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由山东省社联、山东省史学会、临沂地区社联和郯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9日至21日在山东临沂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169人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33篇,对《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马陵山古战场及出土文物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参观。会议讨论问题主要如下:一、《孙膑兵法》与马陵之战有无的讨论历史上有无齐魏孙膑擒杀庞涓的马陵之战,自汉代以后便有人怀疑。因为《孙膑兵法》失传,疑古派便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马陵之战”撰写臆断樊琪有迹象表明,司马迁见过《孙膑兵法》的概率较大:“世传其兵法”(《孙子吴起列传》),意示简册多有;临沂非皇王者流尚列为陪葬物,长安皇家图书馆架藏势在。有脉络资证,司马辽对孙膑身世体察非浅:“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太史...  相似文献   

3.
<正> 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孙武、孙膑两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他们总结前人的军事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分别写出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两部军事名著。孙膑的弟子们把这两部兵法中的思想理论,合称为“孙氏之道”(《孙膑兵法·陈忌问垒》篇末残简。下引两兵法,不发生歧意的,只注篇名。),并指出,孙氏之道的创立与承继的源流及递传脉络:谓其首创于东南,“明之吴越”(同上),而后又流布发展于北方,“言之于齐”(同上)。两汉司马迁作《史记》时,将孙武、孙膑并称做“孙子”,且将二人生平事迹并入一传,载明两人的关系曰:“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史记》本传)。由是可见,古人是十分重视二孙子的共同点的。实际上,我们翻开二孙子的两部兵法相互比较对照,便不难发现他们的军事思想和理论,的确有几多相同、相似  相似文献   

4.
由于《史记》对桂陵之战的记载过于简略,且把此战的一些材料附会于马陵之战,因此令人对这次著名战役久久奠得穷其究竟。依据临沂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许多相关难题可试作考释,其中双方战地当在今山东菏泽东北郊之桂陵;激战结果,齐胜魏,俘庞涓。从此,齐最强于诸侯,而孙膑也因其奇妙战策而名显诸侯。  相似文献   

5.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书《齐孙子》,学者多称其内容与传世史书有所不合,最为乐于援引称道者,即为载于该篇第一简简背之“……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按《史记·魏世家》记魏惠王十八年齐、魏桂陵之战,未提及庞涓,记其后十三年齐、魏马陵之战,谓庞涓自杀,太子申被虏;又《孙子吴起列传》记载马陵之战曰:“……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这就与《齐孙子》所载除战地不同之外,厥为庞涓的自刭与被禽之不  相似文献   

6.
(一) 《孙膑兵法》大致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 《孙膑兵法》早已失传,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这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问题。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汾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发掘时,内中出现大批竹简,除《孙膑兵法》外,还有《孙子兵法》,现两书均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近年来一大贡献,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内一大喜讯。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早已说明: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吴王阖庐用他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武著有兵法十三篇。孙膑是战国中年齐国人。齐威王曾向他“问兵法,遂以为师。”孙膑两次协助齐将田忌攻魏,他们采用“围魏救赵”和“减灶”等策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因此“显名天下,世传其兵法”。同时《史记》还提到:孙膑是生在孙武“后百余岁”,“膑亦孙武  相似文献   

7.
从《孙膑兵法·陈忌问垒》谈马陵之战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膑兵法·陈忌问垒》是记述齐将田忌、军师孙膑回顾并议论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战场布设和阵地部署情况的。这是一次继齐魏桂陵之战以后,又一次重大的战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战例之一。 公元前342年,魏国为了扩大疆域,称霸中原,遂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承受不了魏国的压力,便派使臣去齐国求救。齐国在研究救韩的问题上,军师孙膑不同意立即发兵,认为救韩时机尚未成熟,主张仍然坚持公元前354年救赵的战法——“承魏之樊”再出兵。孙膑分析韩魏形势和利弊关系对齐威王说:“夫韩魏之兵未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二年四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汉武帝初年的墓葬里发现了散佚一千数百年的《孙膑兵法》。这部古兵书的出土,对于我们研究先秦时期军事问题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特别是《擒庞涓》篇,对于进一步探讨早期军事家的战略、战术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孙膑兵法》里的《擒庞涓》篇,是记述战国中期有名的“围魏救赵”的魏齐桂陵之战。孙膑在这次战役中,采取“批亢捣虚”的战法,调动魏军于运动中,乘隙发起不意的攻势,击败魏军于桂陵,擒获大将庞涓。  相似文献   

9.
“擒”字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残简,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整理小组的释文及注,对读者是有很大帮助的。其中一篇是《禽庞涓》,禽即古擒字,整理小组在本篇说明中说:“本篇记述孙膑……在桂陵大破魏军,俘获庞涓。”注文中也说:“简文记庞涓于桂陵之役被擒,与《史记》所记不同。”据报刊转载日本友人也有这样的看法,说可以纠正《史记》的错误。但以上的说法,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孙膑洞     
<正> 我国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孙膑,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之间,曾与庞涓师事鬼谷子学军事。庞涓仕魏后,嫉妒孙膑才能,把他骗去加害膑足(剐掉膝盖骨)。孙膑脱难后,离魏至齐,为齐威王军师,协助齐将田忌指挥了桂陵和马陵两次战役,大败魏军,生擒庞涓,从而“名显天下”,并著有《孙膑兵法》。(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颇有盛名。但后遭齐相邹忌嫉妒,不得入齐(见《战国策·齐策》)。其晚年不见记载,很有可能是从此隐居不仕。据《莒州志·古迹》载,莒县东南百里甲子山  相似文献   

