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月兆辞赋主要集中于西邸文人汇聚之时和供职随王子隆前后,这和其本身文学侍从的社会角色有关。他的赋作内容有咏物、游览、归隐、酬答四个方面,无当时盛行之艳赋,较前人、时人多有发展。谢月兆赋作有明显的屈原、陶渊明情结。他的赋作也体现了艺术上的探索,有明晰的文体观和其他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文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眺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眺联句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此类诗体的特点.一是押韵不太讲究,多沿袭柏梁台古体诗,二是合乎永明体平仄运用,三是表现了联句诗讲究对句平仄句式的一致性.另外,谢眺联句诗语言表现手法上也颇有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3.
4.
历来对于庾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他的诗赋作品的评价以及关于庾信本人行迹的考辨等方面。事实上,庾信的辞赋观念在赋学批评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庾信前后期的辞赋创作,分析了庾信的辞赋观念,指出:庾信前期的赋学观念,依然没有彻底摆脱汉赋作家曲终奏雅的套路,对辞赋的讽喻功能尚有一定的体认。而他后期提出的“雕虫篆刻,其体三变”说,则体现了他对往代文体的清醒反思。“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反映了向诗之现实主义、骚之发愤抒情传统回归的趋向。  相似文献   

5.
时势弄人更弄文。人生际遇的相似,使柳宗元与屈原,虽处异代,却息息相通。在柳宗元的辞赋创作中,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创作都受到了屈赋的影响,而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论宋代辞赋     
文章就宋赋的地位、宋人的辞赋观、宋代辞赋诸体,宋代辞赋的艺术风格及其演变过程等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8.
北宋辞赋继承唐赋基础而又青出于蓝,名家名作迭起蜂出,辞赋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尚雅情结。本论即从该点出发,从对"雅"涵义的界定入手,继而深入探讨北宋文人辞赋尚雅情结的多重表现(包括文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创作),并以众多代表性辞赋作家和代表性辞赋文本为例,力证其作品中的尚雅情结,文末则意在探讨北宋辞赋家尚雅的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汉赋,六朝辞赋在体式、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来说,这一时期骈赋正式形成,并逐渐演变为律赋.赋体诗化倾向加剧、赋体旁衍文类逐渐增多也表现出诸多与汉赋的不同之处.另外,六朝辞赋的题材内容得以较大程度的开拓,创作倾向、艺术技巧及语言风格也追求新变,体现出时人所特有的审美取向.与辞赋创作相适应,辞赋研究的风气也日趋兴盛.  相似文献   

11.
柳永为宋词大家,其着笔慢词,善用赋法,对后世词曲的创作影响深远。柳永"以赋为词",与苏轼"以诗为词"一样,于词贡献甚大。柳永变小令为慢词长调,启迪和影响了一代词风。柳永擅"以赋为词",分别汲取"大赋"、"小赋"和"骈赋"之法,兼采众长、融合并用,在词的文体特质、抒情手段和语言魅力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方式,开创一代词风。  相似文献   

12.
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吏部尚书谢庄写作了《与江夏王义恭笺》。《宋书.谢庄传》云:"庄素多疾,不愿居选部,与大司马江夏王义恭笺自陈。"后世学者基本认同这一判断。笔者认为他对吏部尚书"意多不行"、"唯奉行文书"的现状不满才是辞职的根本原因。这篇笺文凸显出谢庄"顺人而不失己"的处世态度。"顺人而不失己"是士族领袖谢庄在新的历史情势下选择的一条人生道路,它表明了高门士族精英对孝武帝政治的清醒认识和理性抗争。  相似文献   

13.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的词选思想集中体现在编辑词选和评价词选两方面,这本身就成为其词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云韶集》、《词则》及拟选而未果的古今《二十九家词》,其词选思想在编选实践中逐渐成熟、清晰。通过评价历代词选,更可见出陈氏对历代词选较为完整的理论评价。  相似文献   

14.
葛洪在我国文学史、宗教和哲学史、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均有着独特地位。对于葛洪与辞赋的关系,目前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较少论及。本文试从葛洪的辞赋观和他在其子书《抱朴子》创作上表现出的辞赋化倾向两个层面,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兰州鼓子是一种值得我们非常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地方曲艺珍宝,兰州鼓子词中蕴涵着不少源自民间的、富有世俗气息的喜怒哀乐,而正是这样的民间特征让我们可以把握到过去时代里兰州人的生命温度与精神宽度。  相似文献   

16.
<文赋>是陆机探讨文学理论的专著.在<文赋>中,陆机第一次提出了为文"用心"的问题."用心"问题即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谈"心"者不少,但直接阐述文学创作心理问题,并将其作为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对象,陆机是第一人.陆机的<文赋>具体阐述了应感问题、想象问题、语言问题和灵感问题等诸多文学创作心理问题.<文赋>直接而具体地探讨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与我国古代哲学"以心为主"的理论探讨模式有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元好问早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曾经创作过辞赋作品。但受其老师及其人生经历的影响,他后来较少创作辞赋而以诗歌散文为主。元好问现存的四篇辞赋均创作于他四十岁之前,他论赋主张温柔敦厚,他的辞赋创作也体现出复合性的美学特征,他的辞赋说理的特色受到了宋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提出并描述充任关系定中结构 ,就隐含的谓词的语义特征赋其名、画其形 ,对中心语、定语进行语义概括、分类 ,并就其语法特征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李谐生平及其《述身赋》的分析,认为李谐出使梁朝,于南北多年对立之后,在沟通南北来往、缓和南北对立局势和促进南北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李谐其貌不扬而多学有识、善于言辞,使南中得到梁武帝等人的高度评价,反映了南北两方都以传统文化的正统继承者自居的心态。李谐的《述身赋》真实地反映了在南北朝战乱之际、尤其当北魏末年朝无明主、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社会普遍希望有人结束乱状情况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具有史诗的作用;在对少数民族没有"华夷之辨"的意识;在忠君与忠于国家一点上更重于忠于国家;这些都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