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期,原有的"转型企业"纷纷在加大投资力度,海外的很多直销企业在努力尝试进入中国市场,也有很多的国内企业在准备进入直销领域.伴随着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中国的直销业毫无疑问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期,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这对有意从事直销的人来讲,一方面是好事,意味着为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另一方面,却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平面设计在我们生活中的服务领域广泛,在小型城市中平面设计人员经过专业科班训练的却并不多,随着行业整体的发展,这个层次的行业正在衰落,并不是不存在低端市场,低端市场永远存在,但是这个市场缺乏行业自律机制,正在被同行的恶性竞争所搞垮.成了赚取制品费的微利行业,而设计成了制成品的附属,和制成品抢夺利润,虽然这样也能满足我们暂时发展的必要利益,但是长久下去只能让我们的发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市场亟需专业设计人才,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这个产业链的最底层,必须在这个行业里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行业自诞生以来,一直都处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当然这也源于房地产整个行业发展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巨大影响.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我们需要更多地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今天这个时代的房地产行业.共和国60年发展,每个行业的巨大成就不仅仅只是属于这个行业,行业的发展成就是众多力量的环环配合而造就的.中国发展到今天,是一个多力量共进推动的结果,房地产行业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4.
闫瑾 《职业》2014,(28):22-23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在百度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他说,  相似文献   

5.
《安家》2006,(7):73-75
房地产企业似乎从创办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被模式化:这个行业注定就是包工头的代名词,这个行业全是土包子.但是,在经过了16个年头风雨洗礼的今天,房地产行业的人才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人力资源专家的案头上,也多了房地产行业人才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6.
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期,原有的“转型企业”纷纷在加大投资力度,海外的很多直销企业在努力尝试进入中国市场,也有很多的国内企业在准备进入直销领域。伴随着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中国的直销业毫无疑问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期,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这对有意从事直销的人来讲,一方面是好事,意味着为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另一方面,却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关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兴办众多的各类公关实体,在于启动和繁荣公关市场,因为没有这个行业璐础,其他一切都谈不上,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要兴办各类公关实体,启动公关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昌的事。他的公关服务的性质.决定了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善策划、住管理、会传播的智能性、复合型人才的本领才能胜任。一大批这样的人才何处来?如何培育?如何尽快地成长起来?就成了决定中国公关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我们开辟这个专栏.就是想为落实这个战略任务而尽力。我们真诚地希望全国从事公关教育培训的专家、学者、广大教师和众多就读公关或相关专业的学子们,全国数以万计的在岗公关员们关心这个栏目,请老师们把你们在教育培训中的成功实践和深切体会写给我们,请公关员把你们工作中的深切感受和遇到的困惑、难题告诉我们,请同学们把你们学习中的感受、心得和希望也告诉我们.我们将墉有关专家、学者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企业以及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有什么机遇和挑战呢?首先,我觉得对那些在中国的外企来说,中国加入WTO,针对国外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逐渐会被取消,或者是减低。对中外企业会一视同仁。以前跨国公司享受的特别优惠待遇和政策,也会取消。但是,中国媒体对跨国公司的关注并不会因此而取消,相反,随着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以及加入WTO以后带来的国内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政策的改革,包括国民贫富矛盾的激化,媒体的关注反而会加大。对跨国公司来说,面临挑战和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不同受众之间的互动也会加大,包括政府、雇员、行业以及客户。政府官员的某些事情可能会对相关的媒体、客户以及消费者的关系产生影响。另外,对企业来说,我们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是来自于跨国公司,也会来自于国内企业的一些竞争。这个竞争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特别是在大家熟悉的PC行业里面。  相似文献   

9.
张玮 《安家》2008,(12)
近段时间以来,总听到不好的消息,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就在悄然间渗透到国内社会经济生活.房地产行业在这场冲击中也成为社会焦点,而处于这个产业链条中的建筑设计行业,也难以幸免.南方众多建筑设计企业受冲击最快,北京影响虽慢点,但也有着众多企业业务量在收缩.  相似文献   

10.
一个公司理念系统的建立,必须考虑到这个公司的行业特征、企业风格和企业最初的经营思想。我们在为深圳市彩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理念系统时就是这样考虑的。人与环境的和谐高于一切,这是我们为彩虹公司在进行理念系统的建设中所确定的价值观;彩虹就是为人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08,(19)
行业分析 近两年来,我国人才类网站的数量和点击量激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大小小的人才类网站已突破2200家,页面的浏览量达40亿人次以上.中国教师人才网是行业垂直门户之一.力争在教师、教育这个职业和行业的招聘上做全做透,切实为教育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08,(20)
行业分析 近两年业,我国人才类网站的数量和点击量激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大小小的人才类网站已突破2200家,页面的浏览量达40亿人次以上.中国教师人才网是所有行业垂直门户之一,力争在教师、教育这个职业和行业招聘上做全做透,切实为教育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08,(25)
行业分析 近两年来,我国人才类网站的数量和点击量激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大小小的人才类网站已突破2200家,页面的浏览量达40亿人次以上.中国教师人才网是行业垂直门户之一,力争在教师、教育这个职业和行业的招聘上做全做透,切实为教育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8,(22)
行业分析近两年来,我国人才类网站的数量和点击量激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大小小的人才类网站已突破2200家,页面的浏览量达40亿人次以上.中国教师人才网是行业垂直门户之一,力争在教师、教育这个职业和行业的招聘上做全做透,切实为教育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中,企业文化也面临着挑战,既要根据当地文化,再造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又要结合所在国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时尚,提升品牌在用户心目中的号召力.这个问题,是中国企业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所必须解决的.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品牌建立与企业家的定力有关,做企业很多时候需要耐住寂寞。寂寞就是在一个固定的行业中可能要精耕细作几十年,这个过程中要经受很多外来的诱惑,但放眼中国,有几个企业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住自己的主业不动摇?”湖北巴水  相似文献   

17.
孙雁  王硕 《职业》2008,(20)
她出生于教师"世家".做过高校教师.在教育软件公司从事过教学研究、产品设计.从大学讲师到企业员工、项8经理、部门经理.从事业部蓟总到公司总经理.一路走来.她是中国教育软件业最早的项目管理实践者之一;如今她和她的团队不断探索职教新模式,将行业办学的理念引入到职业教育之中.依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教育学府同,致力于在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建立一座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8.
序言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格里马尔迪会议官,来自上海的中博代表团成员亮出了第一面巨幅五星红旗,一追追高呼:“我们赢了!”欢乐似涟漪般向外扩散……继北京中奥成功后,我们又把世博会迎进了家门。我们正在以一种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着一个不可思议的中国。近年来,中国成功中办、举办大型活动的城市越来越多,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19.
范文静  刘振侠 《职业》2022,(1):52-54
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在实施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创新培训手段、强化培训措施,帮助行业企业针对性解决典型岗位特色化技能人才培养难题,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小洛 《职业》2003,(10):10
怎么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呢?相信大家快看完这个专题时都会有这个疑问。当初策划这个专题的时候,也设计了案例的内容。但在采访中,我们发现高估了企业年金在中国的成熟程度。有关专家介绍说,企业年金方案是非常个性化的,而且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案例可供借鉴。于是我们收集了一些企业对企业年金的问题,请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养老保险室刘燕生主任进行了分析和解答。记:可以说企业年金是一项福利政策,但一些企业反映年轻员工对这个并不是很感兴趣,一些人力资源经理也说他们更愿意采用一些积极的福利政策,在人才的吸引和保留中,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