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经爆发过两次大的经济危机。这两次危机的导火线、后果虽然不同,但都成为经济史上的转折点。1929—1933年大危机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73—1975年危机则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点(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仅指对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抽象)。两次经济危机打乱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也导致经济学派的两次转变与“革命”。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的“繁荣”。1929—1933年危机,使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以市场自由经营论为中心内容的马歇尔新古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作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理论预判,然而当代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还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是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伪?哈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建构了“时空修复机制”的系统理论,探究了时空修复化解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运行机制及其局限性。这既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幸存提供了解释力,也揭示了“时空修复机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悖反性,进而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域接续论证了当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必将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新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实质是大卫·哈维的“第二块危机理论”和“第三块危机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中的初步应验,揭露了“时空修复机制”内在否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清晰地勾勒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基本结构、整体功能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指出资本主义文化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癌变” ,“冷战”结束之后资本主义迅速扩张则是人类文明的“癌扩散”。资本主义的症结不在其生产关系无法保证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其文化的危险的价值导向。在资本主义文化的导向之下人类会在生态危机中愈陷愈深。为走出危机 ,人类必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智与德并重  相似文献   

4.
王伟光 《中华魂》2012,(15):26-27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刮起了欧债危机狂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由此造就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持久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乃至“占领伦敦”运动,促进了此起彼伏的罢工、示威、游行活动。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继而转化为意识形态危机.激起了意识形态的争执。生活在西方的许多人,上至一些政治家和理论家.下至不少平民百姓.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质疑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它周期地袭击资本主义的经济,动摇着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已先后爆发过五次经济危机。在197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下降了几个季度,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目前正在美国发展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并不是说社会生产的东西超过了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说由于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劳动人民贫困化,买不起这些东西,因而出现了“过剩”。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根源与基础是生产的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福利国家随即陷入危机之中。在这场危机中,左中右三派理论家对福利国家的危机展开了分析和考察,这些分析和考察尽管没有解决“奥菲悖论”——资本主义不能与福利国家共存,但没有福利国家它也无法存在,然而它们成为了福利国家重构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而“帝国主义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各种危机的时代”。(《列宁全集》第21卷,第90页)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危机正是这“各种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各种矛盾的日益尖锐化,政治、经济危机不断加深,于是采取越来越多财政金融措施干预经济。结果,庞大的财政赤字,严重的通货膨胀,银行利率的不断变动和国际收支的极不稳定等等,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危机更加严重。所以,当前资本主义世界日益严重的货币危机,乃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危机。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七一年,美国发生了五次经济危机。一九七三年底,西方资本主义经过短暂的虚假繁荣之后,又陷入了危机之中。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日本,英国,随后意大利、法国、西德等国也相继卷入危机。这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深刻、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一点,连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合众国际社哀叹:“美国经济已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英国财政大臣惊呼:“英国面临最可怕的经济危机”。目前,资本主义世界一片萧索景象,政局十分动盪,政府频繁改组,首脑纷纷换将。这说明,这场尚在继续恶化的经济危机,已经并将进一步沉重地打击资本主义的旧世界。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势力,大肆渲染社会主义的所谓“危机”,极力推行对社会主义“和平演变”、“不战而胜”的策略,使国际上“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思潮严重地泛滥开来。与之遥相呼应,国内一股否定社会主义的资产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经典论著,它以剩余价值论与新陈代谢论为核心,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人与自然的双重掠夺;提出了“新陈代谢”及其断裂的崭新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的双重危机——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预示了未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型自由王国的实现。《资本论》包含着深厚的生态存在论美学意蕴,对于“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资本主义跨国公司近年在管理体制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以美国为突出代表的西方跨国公司在企业内部纷纷来推行所谓的“危机管理”。与此同时,西方管理学界也有许多学者对来自企业界的这股“危机管理”浪潮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更有甚者认为企业管理迎来了“危机管理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来势猛,并发症多,波及广,震荡深,成为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危机不断深化、步步加剧的险恶局势下,资产阶级及其御用经济学家手足无措,一筹莫展,惊呼用来救治危机消除失业的药方——凯因斯主义“出了毛病”,无法解释当前通货膨胀和“萧条”同时出现的“怪症”,他们抱怨至今未能编造出抢救垂死资本主义的新的“经济理论”。尽管凯因斯主义已经破产,在危:机中越陷越深的资产阶级仍然继续抓住凯因斯主义的“反危机”政策作救生圈。与此同时,现代  相似文献   

