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显著特点,绝不在于其与自然科学的相似,而在于马克思得出的人类历史的辩证发展观及其人在历史性生存中的革命批判精神。革命批判要服从历史规律,绝不意味着革命批判以不断更新的未来的名义而死亡在马克思对资本的逻辑分析中,批判和历史这两个维度不是被奇怪地抑制了,而是获得了巩固的确定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蓬勃生命力合乎逻辑地源自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在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遭遇到种种误读时所必须阐明的。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延续和开辟的新维度。通过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之中,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整体结构,从而把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现实历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由此发展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体来讲,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对私有财产和拜物教的批判,真实地找到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切入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找到了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并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真实路径——私有财产;找到了揭示隐藏在"物与物的社会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秘密——拜物教;找到了现实的人受到奴役和压迫的抽象实体——资本。在这个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质上就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继续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的崛起使数字技术与资本的共契耦合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现实,由此形成的数字资本也成为超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资本发展的最新样态。数字资本在增殖和积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垄断的自发倾向和数字资本权力,数字资本权力控制引致了一系列消极异化后果。数字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厘清数字技术崛起的全面影响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发掘数字资本的出场逻辑,阐明数字资本的异化后果和消极影响,并在现实性和可能性之间尝试给出消解危机的解放策略和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资本逻辑批判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做法,在推动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和更新研究范式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亟需进行理论上的修补。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主旨和当代中国现实来看,当前学界资本逻辑批判的限度体现在三个方面:过分强调资本逻辑批判,与马克思既批判资本及资本逻辑所导致的人类异化状况又赞扬其"伟大的文明作用"的辩证立场不相一致,与当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利用资本力量的事实抵牾,也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理论旨趣和价值关切不符。就马克思的理论和现实关切而言,资本及资本逻辑批判只是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最高阶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因此,只有把资本逻辑批判推进到人类解放的革命逻辑高度,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意涵。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不满于马克思仅仅批判商品的"交换价值"颠倒,而提出使用价值也是资本主义交换体系的产物,甚至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经济拜物教的更重要的隐密理论构件,在他看来,使用价值拜物教才是更基础性的东西,它是政治经济学真正的秘密,它是人类中心论和一切人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深深地根植于一个"自然化"的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6.
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鲍德里亚批判了马克思的经济拜物教理论,他认为,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只是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交换价值"的崇拜,而无法面对在今天居统治地位的能指拜物教.今天真正支配和奴役人和物的是符号,而在符号系统中,真正起支配作用的不是所指,而是空无的能指.意识形态真正统治和支配人的地方不是异化了的上层建筑观念,而是无处不在的结构性能指符号编码.  相似文献   

7.
张晓 《晋阳学刊》2022,(4):77-83
《哥达纲领批判》中包含了马克思完整的经济和政治批判逻辑,这些逻辑在之前马克思的文本中就已经初步展现出来。面对拉萨尔主义在德国左派阵营中的泛滥,马克思在该作品中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从平等自由观和国家理论出发,建构了完整的逻辑,尖锐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改良主义错误,强调要彻底同资本主义政治话语划分界限,体现出正确的无产阶级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明确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目标,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9):55-61
在左派哲学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大旗下,齐泽克利用拉康式的症候概念将商品形式分析与剩余价值/阶级斗争以"视差"的方式结合起来,重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矛头直指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创伤性内核",进而将卢卡奇、索恩-雷特尔及资本逻辑学派的阐释方案斥为唯心主义辩证法,最终把打碎资本体系的希望寄托在以否定性为核心的左派辩证法之上。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视野中所研究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互不相同。在思想史的视野中,我们发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整体逻辑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哲学原理出发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其经济学理论是不成熟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创造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说。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转变,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整体逻辑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哲学原则出发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其经济学理论是不成熟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创造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说。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转变,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郗戈 《学术月刊》2012,(8):48-54
传统教科书模式系统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性,因而也就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超越这种片面的解释模式,亟需阐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性,并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等根本性问题。从历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意识不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不断成熟的过程。从逻辑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内含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三个理论层面,三者彼此交织,结合为一个理论整体。由此,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其核心在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旨并不在于建立某种包罗万象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在于开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2.
资本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以表征时代精神的方式来面对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现实的把握,并不是再现资本主义时代的诸种社会表象,而是表征了"资本关系统治全部社会现实"的资本主义时代精神并使自身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塑造和引导了无产阶级争取从资本关系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把人类生活的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的新的时代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分析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面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方式,这种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世界图景和伦理诉求这三重理论内涵均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柯尔施通过追问"何谓政治经济学批判"来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他认为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持有一种革命性立场,代表的是新阶级的利益。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政治经济学的前提批判,它表明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范畴都可溯源于"劳动",但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劳动并不是抽象的一般劳动,而是"雇佣劳动者的劳动"。马克思关于"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构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核心,它使政治经济学批判获得了更深刻和更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修正了自己之前的观点,将物质生产决定论改为物质生产制约论。之所以只是制约而非决定,在于物质生产或横向或纵向地外在于其他领域,其他领域有自身特殊的规律,只有进入到这些特殊的规律之内物质生产才能发生影响。但由于他用词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对1859年之后文本中论及经济的决定作用的地方都应该理解为制约,否则就背离了马克思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5.
徐赟 《人文杂志》2003,1(1):23-26
马克思有两次重大的理论转折一是存在论上的由近代哲学向当代哲学的转折,即在哲学的穿透中抵达到生活本身的生存论,它内在地要求自身在与现实的接触中,以一种新的哲学样态割断它同旧哲学外在形式上的联系,由此引起了马克思理论活动中的另一次转折,即由哲学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折.通过后一种转折,马克思现实地彰显和内在地展露出新哲学的革命本性.  相似文献   

16.
在1856年9月26日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写道:我不认为,一场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会迟于1857年冬天.①资本主义经济随后完全验证了马克思的预言:1857年11月,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征的经济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17.
齐泽克提出“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因有二:当代金融资本呈现出的“自主主体”现象造成了商品拜物教意识形态的新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人本主义倾向和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疏离了政治经济学。齐泽克透过精神分析发现了当代商品拜物教意识形态、康德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三者间的结构相似性,以拉康化的康德黑格尔哲学为方法论,用拉康的“症候”和佐恩-雷特尔的“真实的抽象”分析商品形式本身的秘密。这构成“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主要内容。但“实用唯我主义”的个体视角、过分抬高商品形式的重要性和以意识形态批判为“母题”的“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其同马克思相离甚远。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以当代历史与理论语境为参照系,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及其文化逻辑的批判分析;第二是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化进程及其内在的二律背反,这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三是建构社会批判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变革提供一种理性的自觉.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出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面对当代社会及其文化逻辑,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当代建构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