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财政效率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本身是富有效率的,公共财政也应具有效率属性。财政效率高低是评价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成败的核心,提高财政效率既有利于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也有利于推进我国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本文从分析效率的内涵入手,结合对财政职能的分析说明财政效率的内涵及表现,并以此为理论平台,构建评价财政税收效率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呼唤公共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公共财政,必须大力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当前,公共财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财政公共精神的缺失、忽视和衰微。培育财政工作者的公共精神,是加强财政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紧迫和长期的根本任务。一、培育财政公共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培育公共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公共精神,源于“公共”一词,并始终与“公共性”相关。所谓公共精神,是指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关怀公共事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从根本上讲,公共精神就是…  相似文献   

3.
县级财政生产性支出偏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县级决策者主要对上级负责,追求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率,而非居民福利最大化,导致其财政决策偏向生产性支出。基于2067个县(市)2001—2005年财政经济数据的实证检验,为县级财政生产性支出偏向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生产性支出偏向严重妨碍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逐步增强县级政府满足本地居民需求的激励。  相似文献   

4.
财政活动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政治过程。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公共财政理论的基础上,从政治文化的分类和特征出发,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政府财政的发展状况,着重探讨了公民文化对公共财政的作用和影响,进而结合我国政治文化转型,分析我国财政公共化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资金困难,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错位,服务被动,文化专业人才缺乏,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等问题,原因有财政和行政体制,文化产品供给决策模式单一,内部管理模式陈旧和政绩观不良等多个方面,体制机制是主要原因,要从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人事制度,考核体制机制改革,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等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教育财政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教育财政也须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进行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改革。在公共财政制度框架下,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事务论共同构成了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决定了政府在教育财政中基本职能定位及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民主财政论:财政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财政公共有三个基本规定 ,人类历史上经过四种财政制度的演变与传承。公共财政是一种财政制度 ,是民主财政 ;公共财政的生成与现代民主政治体制 ,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 ,它们互为前提 ,互相促进 ;财政民主是通过作为民主政体基础的政府预算制度实现的 ;预算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政府财政活动的机制 ,作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是现代经济社会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 ,作为公共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是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 ;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就是要按照财政民主的要求重建政府预算制度 ,它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财政作为国家政权“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体系,在建设小康社会中,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构建起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新型复合税制奠定了财政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体制基础;预算的编制、执行、管理和评价等流程的革新提升了财政服务小康社会建设和助推科学发展的能力;多环节的技术创新则增强了财政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体制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过程,财政收支决策的民主化和强化市场型政府等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的基本条件.而财政收支运作的透明、财政收支的硬性约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从总体看,我国财政还不是公共财政,而是一种政府财政;我国财政主要是一种建设财政,而不是一种民生财政.在建立我国公共财政的过程中,要确定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把控制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与完善再分配机制结合起来,完善我国公共支出管理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瑞学  鞠荣华 《东岳论丛》2005,26(2):187-18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我国财政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公共财政。建立公共财政的目标 :一是建立以公共支出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二是建立以税收为主 ,以规范化收费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 ;三是建立以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快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和杠杆的公共财政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也谈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需要财政 ,这是国家的共性。一切财政都是为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 ,这是财政的共性。各国对“财政”的不同叫法 ,不是财政的本质区别。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只服从于国家职能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的职能统一于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之中 ,这正是“公共财政”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的方法不是改名 ,而是转变国家职能 ,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现代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为做好包括财政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财政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着力解决财政改革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林尚立 《社会科学》2006,1(11):29-42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政治生活的核心原则,决定着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所以,有效运行民主集中制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运行与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与国家财政体制有直接的关系。改革前,计划经济及其相应的高度集中财政体制,严重阻碍民主集中制的运行。但是,改革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财政体制的变化,尤其是公共财政的确立与发展,在国家机构层面运行民主集中制,从财政体制变化中获得了相当丰富的制度基础与财政动力,并由此开始了以实现制度化的民主与制度化的集中有机统一为取向的新发展。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将同时贡献于新时期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4.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出发,立足宁夏实际,探讨了宁夏区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以及改革面临的困难,客观评价了宁夏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宁夏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个财政体制变迁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已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内在体制原因是公共财政体制运行不规范.分析政府间公共服务责任分工--财力分配安排--转移支付效果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基本框架,来验证造成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财政体制异化效应,从而设计出财政体制的变迁路径,形成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机制,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因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成为理解一国财政制度的切入口,同时也被视为决定一国公共财政治理好坏的关键因素.在一国政治经济体制中,各地区往往有着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资源、地理位置以及语言、习俗、禁忌等历史文化传统,也就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地方精神.故如何利用地方精神,调动地方积极性一直是公共财政研究者们关心的复杂议题.本质上,发扬地方精神,需要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权制度,妥善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关系的处理,以有效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作用,并防止地方精神异化为地方主义.本文分析了中国财政治理中地方精神的积极作用、发挥作用的条件及其限度.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些完善正式财政分权制度的建议,以期对有效培育和发扬地方精神、释放地方活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可持续财政观,并结合我国地方财政发展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论述.在 论证可持续财政观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后,笔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应是在中国国情条件下国家财政、公共财政与发展财政有机结合"的命题下,重点探讨了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与发展财政的可持续性,而后从这三个方面讨论了运用可持续财政观来研究地方财政发展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提出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剧烈震荡和革命。这种震荡发生在伦理文化方面,表现为旧道德标准的崩溃和新价值观念的萌动,这是伦理文化的转型时期。在此之际,伦理学面临一个迫切任务:引导伦理文化健康转型以缩短阵痛过程。这项工作须以一系列研究为必要准备。本文拟通过中西伦理文化的比较研究,为我国当代伦理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86-28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破解许多难题,需要公共财政发挥积极作用。完善的财政法律是将国家财政政策落实到位的有力保证。在财政法律建设中,财政法律原则居于精神统领地位。本文从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当前财政法律的基本原则应体现为人权保障原则、社会公平原则、财政法治原则和财政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在公共财政方面的一些理论和实践 ,分析我国目前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上下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 ,尝试对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在协调市县政府间关系上的作用空间和作用方式进行新的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