13.
卫建林 《中华魂》2013,(21):60-63
开始于2008年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经济危机,标志这一体系进入秋天,即便仍然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即便仍然有“秋老虎”一般的强大和足够的热度,但是从根本上说,生命力正在削弱,正在走向万物凋零的严冬。西方主流媒体宣传危机已经过去,经常见到的用语是“危机后”如何如何。事实在于,危机没有过去,因此,没有“危机后”,只有“后危机”。  相似文献   

14.
第三、摒除“肖条经济学”的悲观情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前景十分乐观《通论》是三十年代空前大危机及随后的严重肖条的产物。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沉沦在“富裕中的贫困”这种悲惨不堪的社会瘟疫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途,信心十分动摇。凯恩斯忧心忡忡,自己站出来抢救资本主义;虽然夸下海口说:既要医好资本主义的“缺点”,又要保存它的“优点”,但毕竟有些信心不足,怀着相当浓厚的悲观情调。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用系统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哈贝马斯提出其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本文在解释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晚期资本主义结构变化,阐释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内涵,解析了其产生背景,辨析了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全球化与 2 0世纪 3 0年代大危机的关系中 ,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造成的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中断 ,战前资本主义自由贸易体系的破坏和金本位制的削弱 ,构成了 3 0年代大危机症结之一 ;大危机是全球化时代的一场“私人垄断经济体系的危机” ,是 2 0年代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的结果 ;全球化造成的欧美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对滞后的矛盾、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不平衡 ,对 3 0年代大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精神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精神逐渐发生衰变、裂变直至在当代的最终失落,引发了资本主义普遍的精神危机,危及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精神裂变实质就是人类理性内部的冲突,冲突的展开导致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失落。对于资本主义的精神失落,西方学者发出了“重建资本主义精神”的呼唤,认为道德伦理教育是当今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途径。资本主义精神失落与重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思想家对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现状和社会主义前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在经济上的不平等、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文化和道德危机等方面都暴露出资本主义的本质缺陷。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他们勾勒出各种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如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彼得·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说,以及德因兹·迪德里齐的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历史蓝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定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坚持学习《資本論》前些时候,据说有“信仰危机”,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信仰不象以前那么高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来由是受了国内外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以及我们自己对这部伟大著作深入钻研不够,解说也有不从实际出发之处。首先,说“信仰危机”,不过是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概念套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头上。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什么《资本论》过时,发生“危机”,其实是资本主义制度陷于危机而不能摆脱,《资本论》早已加以揭露和论证了。他们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手法是徒劳的。其次,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我们闭关锁国,对国外经济、政治实际情况了解差,再加上受“本本  相似文献   

20.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的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将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派的一般均衡论相结合,形成了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流派,它的代表是以萨缪尔逊教授为首的“新古典派综合”。它占据了美国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达三十年之久。进入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主要国家战后长期经济增长中所积累的矛盾,一起爆发,国际通货危机、能源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率增高,经济衰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像失去了轮舵一样,在大海的风浪中傍徨。西方经济学家将失业率增高、物价上涨、经济停滞同时并存的现象叫做“滞胀”。在七十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世界“滞胀”的危机面前,美国凯恩斯派束手无策,再也提不出任何对策。1971年12月,琼·罗宾逊夫人在美国经济学会的年会上,以《经济学的第二次危机》为题,事实上指出了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