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的高龄化 在近代社会以前,人口动态是多生多死,到了近代社会,人口动态就是少生少死了。从近代社会以前的人口动态向近代社会的人口动态的转变,称为人口革命或人口转换。一般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近代化而引起人口转换,这多见于各国的人口历史。人口转换过程的前一阶段,首先是死亡率的下降,这是由于社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发展,使医药和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死亡率的下降的缘故。可是,在这个阶段的出生率却依然保持着高水平,所以,当人口动态成为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组合时,其结果便造成人口的增加。随着人口发展的变化,不久就到了人口转换过程的后一阶段,这时出生率也下降了,死亡率和出  相似文献   

2.
<正> 作为人口学研究的一个领域——老年人口问题,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日益重要。人口年龄结构的形成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平均寿命延长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某一类型的年龄结构形成以后,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产生持续性作用。如无重大的意外因素(例如大战、严重的天灾或流行病等),则在几代人中保持相对的恒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控制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基本上是均衡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也低,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一些国家出现了人口老化现象。同一时间,发展中国家在50年代出生率未能控制,死亡率又高,平均寿命短,人口年龄结  相似文献   

3.
目前,日本的新科技革命正在迅速展开,其人口的高龄化也在加剧。这两种趋势不仅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且两者之间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其中主要表现为人口高龄化对新科技革命的不利影响。分析这种影响,对于研究日本新科技革命的前景、经济发展的未来,意义甚为重要。 (一) 人口高龄化,亦称人口老年化,人口老化,一般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相对增加而青年人口相对减少。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出生率迅速降低,平均寿命日益延长,死亡率逐渐下降,日本人口迅速开始了高龄化。并且,在未来几十年里,这一趋势还会进一步加速(见表1)。目前,日本  相似文献   

4.
<正> 人口高龄化是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世界人口发展的重大课题,并受到广泛的关注。最近30多年来,由于全球人口平均寿命显著延长(由战前的40岁延长到现在的65岁以上),加上许多发达国家出生率进一步下降,新生儿减少,青少年人口比重明显下降,于是人口高龄化便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大趋势。而且,当人类进入下一个世纪的前1/4世纪时,战后生育高峰出生的一代,将陆续进入老年人口的行列,这就使人口高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并将进一步波及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对这种形势,当前我们认真研究和认识它的规律性,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以求及早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因势利导,并努力抑制其消极影响,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正> 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已越来越引起了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重视。日本是一个较早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日本以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倍数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进入了高龄化社会,据其总务厅统计局于1986年9月25日“敬老日”公布,日本现有12,166亿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280万人,占总人口的10.5%,老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发展前景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发展前景及其影响姜向群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本身的年龄结构并不是均衡发展的。特别是人口预期寿命有了较大幅度的延长之后。老年人口的年龄将出现较明显的结构性变动,在这种变动过程中,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向高龄化发展,即在全部老年...  相似文献   

7.
婴儿潮与人口高龄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潮时代与其他世代相比较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及相当大的影响力。他们逐渐隐退并脱离劳动市场,其结果有可能会比预期的更加严重。首先,劳动市场会出现供需不均现象;其次庞大的金融资产将会转移。不仅如此,对消费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深刻理解随着对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婴儿潮时代逐渐高龄化而引起的问题点,对数十年后将要经历类似问题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发计划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世界第六位人口大国,1979年总人口已达1亿1,61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300人,居世界第五位。类似日本这样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众多、人口密度极高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和面临着迫切的、严重的人口问题。 但是,日本在战后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迅速实现了由高出生、高死亡到低出生、低死亡的人口类型的转变,并且使低水平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到现在,取得了世界人口史上罕见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正> 如同它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样,战后日本的人口老化速度也是惊人的。据日本官方统计:1891~1898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仅为男42.8岁、女44.3岁,致使织田信长在诗中发出“人生五十载,转眼如梦幻”的感慨。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口学学会会长、日本人口审议会副会长、日本大学人口研究所顾问黑田俊夫教授,于1981年8月31日至9月4日,来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访问。在访问期间,黑田俊夫教授介绍了日本人口学研究的现状、日本的主要人口学研究机构和人口学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并就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与日本大学人口研究所之间的相互合作,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日本以领土看是个小国,以人口论则是个大生。在3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15亿人口。失业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战后日本的人口增加不仅没有同经济发展发生矛盾,而且还促进了它的发展。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日本已经基本解决了人口问题。因此,研究一下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很有益处的。同时,日本未曾有过国界的大变化,也没有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换句话说,日本的人口与经济的发展都是在某种纯粹本国的文化环境中达到的,而且从1920年开始便有了系统的人口普查材料可资利用。这样,我们通过分析便可以看出就业、教育、营养和其他因素对日本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找出对其他国家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及原因的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入本世纪 ,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同时 ,老年人口将呈现高龄化趋势。本文运用历次人口普查资料 ,对我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及高龄老人规模变动趋势、成因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国际比较 ,对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及高龄老年人口状况有一较客观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出生人口队列影响 ,同时死亡率下降的作用在逐渐增大。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将使孤寡老人及老年妇女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正>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玩火自焚,国民经济陷入崩溃。当时,45%的国民财富化为灰烬,将近1/2的城市建筑和工业设备毁于战火;农业生产奄奄一息,谷物产量减小40%。在侵略战争中,伤亡人数近650万。战争结束时,大批工人失业,625万战俘及其他人口蜂拥回国,失业与粮荒相交织,人口问题,极为严重。然而,经过从1945到1955年的十年恢复与整顿,钢产量  相似文献   

