".文学经典教育对于当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对高素质人才进行"中国心"教育、创造力教育、意志力教育、情感力教育、审美力教育,而这些共同构成了人才的软实力.学生因为受了文学经典教育,才更加充满人文灵性和创造力,人生才更加丰富多彩.文学经典教育要摆脱当前的困境、重现文学经典的价值魅力,应寄希望于整体人文环境的改善和经典研读方法与传播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时代,社会要求中小学校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事实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中小学校落实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小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路径。已有研究表明,实施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教育包括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互涉、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互动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渗。基于此,广大中小学校要找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契合点: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科学与人文实现知识上的融合;实施探究性教学,促进科学与人文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开展多元化评价,引导科学与人文趋向深度融合;建设融合型校园文化,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供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6.
李琳 《理论界》2007,3(6):146-147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人文教育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教育的和谐互动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校园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人格养成训练的关系,实现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重科学轻人文教育是在重科学轻人文观念的冲击下在近代中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只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轻视科学精神教育;离开了精神的指引,知识必将堕落为僵死的教条,而教条以及对教条的迷信必将压抑和控制学生个性的形成;人文教育不仅在总体上受到轻视,在科学成就有目共睹的今天,更惨遭被科学化的厄运。其实质是一种重理性而轻非理性、重工具理性而轻价值理性、重认知而轻情感与意志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双重任务,专业课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园林植物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增加课程趣味,补充人文知识,提高人格修养,培育责任意识等不同层面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专业教师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注意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在授课实践中处理好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虹》是D.H.劳伦斯的经典作品之一,该作品的经典之处在于其含有丰富的生态意识。有必要结合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从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及人文生态三个方面探讨劳伦斯产生此种生态意识的源泉,同时论述文学源于生活、源于作家亲身经历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国工科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把人文教育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也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与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倾向,重理工轻人文,重实用轻修养,从而难以形成人文教育的应有氛围。人文教育的薄弱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脱离已经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已引起教育界的警惕和忧虑。高校辅导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是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文学研究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中庸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文艺学知识建构方式。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本质主义体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本质主义表现在重建非经典化知识、建构文艺学知识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文艺学知识建构的中庸主义指涉文艺学知识“场城”、“关系主义”等。文艺学知识建构中多元思维应该形成一种自由和谐的关系,时刻保持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强调语言教学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审美教育、思维教育和道德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知识论与人生观的融合、生活体验与辩证思维的结合、范文讲析与课外阅读的汇合、文学鉴赏与自我完善的耦合、作文与做人的契合,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他们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使语文学习与人生教育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高等医学素质教育之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医学学生不仅应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牢固的自然科学知识 ,还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此 ,必须转变教学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重视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学经典在精神生活与文化建构中的重要性明显衰落,经典化机制本身的合法性受到理论质疑。定位为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学教育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调节、完善消费社会的价值体系,培育消费社会中理想的文化主体。经典文本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久经检验,是文学教育之范本,应该为受教育者认真研读。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而文学教育是以文学为载体来培养人的活动。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息息相关,文学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文学教育能够真正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在这过程中要注意明确培养目标,避免把文学庸俗化、模式化,并且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与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生是一群人文失落较为严重的受教育群体,激活与文学文本对话是内化高职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话理论是自我建构的哲学理论,走进文学殿堂则是与主人公、言语大师对话,在精神相遇中获得生命的提升;走进文学殿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必须借助于写作来完成.高职生与文学文本对话的过程,是走进这一殿堂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人文素质的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17.
理工院校文学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萍 《理论界》2008,(11):171-172
本文阐述了文学教育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分析了理工院校文学教育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理工院校文学教育的若干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坤  蓝国桥 《学术研究》2008,1(3):151-155
文艺学目前正面临多重挑战:文化转向所带来的"无边化"、进入图像时代所带来的"文学终结论"、后现代思潮中的反本质主义思路.如果把这些挑战理解为危机,那么造成危机的根源之一,应该还是与经典的距离.西方文论史和中国文论吏都表明:优秀的文论著作是以研读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为基础的.在印刷时代与电信时代并存的社会,研读经典作品还要考虑结合图像文本,重视表演语言文本.重视经典作品.是为文艺学的发展带来学科生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产生经典文艺学与非经典文艺学的分野,文艺学仍然不能脱离经典作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才的培养重视成才,忽视成人和人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思想,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也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大学生中开展“修身工程活动”,利用第二课堂,举办人文文化系列讲座,进行有益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文学典型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基于传统的"认识论"理念,其出场和成熟是本质主义思维、核心价值观和宏大叙事张扬的体现.随着人文学术思潮的符号--语言论转向和解构主义的风行,文学创作沉醉于语言的能指游戏,文学研究也走入颠覆权威、反本质主义的话语场.强调本质、深度、价值与意义的"文学典型"受到极大的挑战.在学科体系建构和理论知识传播的文学批评史与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文学典型"这一概念及其理论背景、内涵不能被丢弃,而应该被扬弃,即在还原其语境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性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