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逻辑学研究     
正[主持人语]本期发表两篇逻辑学的技术性论文。熊明的论文对艾尔布朗语义下的真理论进行初步探讨,试图比较艾尔布朗语义下和塔斯基语义下真谓词的异同。王淑庆的论文在已有形式化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ASP(回答集编程)逻辑的偏好多语境系统PMCS,并利用其偏好语义实现PMCS的偏好桥规则的删除功能,以及使用偏好语义来处理MCS的不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塔斯基将真理概念定义为:在对象语言O中一闭语句是真的,当且仅当,它被所有的对象序列所满足。该定义的含义是,如果将该闭语句分解成开语句后,其中的自由变元能被某些对象序列所满足,则再将开语句合成为闭语句,其闭语句就被所有序列所满足,于是可断定该语句是真的。塔斯基的语义性真理定义既保留了亚里士多德古老真理定义的直观含义,又避免了在语义封闭的语言中导致悖论。其定义既成为经典逻辑的语义学基础,广泛应用与能用一阶语言所表达的科学领域中的句子集中,同时定义本身也是运用一阶逻辑对概念进行分析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塔斯基将真理概念定义为:在对泉语言O中一闭语句是真的,当且仅当,它被所有的对象序列所满足。该定义的含义是,如果将该闭语句分解成开语句后,其中的自由变元能被某些对泉序列所满足,则再将开语句合成为闭语句,其闭语句就被所有序列所满足,于是可断定该语句是真的。塔斯基的语义性真理定义既保留了亚里士多德古老真理定义的直观含义,又避免了在语义封闭的语言中导致悖论。其定义既成为经典逻辑的语义学基础,广泛应用与能用一阶语言所表达的科学领域中的句子集中,同时定义本身也是运用一阶逻辑对概念进行分析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悖论问题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极其重要的跨学科性难题。近年来,对它的多维度研究已经成为哲学、逻辑学、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形成了数家争鸣的局面。尤以有关“说谎者悖论”的争论为多。导致“说谎者悖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分清逻辑语义意义上的“真、假”和普通语义意义上的“真、假”。只要我们分清这两种不同语义的“真、假”,所谓的“说谎者悖论”也就自然而然地消解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逻辑悖论的解决方案,亚相容逻辑主张:悖论及其矛盾性结论是可接受的,而由此向"不足道"的推导却必须予以阻止。普利斯特构建的"悖论逻辑"系统是亚相容方案的重要代表。"悖论逻辑"以"语义封闭性"作为基本诉求,以"真矛盾论"作为哲学说明,通过定义"悖论性的"这一特殊的语义值实现对所谓的"真矛盾"的刻画。然而,由于该系统的否定词在表达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语义封闭性"和"真矛盾论"在其中并非可以兼得。  相似文献   

6.
塔斯基关于真理和逻辑后承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对现代语义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贡献。塔斯基用满足和归纳的方式给出的真理的递归定义,建立在语义模型、逻辑真和逻辑后承基础上的循序渐进的逻辑句法定义构成了当代语义学理论的核心部分。诸如模型论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蒙太格的内涵语义学,甚至作为生成语法的分支的逻辑形式(LF)等无一不体现或者渗透着塔斯基原理。  相似文献   

7.
戴维森在塔斯基语言真理论框架下提出针对自然语言意义的理论,主张意义和真值条件紧密相关,意义组合性为真值条件组合性。这一理论体现了塔斯基理论应用到意义的价值,展现了真值条件如何衍生于句子结构、清晰表达出意义理论应实现的条件;此外,对经验真理论的分析和阐释表明人类自身的语义能力可使我们判断语义理论是否具有给定语句的真值条件。尽管戴维森语义理论具有上述优点,对自然语言语义理解起到巨大贡献,但是其理论在真值条件充要性、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存在缺陷、词语语义属性解释和对语句逻辑形式和个体词的明确区分等四个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是逻辑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带来了真理论研究的塔尔斯基转向:在研究基础上,发生了从本体论或认识论到语言学的转向;在研究动力上,发生了从揭示真之本质到克服语义悖论的转向;在研究主题上,发生了从研究真之本质到研究真之规律的转向;在研究进路上,发生了从下定义到公理化的转向。公理化真理论是在塔尔斯基转向的背景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型真理论。理解塔尔斯基转向是理解公理化真理论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规则悖论是维特根斯坦构建的一个由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生活形式等一系列论题组成的意义理论体系,它阐明了在语言游戏中规则遵从是动态开放的实践行为,其意义由日常语言的规则所限定并实现.语义的确定和不确定性源于对日常语言规则的遵从和违反.模糊语义研究的语境转向不仅提供了理解规则悖论的新视角,为模糊语义学提供了语用-语义的研究方法,同时消解了模糊语义的逻辑研究所面临的诸多诘难.  相似文献   

