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第二、三产业联动关系及协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密不可分, 互为生产要素、互为服务对象.优化产业结构不是简单对哪个产业增加或减少投入, 而应该从整体上使各产业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本文利用2004年广东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调整的投入产出表, 计算广东三次产业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 分析广东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辩证关系.为广东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素质, 全面提高广东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失业问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探究其成因必须立足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我国的工业化模式、产业发展格局、二元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解决或缓解当前严峻的失业问题,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控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发展观与广东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广东高等教育要加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与国际比较起来,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无论是产出结构,还是就业结构都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动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般规律相比也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和差距,为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优化第三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选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的产业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经济增长与R&D投入生产弹性、产业结构的关系,结论是:研发创新是影响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研发创新是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大中型工业企业正处于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阶段,而第三产业仍然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拉动,但第三产业的规模及与第一、第二产业的配合协同都对经济产出的生产弹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引导社会投资投入到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规模,同时还应加快和引导第二产业,尤其是大中型工业企业继续增大R&D投入,以奠定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来源和基础,实现不同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4年初中央重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概念,重点是对京津冀城市集群进行功能划分,落实各地在发展中的互补性和协调性.京津冀城市集群功能划分离不开区域物流的保障.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及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其交通运输布局具有很强的优势,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两市一省13个城市之间物流发展非常不平衡,依据2012年交通邮电统计数据对各市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划分,从强到弱分为5级城市群.根据13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区位商进行城市集群功能划分,指出北京应提升第三产业物流水平,并带动保定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天津、秦皇岛、唐山、沧州完善以海港为中心的立体物流体系,张家口、承德、廊坊应进行补偿性农业物流链建设,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必须根据自身发展优势进行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它的发展也必然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二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基于对甘肃庆阳香包特色文化产业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并深入探寻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提出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东营市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且极不平衡;依靠石油资源建立起来的工业经济体系,其发展随油田衰竭全面放缓;油田服务业的内部化及历史原因导致第三产业相对滞后,总量不到山东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由于地域和交通的限制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城镇化水平低。发展东营县域经济,必须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现有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9.
办学特色是办学的生命。民办大学必须坚持以特色立校,以特色求发展。广东培正学院强化大学英语教学的特色,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强化听说,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培养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不竭动力,产业结构的变动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相互影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四川城市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四川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1.
目前,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拟从发展第三产业与发展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粗浅探讨。我国第三产业的划分范围如要了解第三产业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必须对第三产业的划分范围加以大概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广东丘陵县(市)经济发展的多种有利条件和多种制约因素出发,提出了到本世纪末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和目标,其发展重点是以水果业和林业为主的开发性农业,以乡镇工业为主的农村工业和与其相联系的第三产业。为此,必须确定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开放改革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以促进经济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吸纳过剩劳动力,化解企业冗员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是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解决好尽快发展第三产业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产业成长的理论根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市场体系的建设、市场化发育程度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生命脐带 ;各类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第三产业发展的辽阔空间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第三产业的助推器。因此 ,应多途径地为发展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生产服务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沪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部门结构及其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京沪服务型生产资料的投入已超过实物型生产资料,第三产业投入软化趋势明显;京沪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以及交通运输和仓储为主体,研究与试验发展、综合技术、教育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较少;京沪第三产业生产服务对第三产业的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投入产出弹性超过实物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主要启示:随着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生产服务将成为生产服务的主体;适时发展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并将其作为推动第三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转变生产服务业主要服务于第二产业的静态性认知和片面性政策操作,重视城市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的发展;重视发展面向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第三产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办高校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广东培正学院"虽然已是广东民办高校的知名品牌,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广东培正学院"品牌的知名度,实现我院的持续发展,必须实施"综合打造、突出重点、长期建设"的品牌发展战略,将"广东培正学院"塑造成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17.
文章实证检验广东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在宏观机理方面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发展增速较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最大,但波动性比较强。在微观机理方面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没有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是相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一产业与经济增长是相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实施产业政策时需要设计有效的产业治理制度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河南省的经济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第三产业仍相对落后。为了促进河南省国民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缓慢发展、迅速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从结构上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结构失衡,第三产业的发展遭遇政策和第二层次发展不足的瓶颈制约.培育与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的产业人才是内部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的经济合作使大珠江三角洲成为亚大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合理的大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目标模式将是第三产业占主导,第二产业有一定基础,第一产业平衡发展。第三产业中盈利性行业占重要地位,制造业则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现代轻型加工业为主,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则向多层次多元化经济和“三高”产品生产发展。在区内产业分工中,港澳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型加工业。珠江三角洲成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产业的生产基地和高新技术的科研基地,并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及其与港澳的“接轨”。为加快产业结构目标模式的形成,三方可在产业政策、第三产业和科技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协调,同时三角洲还应从体制上促进其产业与港澳的“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