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于1992年开始推广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实行自愿性商业保险模式。因实践中面临诸多障碍,日本学界和保险实务界从供需双方的视角分别探讨了制约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的主要问题,对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的赔偿基础、保险金支付范围和免责事由等问题进行了科学设计。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面临企业风险管理观念落后、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市场化等问题。在借鉴日本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应尽快健全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制度,优化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再保险制度,重视保险市场性与公共支援的平衡,并增强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战略意识,实现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环境风险管理工具。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推行的法律依据不足、相关技术指导文件空缺、人才和服务短板尚待弥补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遭遇供需双冷局面的深层缘由。通过与域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完备国家的对比考察,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的完善、企业违法的高成本以及健全的配套机制,皆为我国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值得借鉴之处。为此,我国可以依照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协助保险机构提升承保能力、激发企业提升投保需求"三管齐下"的总思路,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事故日益频繁,由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侵权救济方式问题也日显突出。文章在考察和分析国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实践与发展、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及其损害日已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共同问题,环境责任保险也已被国际社会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的市场机制。2007年我国正式确立了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本文就环境污染的社会化责任、环境责任保险承保机构模式、承保范围和保险赔偿金来源等方面中几个具体问题,结合我国国情,以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学界对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没有达成共识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5.
李靓 《调研世界》2013,(4):59-62
环境污染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彰显,仅靠行政处罚和诉讼的方式不能完全消除污染给人们造成的损害,受害人很难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得到充分的经济补偿。相比之下,作为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方式之一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有明显优势。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尽管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立法工作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给社会成员提供实质性平等的环境权利与合理的责任分配是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彰显,仅靠行政处罚和诉讼的方式不能完全消除污染给人们造成的损害,受害人很难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得到充分的经济补偿.相比之下,作为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方式之一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有明显优势.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尽管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立法工作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给社会成员提供实质性平等的环境权利与合理的责任分配是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具有"分散风险功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促进环境侵权赔偿社会化和化解环境侵权救济困境的有效手段。文章就环境责任保险的法制建设、责任范围、承保机构、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国内外在以上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中国存在的不足,对完善中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提出了建议,这对尽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已基本成熟,并被多数国家视为解决环境污染赔偿问题的重要工具。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起步较晚,配套政策、法律不完善,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在国情和国家体制等方面与其他国家有着一定的差异,在借鉴别国经验上如何取舍,对于推动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作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之一的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巴西、印度等发达国家已趋于完善,并对环境的保护和纠纷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目前在我国只处于政策层面,尚没有上升为法律,在政策的指导之下,地方各自为战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国家立法机关对制度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因此对其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对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在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责任保险是一新型的保险品种.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有利于环境保护、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障环境污染受害人的权益.保险法上的近因理论与环境侵权严格责任、推定因果关系多有冲突,因此有必要修正传统的保险理论以适应保险业的发展.环境侵权责任与产品责任竞合也是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必须重视的问题,鉴于产品责任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成熟,在同时投保了环境责任险与产品责任险的情况下,产品责任险应当优先赔付.  相似文献   

11.
我国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措施之一的环境责任保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内部预防措施与外部预防措施两大思路以期能够最大化的控制与避免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充分发挥环境责任保险的效用,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态势.  相似文献   

12.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不仅关乎环境污染事件受害人的利益,也涉及到了社会公众的利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2013年,环发[2013]10号《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明确了我国将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引发了有关强制性责任保险的选择理由,强制性责任保险的优势,实施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能存在的困难以及应对建议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环境侵权责任制度无法实现环境公平正义。要使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得以真正实现,必须构建综合救济途径。在制度建设上,主要是完善侵权责任法中的环境侵权排除危害责任制度与商业保险法中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法环境社会保障制度及行政法中的环境侵权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还处在试点阶段,其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时,应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的制度和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未来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应实行强制责任险和商业三者险相结合的保险模式;建立在政府指导扶持下的保险公司联合承保机制;建立专业的风险评估、监测机构和损失鉴定机构;实行个别化和差额化保费制度;赔付程序应简洁有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市场需求不足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购买动力不足、购买能力有限、国家政策导向不明晰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增加环境责任保险市场需求,关键是要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提高公众的保险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加保险产品市场供给,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完善关于强制投保的法律法规,从而推进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完善环境侵权损害救济社会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规模养猪户的环境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北省248个规模养猪户的调研,发现养猪户对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整体偏低,其中对空气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最高,对水体的环境风险感知次之,对食品安全污染的风险感知最低.同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养猪户的环境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因素均显著影响其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并通过分析养殖规模的调节效应,得出养殖规模对养猪户主观规范—风险感知、知觉行为控制—风险感知、过去行为—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应鼓励养猪业适度规模化;加大对养猪行业环境风险的宣传教育,提高养猪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对规模养殖户的生态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淮河流域工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工业污染物、农业废弃物也在迅速增加,致使治理淮河流域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重新审视当前的治污措施并从中寻找新的思路十分必要。那么,开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仅可以避免排污企业的倒闭,使受害人得到及时赔偿,而且还能为政府的治污提供更多的选择。因此,淮河流域开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既必要,也可行,而且执行中还需要有相关的立法和政策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安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有效监测、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环境,采用市场价值法、修正人力资本法和工程费用法等估算方法,对2002年西安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测算评估,通过各项指标和数据分析环境污染状况,给出西安市因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结果。结论认为,西安市环境状况依然十分严峻,2002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30亿元。城市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保护由此成为西安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