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宦官,是中国历史上人数很少、影响很大、特征显著、但又颇受鄙视的一个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罪恶、残忍、畸型的产物。而到目前为止,对中国历史上宦官的来源,史学界还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题目,借以加深对宦官的认识,也借以了解中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某些侧面。宦官的出现和存在是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相悖背的。如历来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于理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另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道家学说亦认为,不亏其体,不辱其身,不羞其亲,是每个人应遵守的基本准则。而宦官上辱其  相似文献   

2.
题记:点一盏心灯,让我们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别人。孝,在古代社会,是人伦之本,也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古人云:“百行孝为先”,又云:“五刑归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什么叫“孝”?古人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第一是“尊亲”。意思是说,要使  相似文献   

3.
没落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代言人孔老二,轻视妇女的反动思想,流毒很广,危害很大,必须彻底批判,肃清其流毒。孔老二极端鄙视妇女,他诬蔑劳动妇女和奴隶一样难对付,亲近她,她就会放肆,疏远她,她又会怨恨(“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稍后由儒家学派编纂的《礼记》,对孔子这一反动思想又进一步加以发挥,胡说什么“男女不同坐,不同椸枷(衣架),不同巾栉(毛巾,梳子),不亲授”(《礼记·曲礼上》)。孔子和他的信徒们的反动谬论成了维护一切剥削阶级反  相似文献   

4.
“不孝”行为及其背后“解释”和“接受”机制的日常实践逻辑分析可以作为“孝文化”当代际遇研究的一个参考。华北农村L村“孝道”的底线体现为从物质供应到生病医治和精神顺敬的“养”以及“葬”的隆重和祭祀的严肃与守时。日常生活中四种不孝行为包括“师出有名”的不养,即以老人身体硬朗、没有尽到隔辈抚养义务、兄弟间的不公正对待等理由的不孝;对非亲生或绝症父母“情有可原”的不医治和疏忽;对父母离世的形式化“哀伤”;“不葬”以及祭祀本意的“消亡”。这四种“不孝”行为被村落文化予以谴责、忽略和宽容,其背后是基于农村社会转型而带来的场域形塑机制的变化,其动力来自农民“过日子”的伦理价值导向的演变,即“钱”构成了农村以家庭为单位过日子的竞争标准。这种变化是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应该参考和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八年,“四人帮”在文化部的一个亲信根据野心家江青的黑旨意,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黑文,首先提出“三个突出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一九六九年,反动文痞姚文元在修改一篇文章时,又亲笔加了一段关于“三突出”的说明:“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从此,“四人帮”的反动喉舌就大作文章,把这个所谓的“三突出”原则吹得神乎其神,抬到吓人的高度。说什么这是“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创作规律的科学总结”啦,是什么“运用革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6.
前言《名贤集》是一本由一批反动儒生收集孔孟的反动言论和所谓“名人”、“贤士”的谬论拼凑而成的,所以叫《名贤集》。全书共收集反动成语、谚语一百五十多条,一千八百七十八个字。这些反动成语、谚语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抄自儒家反动经典《论语》、《孟子》、《易经》等书;二、抄自唐宋以来反动儒生、无聊文人写的“笔记”、“小说”等著作;三、抄自宣扬孔孟之道的“宋人话本”和“元、明杂剧”等。它以“克己复礼”为纲,大肆宣扬儒家反动的“天命论”、“人性论”、“中庸之道”、“学而优则仕”、“三纲五常”以及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人生观和“鬼神报应”等谬论,是一本浸透了反动  相似文献   

7.
顽固维护奴隶制度的反动思想家孔老二,从他反动腐朽的阶级本性出发,对广大劳动妇女极端仇视,胡说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和奴隶最难办,对他们亲近一些,他们就要放肆,跟他们疏远,他们又要怨恨)。他极力宣扬什么“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夫妇之道,强迫妇女自认低下,甘作奴婢。孔孟  相似文献   

8.
顽固维护奴隶制度的反动思想家孔老二,从他反动腐朽的阶级本性出发,对广大劳动妇女极端仇视,胡说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和奴隶最难办,对他们亲近一些,他们就要放肆,跟他们疏远,他们又要怨恨)。他极力宣扬什么“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夫妇之道,强迫妇女自认低下,甘作奴婢。孔孟  相似文献   

9.
充满着拉萨尔反动观点的《哥达纲领》,离开国家的阶级实质,闭口不谈无产阶级专政,不谈“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而一味空谈什么“自由国家”。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林彪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炮制反动的《“571工程”纪要》,狂叫要建立什么“真正的社会主义”、“新的国家”,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  相似文献   

10.
孔子所鼓吹的对祖先、父母遵奉不违的“孝道”是维护与固巩奴隶制度的重要手段。他为此宣扬的什么“父母在,不远游”的伦理观念一直被反动统治阶级捧为做人的“正道”,神圣不可踰越的“信条”,成为欺骗、奴役劳动群众而巩固其反动统治的一根精神支柱。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更是孔子思想的狂热鼓  相似文献   

