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先秦以降,中国历史上的"侠"一直作为重要的文化存在并发展至今,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侠文化"。中国侠文化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相关方面的研究也相继不绝。就2017年来看,中国侠文化研究主要涉及武侠小说研究、武侠影视研究、武侠网络媒体研究以及侠的历史文化研究四个方面,这些研究既突出了年度中国侠文化研究的重点,也呈现出年度侠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些年度研究在为中国侠文化研究的构建提供重要支持的同时,也为后继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网游界出现了侠文化的最新形态——武侠网游。武侠网游是一种暴力文本,而在暴力文本背后则是一套暴力生产逻辑,用以支配和控制玩家的暴力行为。为了消除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武侠网游通过虚拟化、美学化、正当化和规则化来消解暴力逻辑,化解暴力效应,约束暴力行为,避免暴力滥用。但是武侠网游对暴力的消解终究是非常有限的,原因是游戏官方不是真的要消解暴力,而是通过操控暴力为其获取长远的商业利益。所以,商业化运营的武侠网游不可能真正解决暴力问题,由此带来的是对侠文化精神层面的严重破坏,从而使得武侠网游在根本上背叛了侠文化。  相似文献   

3.
《断魂枪》是老舍短篇小说巨制。通过这篇小说,老舍阐发了个人对民间武侠文化继而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希望而不是悲观;民间武侠文化应该追求的品格是神勇而不是血勇;民间武侠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节侠而非义侠。  相似文献   

4.
中国侠文化研究包括侠的历史文化研究、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以及武侠产业研究。中国侠文化历史悠久,但学术研究却从改革开放初期才真正起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侠文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基于CSSCI期刊论文进行统计,运用Execl表格和CiteSpace可视化图谱进行统计分析,有27个期刊、19个机构发表过10篇以上论文,13篇论文被引40次以上,10位学者发表过9篇以上论文。从关键词统计发现,中国侠文化有7个主要议题,总体成就呈现出5个方面的特点。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之际,未来的中国侠文化研究应从新的站位高度、技术背景、研究体制3个方面入手,为中国文化繁荣与文化自信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武侠文化通论》(以下简称《通论》)集作者十余年中国武侠文化研究成果之所成,运用主题学原理,从文学母题的文化内蕴贯通流变角度,将侠文化与民俗、文学主题相结合,分析了二十余种卓有意趣的武侠文学范式,探讨了侠文学及其慕侠习俗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生动而具体地探讨了中国古代侠义精神在民俗传统中的流变、道教仙话、女性观念、饮食文化、武侠文化、江湖侠盗伦理等武侠崇拜民俗的双向、多向互动关系。对”侠”这一特殊人群的行为方式、心态及其亚文化观念等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梳理,将文学主题研究延伸到江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深情的挽歌;同时,他又试图将"侠"的气质作为国民性改造的一种精神资源,通过激活、改造传统文化中"侠"的因子实现新民强国.老舍与侠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2021年中国侠文化研究在往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取得新进展,各个研究领域持续深入推进,总体上进入了稳步发展的常态,其成果形式主要表现为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该报告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对相关的侠文化研究论文进行筛选和分类整理,梳理出2021年中国侠文化研究的总体性概貌:2021年的中国侠文化研究承袭了2020年的基本格局,仍旧以武侠小说研究、武侠影视研究和侠文化的历史形态研究为重点,但也表现出不少创新之处。首先,武侠小说的译介研究已经突破了金庸小说英译的特定范围而进入更广阔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样本增多,为武侠小说的译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其次,网络武侠小说成为侠文化研究中新的热点议题。此外,对侠文化历史叙事的深入挖掘进一步厘清了侠文化的演化历程,侠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也迈出了重要一步,表现出更进一步与英雄文化合流的趋势,如何加深侠文化与英雄文化之间的联结成为侠文化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仍需相关学者给予持续关注,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提升侠文化的历史站位,使侠文化早日成为主流文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由武侠小说转向武侠文化研究,应重回武侠研究原点,探求“基本叙事语法”,其中存在着一个 以“大武侠”与“全媒体”为特征的武侠结构,这一结构发源于华夏神话,道家———道教———丹道学系统是其演 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侠客是“侠”、“武”、“义”三位一体的“调节者”,武侠文化的基本叙事语法就是“义”的 实践,包括四个核心的原型,在四个不同的层面展开,将华夏神话、道家———道教———丹道学系统、武侠结构连 接起来,它们分别是:厨会、五行、内丹与仙女下凡。  相似文献   

