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抓紧有利时机发展生产力,尽快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正确看待姓“资”姓“社”的问题,否则,就会贻误战机,加快改革开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本文仅就此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李广元 《新天地》2011,(11):190-191
现行的三种高中教材人教版和人民版都强调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且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而岳麓版则语焉不详。但同样是高中教材又讲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苏俄)或当前的中国也有经济危机。教材这种“自相矛盾”的表述应如何给学生加以解释,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来认识经济危机的问题?经过分析,本人认为经济危机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它姓“市场”。  相似文献   

3.
(一) 区别姓“资”还是姓“社”,实际上至少有两个层次,或两种角度、两种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就某些事物本身的性质而言的,比如“三资”企业是什么性质的,私营雇工经济是什么性质的,等等。我们常说,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三资”企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也就是说,后者在本质上不是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根深蒂固的“左”的错误思想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提出了姓“资”还是姓“社”的诘难。本文主要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同志是如何根据客观现实情况对这些诘难进行解惑、释疑,为改革开放扫清思想障碍的。  相似文献   

5.
姓“资”姓“社”问题,多年来一直左右我们的经济活动。一种改革方案措施的出台,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国情,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是以姓“资”姓“社”作为取舍标准,导致改革开放几乎每迈进一步,都带来种种疑虑和责难。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这个长期束缚思想和手脚的桎梏正在被打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正发生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然而,在姓“资”姓“社”问题上,“左”的积习仍在起作用。当前,必须接触思想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一些根本性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的南巡谈话,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新思想、新概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有力推动了90年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但是,也应看到,人们在学习、贯彻邓小平南巡谈话时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对姓“社”姓“资”问题与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之关系的理解,就存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至今,发生了两次姓“资”姓“社”的争论。改革开放之初的争论是由于改革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许多人囿于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社会转型期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引发的,这些问题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要从根本上消除姓“资”姓“社”的争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一是要加强理论创新,用令人信服的理论及时祛除人们头脑中的疑惑;二是要深化改革,把改革引向深度和广度,用改革与发展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党的十三大所提出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观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众所共知,邓小平同志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凡事问姓“资”还是姓“社”的错误倾向提出来的。它标志着我国思想解放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指导各方面工作的一个根本性依据和方针。可以说,目前关于“资”“社”问题的争论已没有多少市场了。但在我们教育界,这确是一个很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方面,“资”“社”之争还甚为严重。这不能不说是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滞后于现实,偏离思想解放轨道,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一种错误倾向,对此很有必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体现社会系统特征的姓“资”姓“社”判断标准──邓小平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发展农必胜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蜕变,苏联解体以后,如何评判我们改革的方向,怎样鉴别我们迈出的步子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成了时常困惑人们心头,阻碍改革深化的疑难。要明...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在如何区分姓“社”姓“资”的问题上,其方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九个字:抓本质─—从本质上区分;看主流─—从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上区分;重实践─—在实践中区分。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先在的“本体”出发,以某种先定的本质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事物,是本体论哲学的基本观念。这与传统的演绎逻辑注重从“第一性”的前提条件出发,再运用演绎法推论出具体的知识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西方认识理论从最初的朴素的反映论到先验论的发展,正是与本体论思维方式及先验的演绎逻辑的确立紧密相联的,是它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用自己头脑中的社会主义的概念来判断现实生活,常常把符合这一概念的称作社会主义,反之则不是。这种用概念、定义去规范现实生活的思维定势,实际上正是恩格斯所批评的先验主义,它只能妨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个时期里之所以被姓社姓资的问题困扰,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没有真正解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问题,没有真正摆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没有真正地承认实践对于理论的权威,没有彻底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关于这个问题的讲话使我们从困扰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认识进入一个新境界,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从此意义上说,这是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孕育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形成,近代哲学的反形而上学思潮又从不同的方面完善了这一思维方式.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把对象看成是给定的,思维与对象的关系是直接的,混淆了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我在一个刊物的《百家论坛》栏目里,读到一篇标题是“改革的正确选择是姓‘社’又姓‘资’”,明确提出了改革的方向问题。这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姓社不姓资。现在,论者对改革下了新的定义:改革姓社又姓资。虽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总算是把姓资的真面目露出了一半,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奇谈怪论吧!  相似文献   

16.
个人收益分配中包含按生产要素分配或按“资”分配的内容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物化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资”所内含的两大主要和本质构成要素。社会财富分配方式中引入按“资”分配因素对我国现阶段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资源 ,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效用。在重新审视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含义的同时 ,应关注按“资”分配的消极成分并进行制度化的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体制的改革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触及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近几年来,对思维方式的研究成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比如,什么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结构如何?制约思维方式变革的有哪些因素?思维方式变革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怎样?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实践的唯心主义”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那种自以为能够决定社会存在(市民社会)的“实践的意识”(社会权力),即剥削阶级的国家。其中,“唯心主义”一词表示这类国家颠倒了公共权力对市民社会的关系,把它对社会生活的领导变成了对群众的经济剥削;“实践的”一词则表示借以进行剥削的手段是暴力实践。实践的唯心主义是历史上第一种形式的唯心主义,马克思用它来揭示作为上层建筑首领的国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唯心主义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并与唯物主义竟长争高?又为什么能普遍流行,常常使人们陷入它的网罗之中?除了社会根源之外,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人类的认识活动的本身。革命导师在批判唯心主义时,历来十分注意从认识论上加以分析,反对将唯心主义说成是令人发笑的胡说八道。本文就研究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确立后,“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是否仍然有必要提出或讨论,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了淡化“姓社姓资”问题的主张.是否有必要淡化“姓社姓资”问题呢?笔者认为,所谓“姓社姓资”问题本身包含着两层含义.只有弄清了这两层含义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进而充分认识到在这一问题上各种错误思维方式或主张的实质及其危害性,才能对是否有必要淡化“姓社姓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