11.
在“四人邦”横行的日子里,祖国的文学遗产也遭到了厄运。在“四人邦”反动思潮的影响下,连元人散曲[般涉调·哨遍]套《汉高祖还乡》也被粗暴地定为“反动”的“坏作品”。这股风刮得相当厉害,一时在某些文科高等学校的学报上、讲义中,共同拿它当作反面教材来批判。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由于“四人邦”大捧“法家”,一个封建帝王,只要戴上  相似文献   

12.
历代各民族反动没落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维护其统治或者实行反革命复辟,都把孔孟之道做为支撑反动统治的精神支柱。在西藏,以达赖为头子的一小撮反动封建农奴主阶级,则是一伙既拜佛、又尊孔的极端残忍的杀人恶魔。他们为了欺骗和压榨人民,把野蛮、黑暗的农奴制度在西藏世世代代保持下去,也从孔家店的破烂武库中,寻找反动思想武器。他们大肆吹捧孔老二是什么“圣者”、“神灵王”、“工巧菩萨”、“国政之尊师”;广为传抄、翻译儒家黑书,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  相似文献   

13.
唯心论的“天才论”是腐朽的剥削阶级的思想武器。两千多年前,孔老二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奴隶制社会,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统治,到处鼓吹“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他胡说什么“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里把人分为四等。奴隶主是天生的“至贵”、“超人”,而劳动人民却是天生的下等人。孔老二的这些反动说教,完全抹杀了奴隶们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相似文献   

14.
一、所谓“诲人不倦”过去的反动统治阶级曾吹捧孔子是什么“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也自我吹嘘:“诲人不倦”、“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古今的一些反动派企图用这些话来证明他不管学生的出身,总是“不倦”地教育,似乎他的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  相似文献   

15.
《改良女儿经》拚命宣扬“各自居,也要命,命不遇,只是贫”。这是反动儒家大肆贩卖的“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论的翻版。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孔老二的“天命论”捧出来,为其反动统治辩护,把阶级压迫造成的男尊女卑,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统统说成是上天按排的,把私有制造成的贫富贵贱之间的差别,统统说成是命里注定的。“天命论”这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一切反动的统治者,总是顽固地坚持“唯心史观”,来为其反动统治制造理论根据。反动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孔子,吹嘘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圣者”,“先知先觉”的“上智”。咒骂劳动人民是“下愚”、“野人”。林彪这个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同一切没落阶级一样,也扯起“上智下愚”的破旗,大吹大擂自己是什么“天马”、“超人”、“至贵”,他的思想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有“天壤之别”,胡说我们劳动人民只晓得“招财进宝”、“妻子儿女”。这是对我们劳动人民的恶毒诬蔑!  相似文献   

17.
一部《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它既不是什么“农民革命的史诗”,也不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而是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人民知道什么是投降派。《水浒》虽然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它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的革命斗争。作者通过精心塑造并竭力美化梁山领袖宋江,来达到他鼓吹投降、反对革命的目的。宋江不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而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究竟对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是“造反有理”,还是“造反有罪”?是推翻以宋朝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王朝,还是“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是坚持斗争,宁死不屈,还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接受招安,充当奴才?在对待这些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充分暴露了投降派头子宋江的真面目和《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  相似文献   

18.
为妇女呼吁鸣不平的白居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女在长期封建社会里,一直处于被屈辱、被损害的地位。什么“三从”、“四德”、“七去”、“六出”的反动伦理道德像魔鬼一样,恨不能一口把她们吞下去。千千万万的中国妇女,就在这种暗无天日反动伦理观念的社会里,失掉了幸福,失掉了生活的权利。这种灭绝人性,充满着血腥凶残的人肉宴席,从末休止地排演了三千多年,焦刘故事,梁祝故事,只不过是数不清的妇女悲剧中的两个较突出的事例罢了。民国成立以后,“男女平等”,“自由民主”的政治口号,一度颇嚣尘上,但由于反动  相似文献   

19.
“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批注】这是根植于孔孟之道的一句反动格言,在教育界流毒甚广。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政客、旧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直言不讳地说:“孟子有句话,‘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把这句话用到教育上,可以这样讲: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孟轲为了实现“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拚命劝说齐宣王要任用奴隶主贵族的“世臣”当权,以复辟奴隶制。“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就是这条“克己复礼”的政治路线在教育阵地上的具体体现。他们所谓的“大师”,指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二,以及什么“亚圣”孟轲、什么董仲舒、朱熹这一类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靠这  相似文献   

20.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水浒》一书的思想主题。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农民革命思想”。果真如此吗?学习列宁的光辉著作《国家与革命》,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国家学说对它进行剖析,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所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根本不是什么“农民革命思想”,而是混进农民起义队伍的地主阶级代理人的反动思想,是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思想核心;它的实质,在于取消革命,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人民革命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在批判所谓“国家是阶级调和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