9.
华裔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让西方人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武侠电影.影片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将武侠电影从感官层面提升到了文化与人文的层面,将武侠与人文关怀兼容并蓄,从而建立一个新型的武侠电影叙事模式.这种“人文武侠”的叙事模式,为中国武侠电影的转型带来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考察旗人文化与清代以降武侠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满族文化传统、八旗制度的历史遗产与现实语境互动之下武侠文化的整体性嬗变:侠文化的反抗精神退缩,而着力融合于主流意识形态,并融合民众以起到维护现存秩序的功能。到了晚清,现代性的转型与市民社会兴起,使得旗人武侠文化破产,古典武侠的反叛与自主精神再一次得到张扬,并与民族主义相结合,构成了当代武侠文化的前身。作为从前现代到现代之转折时期的一种历史文化想象,旗人武侠文化的特质具有映射时代与社会变迁的功能与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侠的兴起及其与小说的结缘为切入点,探讨其文化特征特别是武侠小说中的"武"与"义",才能对武侠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化存在作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略论宋词中的侠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中的侠文化表现出结交壮游、游冶享乐、建功立业三大特征。前两个特征是对传统侠文化"自由"精神的继承,恣意享乐是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张扬生命意识的方式的新拓展。而第三个特征使侠义精神和儒家正统思想结合起来,升华了侠义伦理,形成了崭新面貌的侠义精神,也喻示着侠伦理精神的蜕变。  相似文献   

13.
李白一生以侠客自居,始终保持高昂游侠豪情,这与他青少年时期所受巴蜀侠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巴蜀地区自先秦以来民众就显得剽悍劲勇、质直好义,表现出原始朴素的侠义意识。秦汉以后,在中原秦赵燕等地豪侠文化的影响之下,巴蜀地区形成以地方豪强为特征的豪侠文化,盛极一时,延绵至隋唐。这样一种浓郁的豪侠文化氛围,对青少年时期李白的性格与个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豪侠的行为特征,并影响终生。  相似文献   

14.
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是现代武侠小说第一代的领军人物.他的<近代侠义英雄传>以霍元甲为贯串人物,以爱国的诚挚深情和民族的凛然正气为全书的魂魄,塑造了一代气贯长虹、铁骨铮铮的侠客义士、英雄豪杰群像.此作反帝而不排外,肯定西方文明而不媚外,形象地表现了中西文化的可互补性.作者不满足于"武艺"的表层描述,而是从"道"与"艺"、"德"与"武"的辩证关系入手,深入揭示了作为"武艺"内核的深层文化内涵,把"武艺"提升到"文化"层次进而提升到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融合的高度,堪称现代武侠小说的奠基之作与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大陆新武侠和东方奇幻中的"新神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神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经过21世纪学术界的重新阐释,成为当下的一种文化浪潮."新神话主义"在大陆新武侠和东方奇幻中都有突出的反映,两种文类借此对于20世纪以来小说中的神性和人性描写做出了幻想性超越,表达了对于小说意识形态和世界本体的当下认识,前者体现为新时代下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后者表现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狂欢化思考.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黄英》这篇小说,不应简单看作谈妖说异的怪异故事,也不应简单看作人妖相恋的爱情故事,它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以文学手法反映了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转换过程中儒家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提出了“士魂商才”的商业伦理价值观的新命题,值得我们从文化学的角度作特别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论90年代"后金庸"新武侠小说文体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的武侠小说,在武侠电子媒介和武侠文化研究的推激下,由香港的温瑞安和黄易等表现出了不同于60至80年代的新的特色.在文体意识方面,由传媒的变化和网络的发展形成了武侠文体的"后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武侠小说的文体扩张与文体渗透.武侠小说在90年代的成就,总体来说虽有不足,但新一代武侠作家(包括武侠多媒体艺术的创作者)已经具备了某种思想探索与文体实验的先锋性,这将是雅俗整合中新的文体格局形成的契机.20世纪初武侠小说文体发展中出现过的颠覆、沉寂、创新的过程,又将在新的世纪重现.  相似文献   

18.
武侠小说的文体演进,以“江湖”符号表意的“否定”前行为内驱力,呈现出格雷马斯符号方阵式的全否定格局。从“剑仙”江湖、“英雄”江湖、“人”的江湖到亦正亦邪的侠客江湖,20世纪武侠小说“江湖”表意方式依次否定与渐趋圆熟。但在此后,武侠“江湖”作为幻想性表意符号已彻底跌落“现实”,这与武侠小说在20世纪中国的首要任务——以“前现代”的情景幻象否定在现实中无力参与的现代化大潮——明显相悖。武侠必须在“江湖”新的符号表意形式的生成中,完成其“幻想性”的重塑。  相似文献   

19.
文化视野中欧洲文学的骑士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士恋在欧洲文学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诸种文本中频繁呈现,鉴于此,本文以恋情与功业的关联性以及骑士恋的多元模式的文化流变等问题为切入点,从人类文化学、心理分析等层面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多维阐释.论文力求通过对于骑士恋的观照,探究诸文本中所存在的时、空、历史及文化等多维度的冲突和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