10.
语义悖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义悖论包括所有悖论,而狭义的语义悖论与直观悖论和决策悖论相区别。直观悖论涉及语义分析与直观事实之间的背离,其中又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直观悖论包括芝诺悖论,复杂的直观悖论涉及对“直观事实”的解释或认识,就是所谓的“认知悖论”,如意外考试悖论。决策悖论是语义分析之结果的应用困境,它的产生常常不仅来自语义分析,而且来自价值分析,如囚徒困境。一些最简单的决策悖论只涉及操作而不直接涉及价值,故而称之为“操作悖论”,如理发师悖论。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悖论分别给出解决方案,并以双信封悖论为例来说明有些悖论不只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T-模式是塔斯基提出的与真有关的一个重要模式,即“x是真的当且仅当p”,其中p是一个句子,x是这个句子的名字.因其非常符合“真”这个词的直观而成为现代逻辑真理论的一条重要规则.说谎者悖论的产生都与T-模式或其等价式有关.所以研究说谎者悖论必须研究T-模式.T-模式包含两个关键词:“当且仅当”和“真”.文章讨论了这两个关键词在说谎者悖论及其解悖方案中的理解,以及与T-模式有关的另一条规则“(IP)规则”.  相似文献   

12.
蒯因的"去引号论"被戴维森作为与冗余论等相并列的一种真之减缩论加以批评。戴维森基于塔斯基对"真"所做的工作,认为所有沿着减缩论进路发展的真理论都没能把握"真"这个概念的实质。然而,尽管蒯因的去引号论的确与塔斯基的工作紧密相关,但是其比塔斯基的真之模式(TS)断言更多,而且其"真"概念具有经验性的内容。减缩论的核心应当是承认等值模式(ES)的基底性,而非仅承认等值模式自身。根据对减缩论的进一步考察与比较分析可以表明,蒯因的去引号论并不是一种减缩论。  相似文献   

13.
模糊修辞是写说者出于特定的表意情境的需要,利用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接受者理解的灵活性而精心创造出的一种具有不定性、概览性、非量化为特征的艺术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这些语言要素都是模糊修辞用来提高表达效果所凭借的手段,语义虚化、语义跳跃、语义留白、语义矛盾是其在言语交际中呈现出的几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4.
悖论被分为四种,即一阶客观描述悖论、二阶客观描述悖论、一阶主体操作悖论和二阶主体操作悖论.意外考试悖论、求婚者悖论、双信封悖论等属于二阶主体操作悖论,对它们可以统一地给以二阶操作性解决.这些悖论通常被归入认知悖论,而“认知悖论”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它本身并无独立的地位,因而它要么被归入语义悖论,要么被归入操作悖论.对于语义悖论,通过对其语义规则加以限制可以给以弱的解决.对于操作悖论,不仅可以给出弱的解决,还可给出强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中西“名实”观对语义悖论消解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实问题不仅是哲学问题,还涉及语言、逻辑学等领域。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哲学都对语言与实在的关系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中西方名实观的认知差异导致逻辑学的发展在中西方出现了不同的侧重:西方强调的是分析性的逻辑思维模式;而中国的基本思维模式则是综合性的辩证思维。思维方式的差异,引起了中西方对语义悖论产生根源的不同看法。如何将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有机结合,这无疑为语义悖论的消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格雷林悖论是由德国逻辑学家格雷林提出的一个语义悖论,属于自指悖论的一种。本文详细解说该悖论的语言定义规则,说明产生格雷林悖论的矛盾根源在于语义不详,概念不明以及违反定义规则,抛除了这些因素,则格雷林悖论再无悖论可言。  相似文献   

17.
塔斯基在三十年代初提出的真理论,是逻辑语义学创立的标志,它提供了当代分析哲学界最广为接受的真理理论,给分析哲学带来了新的方法,还提出了许多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一、塔斯基真理论概要波兰逻辑学家、数学家塔斯基(1902—1983)早年曾是华沙学派成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华沙学派是现代数学史上的重要流派。这一学派中以莱斯涅弗斯基和科达宾斯基为代表的一批逻辑学家,不仅在逻辑学上卓有建树,对哲学研究也颇感兴趣。与同时代的维也纳学派一样,他们推崇逻辑研究与哲学研究的结合,提倡用逻辑方法来进行哲学研究。作为华沙学派新一代的成员,塔斯基也受了这种时尚的影响。事实上,他的真理论就实现了逻辑与哲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语义成分分析法深入到词义的微观结构,揭示了词义的构成,对词汇的聚合关系和语法的组合关系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其结构主义的语言观背景,存在着种种局限,语义成分成为一种抽象的理论实体,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语义成分是一种客观的、具体的原型属性,处于有序的概念结构中,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有具体的形式表现;语义成分分析法不仅是一种词义分析方法,更是一种对语言形式提供语义解释的语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计算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翻译、语法计算、意义计算和计算意义四个阶段。计算意义阶段不仅把语言作为计算目标,还把语言作为计算的工具或媒介。基于此,韩礼德提出,用一种计算意义的语义模型代替以往的认知模型。因为语义模型解决了认知模型中语言和知识库、语法和话语的分离问题,它可以在一个系统(语言系统)内进行,并且可以扩大体现的范围以建立语言和语境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0.
公理化真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真公理添加到基础理论中,并以真谓词T对基础理论的语言进行扩充。用塔斯基定义真时所使用的归纳条款进行公理化并添加到基础理论,就能得到组合真之理论系统。公理化组合真之理论在以PA和ZF集合论为基础理论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若干成果。公理化组合真之理论以真谓词是否允许作用于本身带有该真谓词的语句为划分标准,分为“类型组合真之理论”和“无类型组合真之理论”两个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