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创世、原罪、自由意志这几个焦点问题。奥古斯丁借用希腊哲学为这些基本教义提供了理论框架,成为此后基督教正统教义的基础。奥古斯丁在自然法之上提出了永恒法的概念,为中世纪神学自然法划定了前提,并系统论述了"恶法非法"的含义。永恒法根本上是一种宗教道德法则,其终极目的是人死后的得救,而实现途径则是精神生活中秉持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法则,正义之根本是符合永恒法的爱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围绕着奴隶制的起源、奴隶的社会地位、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等问题,著名的古代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作了较多的论述,他的奴隶制观在西方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对其拉丁文本的分析,分个人态度、社会秩序观与基督教伦理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奥古斯丁对奴隶和奴隶制的认识,指出其奴隶制观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督教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奥古斯丁基督教世界观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5世纪是罗马帝国奴隶制解体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 ,在帝国内部形成了新的社会思想和经济观念。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反映了他的社会经济观点、上帝城与世俗城的关系、上帝城的伦理道德规范 ,社会等级观念以及教权至上等新思想、新观念。这些反映的是一种新的基督教世界观 ,体现了神权政体的中世纪国家的特征 ,它是在古代文化危机的基础上萌生出来的一种新的世界观 ,即中世纪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根据奥古斯丁在反贝拉纠、半贝拉纠派论战中的最后代表作《论鉴戒与恩典》、《论圣徒的预定》、《论坚忍不渝之恩》,本文尝试分析奥古斯丁在426年以后的预定论思想。半贝拉纠派的论点迫使奥古斯丁在恩典论上采取日益激进的立场,造就了基督宗教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预定论范型,但是预定论的自身悖论引发更大的教义学危机,为西方思想史留下一种危机四伏的问题模式。  相似文献   

5.
罗马海外殖民地出现于罗马向地中海扩张的大征服时代。海外殖民地的建立带动了罗马海外道路系统的开发,促使罗马公民权向地中海地区扩展。同时,帮助罗马文化教育向各地渗透。遍布地中海世界的罗马殖民地成为罗马文明传播的平台,也为罗马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场所,推动了地中海世界的罗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学术界,奥古斯丁作为基督教神学家的地位虽已得到肯定,但作为一位承上古启中古跨文化的学术大师的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视角来看,奥古斯丁是欧洲文明的主要塑造者之一,文化渊源含有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乃至波斯文化,可以说是集多种异质文化因素于一身的大师。  相似文献   

7.
奥古斯丁是西方古代基督教神学大师之一,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解释学。圣经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在奥古斯丁那里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从他之后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尤其是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发展中可以明显看得出来。  相似文献   

8.
罗马行省建立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公元前 2 4 1年罗马第一个行省———西西里行省的建立到公元 4 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在广袤的地中海区域实施行省统治长达七百余年 ,对罗马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罗马向地中海区域扩张的过程 ,探究罗马行省建立的历史动因 ,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罗马行省的建立是其大规模向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奥古斯丁依其宗教神学观提出原罪论,并以此来说明人为什么会犯罪;中国古代的荀子依其唯物观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所以为善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原罪论、性恶论从不同视角阐释了犯罪产生的根源及本质、犯罪的原因及防范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联系古希腊哲学家对"名称"的讨论,从奥古斯丁的相关论述入手,探讨了奥古斯丁记号论的现代涵义.奥古斯丁以前的哲学家没有专门讨论记号,只在讨论名称时曾论及记号或符号.奥古斯丁则对记号作了系统地探讨.他给记号下了定义,阐明了记号的本质,并揭示了记号的作用.奥古斯丁是西方符号学的先驱,他的"记号论"属于语义学研究,他的观点启发了一批对现代符号学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现代西方哲学家.  相似文献   

11.
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拜占庭帝国的兴盛时期,例如马其顿王朝盛期,依靠的是广大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兵源充足,税源充足。然而到了科穆宁王朝以后,尤其是到了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拜占庭政府既不能保护自耕农的权益,又不能保护城市工商业者,兵源和税源都枯竭了,拜占庭帝国赖以生存的基础动摇了、瓦解了。奥斯曼帝国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灭掉拜占庭帝国的。  相似文献   

12.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了著名的两城说,即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上帝之城与魔鬼之城斗争的历史。但奥古斯丁研究界的学者一直在争论,是否还会有第三座城?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尘世政治有没有德性的含义?笔者认为,奥古斯丁并不承认有第三座城。在他看来,尘世政治只能是罪恶的产物,其功能永远是有限的。这成为中世纪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3.
罗马行省是罗马大规模向外扩张的历史产物.公元1世纪,罗马已经跃居为地中海世界的统治者,在广袤的地中海地区建立起众多的罗马行省,行省制度成为罗马维系霸权统治的重要支柱.罗马统治者对行省人民的盘剥,为罗马帝国初期的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婚姻礼仪是一种积久成习的行为,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婚姻意识,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还可以作为研究婚姻形式演变的一种途径。古罗马婚姻礼仪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中也可以看出古罗马民俗的流传及罗马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被指斥为“神人大巫”,而奥古斯丁则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都与神学分不开。但如果将董仲舒思想中的“天”和奥古斯丁的上帝观念、董仲舒的天人关系和奥古斯丁的神人关系作一个对比,不难发现董仲舒本人与所有的儒家知识分子一样,缺乏构建一个完全属神的世界的主动和热情,董氏之学始终开不出西方宗教式的理路。  相似文献   

16.
罗马法视角的文化资源的产权归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资源在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追求的同时,也以交易的方式实现文化资源的财富价值.文化资源需要有效开发,更待合理保护.罗马法中可交易物与不可交易物的类型划分,公有物、共用物和共有物、私有物的类型标准,为文化资源的产权归属、产权权利人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学理根据.这对确认文化资源的产权归属,维护文化资源权利主体的相关权益,明确文化资源的产权流向和交易规则,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罗马的商业特征与中世纪自给自足状态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世纪自给自足状态的形成的根本原因不是日尔曼人的入侵,而是罗马自身商业的衰落。这是由罗马商业的特征所决定的。罗马的经济主体始终是农业,商业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罗马的商业是同战争密切相关的,战争的结束意味着商业的衰落;罗马在观念上一直是鄙视商业的,并在后期实行了一系列不利于商业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商人和商业的瓦解,从而使社会进入自给自足状态。  相似文献   

18.
古罗马物权法历来为世人视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物权法,即个别性物权法,但在个别性的法律物权之下,其深层的、实践的物权则是充满关系性因素,实际上是社会的、关系性的物权法。  相似文献   

19.
自从9·11事件发生以后,因恐怖袭击引起的航空器对地(水)面第三方的损害赔偿问题,也日益成为国际民航组织关注的重要议题。国际民航组织积极推动1952年《罗马公约》现代化的工作,先后召开了《罗马公约》现代化六次小组会议,并正式提出了补充赔偿机制。补充赔偿机制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发展方向,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