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平同志在本刊1982年第一期发表的《论知识分子的历史运动和作用》中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身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和运动规律”;“知识分子担负着继承、发展科学文化的特殊任务,是社会发展的精华力量”;“知识分子越来越发展,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要,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把知识分子的流动笼统地说成动摇性是不妥当的”;“把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当作皮毛关系的认识是不对的”;“体力劳动者养活脑力劳动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的发展,证明那篇文章的观点是正确的,站得住脚的。当前人们正在广泛议论知识分子问题,记者想再听听施平同志的意见,所以去走访了他。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它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可以“六三”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但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在这场革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表现出自己强大的战斗力,“上海、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政治罢工参加了全国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帮助斗争迅速地得到了胜利。”本文着重论述发生在六十年前的,上海工人阶级“六三”政治大罢工的酝酿、展开、特征和意义,结合剖析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这场运动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印度近代知识分子的形成是英国殖民者经济、政治、文化等政策发展的结果。文章从殖民统治“双重使命”、近代知识分子在印度民族主义运动中的作用和人的现代化三个角度论证了马克思关于殖民统治的“双重使命”论和近代知识分子在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书廷 《兰州学刊》2005,(6):256-258
合作运动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令人瞩目的社会经济运动,"五四"前后,一批渴求民主和科学的知识分子通过编译西方经济学论著,开始把合作思想介绍到中国来,若干热衷于社会改良的人士即如获至宝,大肆鼓吹,欲以组织合作社为济贫助弱,拯救中国的良策.他们首先在一些城市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在信用、消费和生产合作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躁动起颇具声势的合作运动热潮.虽然它因为种种原因迅即昙花一现,但作为中国合作运动的启蒙实验,毕竟为合作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研究和说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分析革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的作用,考察五四运动的政治斗争和文化革命的发展,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知识分子政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它是我们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仅就我国知识分子的概况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作点历史考察,对当前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谈些看法。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出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广大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这一先进思想,积极参加和领导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又是革命的知识分子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论严格说来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现在通常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体系有如下缺点:(1)层次不够分明,混淆了一般与特殊、个别的层次。(2)逻辑不够严密,似乎辩证唯物主义不包括人类社会历史观,没有概括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只是  相似文献   

8.
<正> 在西方社会学史上,冲突理论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流派。在从上世纪末至今的百年历史中,它几经沉浮,时而轰轰烈烈、人才济济,时而气息奄奄、兵少将寡。它的兴衰,反映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代表着社会学理论体系自身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研究它的兴衰,对于我们加深了解和研究西方社会学理论体系历史演变的内因(自身的矛盾运动)和外因(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寻找其发展规律,加速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脑力劳动为基本特征的知识分子从其产生之始就表现出了历史的进步性 ,但同时也受到时代的局限 ;社会主义条件下 ,我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成了先进生产力杰出的代表之一 ;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从事知识和科学技术生产、传播和应用工作的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和特殊。另外 ,知识分子还以其特有的理论探索性劳动揭示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 ,推动体制改革 ,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自产业革命以来算起,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证明,城市化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现象,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运动规律的。尽管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因其工业化发展历史、商品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在各自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来,但若仔细分析其运动轨迹,都会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运行规律来。 对于城市化的发展规律,人们因观察、研究角度的不同,会发现、总结出不同的规律来。在我看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史。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发展,既使爱国主义内容得到充实、巩固和发扬,又使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逐步实现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历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研究者基本上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发生的原因及社会影响和评价等方面。而对这一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海外中国研究界也有所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思想改造的目的和方法及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崔晓麟 《兰州学刊》2005,4(1):248-251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中共党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运动,它的发生有着复杂而深刻的背景和原因.文章认为冷战时期美苏的对华政策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国际因素;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策是思想改造运动发生的政策依据;知识分子的亲美、反苏、疑共倾向是执政党加快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步伐的内在原因;而高校知识分子对中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强烈抵触成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发生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4.
论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国难日亟.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言:“三十年代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时代,是一个民族自我谴责的无情的时代.”“对西方人来说,很难理解三十年代初期中国人所感到的绝望和耻辱.”天生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感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为了拯救民族和国家,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华夏大地展开,并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政治的主题和主流.抗日救亡运动是以抵抗日本侵略、解救民族危亡为目的和主线,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全方位进步的民族自救运动.它既是民族救亡,也是思想启蒙.它使近代以来进步的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民族解放运动达到了最高潮.这场运动,牵动了每一位知识分子,使其必须在种类繁杂的救国方案中作出抉择,这种抉择,最终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分野,并影响至今.本文试对这一特殊年代的独特历史现象作一分析研究,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阶段性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论断的首次进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从阶级、政治的角度对知识分子作出的阶级定性,它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宽慰和激励。"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论断的再度提出,是在1978年,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发挥了重大作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一科学论断的两度提出,反映了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两次提出,其得出结论的方法和指导思想也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尽管有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分,但是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长期受“重理轻文”倾向的影响,所以有些人在强调知识分子作用的时候,往往忘记了从事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当纠正这种偏见。 在阶级社会里,从属于先进阶级的从事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往往成为革命的促进派以至领袖。这是因为他们的阶级利益和历史发展相一致,敢于追求真理,所以比较容易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能够顺应历史前进的趋势,站在革命潮流的前头,为推翻反动的、落后的社会制度,建立革命的、先进的社会制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指出:“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运动规律。”与自然界不同,“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正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道德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级本规律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作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形式之一的道德运动,同样也遵循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表现为道德运动的辩证法。如同自然运动的辩证法亦即自然辩证法,认识运动的辩证法亦即认识辩证法,历史运动的辩证法亦即历史辩证法一样,道德运动的辩证法亦即道德辩证法。从道德运动是历史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意义上讲,道德辩证法从属于历史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如果我们用对立统一规律来理解道德范畴,用质量互变规律来理解道德规范,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理…  相似文献   

19.
191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旨在研究和推广职业教育的文化团体,它开辟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新领域,并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和教育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职教社历史,对我们探讨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有重大意义。职教社是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教育团体,从他们所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救国问题、革命与改良问题上探索和追求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正> 社会运动是具有两重性历史过程.一方面,它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它只服从必然性的规律,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自在的运动.这个过程确定地显示了社会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必然性.可是,社会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物质的自然历史过程截然不同,它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体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这种实践活动又是由包括目的要素在内的主观意志的驱使而产生的;主体是社会运动的载体,因此,另一方面,社会运动又是主体的运动过程,它具有主体性,并从而具有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社会规律正是通过人的合目的性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