14.
<正> 战后36年以来,日本人口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并且经历了从人口激增、增长率锐降到稳定低增长的历史过程。战后初期日本人口的激增,虽然曾加重了经济困难,并使当时的粮食危机更加突出,但是,他们很快就摆脱了这种“人口压力”,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多生多死”型到“少生少死”型人口形态的转变。到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人口增长率就已迅速下降并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经济得到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正> 德川时代,约三百年间,日本人口大约有3,000万人。统治者认为,人口和家畜一样,越增加越好。但是,扶养能力没提高,而且在人口移动被禁止的社会里,要增加人口,也不可能。那时,一般居民采取溺婴、“堕胎”等手段,是常见的行为。不久,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初期,在全国范围,政府禁止溺婴、堕胎,采取了积极奖励生育的政策。例如:对贫困家庭,发给育儿补贴,并实行孕妇登记、死产检查等制度。新政府采取的是增加人口的政策;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口号,鼓励人口的增加。明治20年代,在日本国内,出现了人口过剩的趋势,人口过剩论在日本被提出来了。因此,提倡向海外移民和开发北海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经济几乎陷于崩溃。失业严重、实物短缺、住房紧张、人民处于贫困之中。有大约650万军人及其家属被遣送回国,在同一时期虽有150万侨民离开日本,但人口仍净增500万。由于家人团聚,结婚率上升,1946年至1948年三年间出现了婴儿热,每年大约出生270万人,出生率为33—34‰;同时,由于死亡率锐减,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上升,人口剧增。给人民生活和经济恢复带来了严重困难。因此,控制人口已成为大势所趋。日本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一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岛国,国土面积37万多平方公里,1979年统计人口达1159亿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306人。 日本人口的高速增长是二次大战以后的事。在历史上日本人口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明治维新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开始加快,1891年达到4000万,1936年超过7000万。二次大战之后,由于战争环境的结束和经济的恢复发展,人口也大幅度增长,1948年超过8000万,1956年达到9000万,1967年突破一亿大关。1977年日本全国人口为1.1415亿人,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民以食为天”。食物主要来源于农业。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11亿多人口,9亿多在农村。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纵观全球,人类社会自己造成的人口、环境问题,向人类自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地球上的资源颇有不堪重负之势。因此,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和国际社会普遍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农村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商业进行了疏通商品渠道的改革,特别是由于恢复和发展了城市中的农贸市场以及农村集镇中的集市贸易,开放了某些商品的长短途贩运,准许个体经营手工业,饮食业、商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经济活动,从而导致大量的暂时性农业人口流动。 集市贸易在我国广大农村和集镇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放以后,我国广大农村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集市贸易,它是为了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作为社会主义国营商业的一条补充渠道而存在的。但在1958年以后有相当数量的集市贸易被取消了,而到“文化革命”期间不少地方更以“割资本主义尾巴”为名把集市关闭了。以山东省为例,1955年全省开放集市4,567处,而到1976年只剩下3,076处。只是近几年来才又得到恢复,1982年已接近原来的数量。目前该省还拟在大城市里增设更多的农贸市场,在农村将把定期的集市贸易改为常年开市。  相似文献   

20.
北京近郊农业地区人多耕地少,过去由于农业人口增长控制不严,城乡建设占地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人口大量增长,而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严重局面。这个问题,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带有普遍性。耕地减少,不但影响到整个城市的蔬菜及其它副食品供应,同时还出现了农村新增劳动力安置困难的问题。作为首都,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对策,把近郊农业地区建设得更好。 一、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直接原因是城乡占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