11.
自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竹书《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之后,随之掀起了全球性的研究“孙子热”。在国内,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孙子研究达到了高潮。本文拟就孙子研究中的热点,亦是难点的孙子奔吴动因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浮浅之见,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2.
杨炳安同志的《孙子会笺》一书,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我国古代军事经典著作的又一新成果。 《孙子会笺》是杨炳安同志几十年来研究孙子学的结晶。早年他每读《孙子》时,就发现其文字鲁鱼亥豕,歧异殊多。古近学人,虽有所諟正,然限于诸多条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所以,他于五十年代末,在著名史学家翦伯赞、齐思和,陈乃乾诸先生的鼓励指导下,对《孙子》的文字进行了校勘,而有《孙子集校》之作,一九五九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全国解放后第一部集中校勘孙子十三篇文字的书。但是,《孙子集校》是只校文字,未解本义。随着作者对《孙子》研究的深入,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出土,发现历来研究《孙子》见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精品,如今已成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优秀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司马法》,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最近,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杨善群著的《孙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阐述这三部兵法的作者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的生平业绩和军事思想,取得了可喜收获。这里谨就该书在理论分析和材料考订上的成就,作一简要的评介。 孙子的军事思想,是《评传》论述的重点。作者把它分成“战争取胜的要素”、“军队的组织和建设”、“指导全局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特殊的战斗方法”、“军队的后勤”等六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评析,在每一项内容之下又分为若干论点。这样的剖析,充分展示了孙子军事思想博  相似文献   

14.
孙膑是我国战国中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大师,他所述作的著名兵书《孙膑兵法》(即"齐孙子")自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重光于世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人们发表的有关作品中,对其书的理论价值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对孙膑本人的用兵特点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则尚不多见,本文愿对此略陈己见,敬请批评指正。一、孙膑的家世和经历孙膑是春秋末期著名"兵圣"孙武的"后世子孙"①,出生在"阿鄄之间"。,即今山东阳谷县至鄄城县一带③。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述:"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孙膑虽然…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银雀山出土的汉墓竹简《孙膑兵法·月战》有这样一段文字: 十战而六胜,以星者也。十战而七胜,以日者也。十战而八胜,以月者也。十战而九胜,月有……[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文物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认为:“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的“过”疑借为“祸”。此句意为  相似文献   

16.
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鄄地人(今山东省鄄城县,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详考),是我国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世之孙。孙膑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主要功绩都在齐国,并且“以此明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膑兵法》也和春秋时期《孙武兵法》一样,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视,但是这一兵书在长期流传中不幸遗失,故埋没多  相似文献   

17.
唐勒残简作者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考古发掘材料来考辨和论证古籍的作者、真伪、字词、篇章,以及所涉及的典章制度、社会形态等等,往往有惊人的收获,可以解决许多疑难问题,前辈学者王国维、郭沫若等就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大批木牍和竹简,就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等等先秦古籍,同时尚有一些零散的残简,其中有写明“唐勒”的残简若干,约有二百余字。经过归类整理,罗福颐著文予以考证介绍。他将“唐勒”残卷的作者定为唐勒,并称其文字为《唐勒赋》。1990年4月汤漳平在罗福颐考证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和山东古国史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孙子与齐文化学术讨论会暨山东古国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于1992年3月31日至4月8日在孙武故里——山东广饶县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河南、山东、台湾等省市的专家、学者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0多篇(含《孙子学刊》创刊号文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期魏齐马陵之战是齐魏争霸的一次大决战,也是我国军事史上极负盛名的一场示弱骄敌、诱敌深入、设伏取胜的典范;马陵之战以其双重的意义纵贯古今,述史论兵无不引为鉴戒,且被当作惩恶除暴的佳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古史多记,后人常说,然而在交战国、参战人、行军路线、作战时间、地点、战果等方面却不尽相同,以致二千多年仍无定论,竟成千古之疑。而慕名附会的马陵山、马陵道、马陵岗、马陵关、马陵川、马陵村、孙膑白书处,遍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多达十余处。我认为:任何事物发生过程中所占有的时间、地点、空间和人,都是同一  相似文献   

20.
《文学杂志》是1933年4月在北京创刊的北平“左联”的机关刊物。它的编辑和出版,自始至终得到鲁迅的热情关怀、支持和帮助。现收入《鲁迅书信集》下卷“附录”中的鲁迅致王志之的一封残简(以下简称残简),就是鲁迅指导《文学杂志》编辑工作的一个生动例证。包子衍同志在《关于〈鲁迅书信集〉中几封书信写怍时间的考订》(载《破与立》1977年第6期)一文中对残简内容作了不少考证,但他没有注意到残简其实是为《文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而写的,以至误认为残简写于1934年5月22日。王志之,曾用名王思远,当时是北平“左联”成员,《文学杂志》编者之一。残简最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