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2012年社会核算矩阵(SAM),采用增加碳税模块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构建了测算中国碳税政策影响的涵盖42个部门的动态递归CGE模型(其中包含4个化石能源生产部门和1个电力能源生产部门),以此来分析不同税率情境下碳税政策实施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费和碳减排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将对我国GDP造成负面影响,且随着税率的不断升高,GDP的下降率将不断增大。同时,碳税政策的实施使得高碳排放行业能源消费量明显减少,并提高了清洁能源的使用量,而总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则随着税率的不断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开征碳税既有利于树立国际形象,也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在碳税的推行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这些国家碳税政策特征进行比较,从征税范围、税率、税收收入使用和优惠政策四方面借鉴其成功经验。最后得出我国应循序渐进地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政策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碳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是碳减排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好,并且在一些国家取得了一些经验。我国在制定减排政策时,应将碳税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为此,深入研究不同的碳税政策,并制定适宜的国家碳税政策和必要的调整措施,消除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气候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王文革《关于我国碳税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一文探讨了碳税制度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而设计了碳税制度的具体内容。颜士鹏《欧盟航空碳税之合法性质疑及中国的法律应对》一文对欧盟航空碳税性质进行解读,质疑其合法性,并提出中国应对欧盟航空碳税的法律路径。陈红敏《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看中国的碳税发展前景》一文从缓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碳减排压力、为参与绿色经济时代世界规则的重新制定积累制度经验、中国税制的绿色化改革的需求以及发展方式转型的需求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开征碳税的必然性,并通过对发达国家碳税发展经验的梳理,对中国未来碳税的开征提出了几点建议。邹敏、张璐《论中国碳税制度的建立》一文提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应加强对碳税开征时间、税率标准与征税对象的确定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的研究,为中国碳税制度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一国多区域嫁接多国多区域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碳税政策对中国及世界不同区域的经济及环境影响。情景仿真结果表明:征收碳税可以有效降低世界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中国的核心出口产业会因主要工业化国家减排政策的执行而遭受损失,而国内各区域的经济损失也会因为地区发展存在经济结构、水平等要素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制度,其中碳税的征收被国际社会公认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手段。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中国一直积极推动公约和议定书的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任重道远,我国可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进行碳税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京津冀绿色发展系统模型,分别从产业结构、绿色信贷、能源税收、碳税、碳交易机制、科技6项政策维度出发并赋予政策调控因子,动态仿真不同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相较绿色信贷政策更能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一定范围内提高能源税税率对京津冀绿色发展有促进作用;组合碳减排政策相较单一碳减排政策更能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且组合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并非单一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的简单加总;科技政策对CO2排放抑制作用强于对能源消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碳税是国际碳减排中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但征收碳税过程中常常存在公平问题.征碳税收公平不仅面临着权利分享与义务分担不平衡的国内困境,也存在着利益冲突与协调难的国际困境.为此,碳税征收公平应当在国内与国际不同层面分别加以解决,其中国际层面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
王文革《关于我国碳税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一文探讨了碳税制度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而设计了碳税制度的具体内容.颜士鹏《欧盟航空碳税之合法性质疑及中国的法律应对》一文对欧盟航空碳税性质进行解读,质疑其合法性,并提出中国应对欧盟航空碳税的法律路径.陈红敏《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看中国的碳税发展前景》一文从缓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碳减排压力、为参与绿色经济时代世界规则的重新制定积累制度经验、中国税制的绿色化改革的需求以及发展方式转型的需求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开征碳税的必然性,并通过对发达国家碳税发展经验的梳理,对中国未来碳税的开征提出了几点建议.邹敏、张璐《论中国碳税制度的建立》一文提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应加强对碳税开征时间、税率标准与征税对象的确定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的研究,为中国碳税制度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王文革《关于我国碳税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一文探讨了碳税制度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而设计了碳税制度的具体内容.颜士鹏《欧盟航空碳税之合法性质疑及中国的法律应对》一文对欧盟航空碳税性质进行解读,质疑其合法性,并提出中国应对欧盟航空碳税的法律路径.陈红敏《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看中国的碳税发展前景》一文从缓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碳减排压力、为参与绿色经济时代世界规则的重新制定积累制度经验、中国税制的绿色化改革的需求以及发展方式转型的需求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开征碳税的必然性,并通过对发达国家碳税发展经验的梳理,对中国未来碳税的开征提出了几点建议.邹敏、张璐《论中国碳税制度的建立》一文提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应加强对碳税开征时间、税率标准与征税对象的确定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的研究,为中国碳税制度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指出实现节能减排有助于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基于能源和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就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提出财政和税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税收制度可以有效引导社会经济活动,从而调整社会经济结构。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强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力度,我国的税收制度应作出如下一些变革:拓宽企业所得税的抵扣范围,适当提高抵扣的额度;以车船税、物业税为突破口推进财产税改革;以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依托推进行为税改革;谨慎、有序开征资源税。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能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同时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税制结构等方面也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 ,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和税制结构与WTO不完全相符 ,存在较大差异 ,这就要求按WTO的有关规则调整我国的税制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税收政策对石油安全保障的积极作用看,当前存在消费税政策有待完善、资源税凋控力度不够、石油特别收益金未考虑油田差别、企业所得税缺乏鼓励开发国内石油资源及替代能源的优惠政策等不利于石油安全四个问题,提出了开征燃油税,调整消费税、资源税、石油特别收益金等政策建议,并认为只有与完善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及合理的能源政策相配合,税收在石油安全保障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减税是世界各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总结与借鉴国外几十年来减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理性分析我国当前经济运行走势及减税可行性,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启动有效需求、改善有效供给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减免税主要从经济激励层面进行理解,如果从法律的视角理解减免税,则会推论出减免税是宪法控制下国家权力与纳税人权利的辩证统一。减免税既不是纯粹的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奖励,也不是单纯的税收政策或者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税制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四税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 ,其弊端也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地方税种发展滞后 ;增值税是“生产型”而非国际上通行的“消费型”;企业所得税税率过高 ;个人所得税未充分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加入 WTO的新形势下 ,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税制结构 ,其具体措施主要是加强地方税制建设 ;将“生产型”增值税完全转行为“消费型”增值税 ;统一内外所得税 ,实行国民待遇原则 ;简化个人所得税 ;推动税费改革 ,开征新税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碳减排政策下企业均衡的理论模型,对企业在实施碳减排政策前,以及实施碳减排政策后不同时期的均衡条件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不同政策条件下企业低碳技术研发的差异。结果表明,碳减排政策对企业从事低碳技术研发具有激励作用。作为两种主要的碳减排政策,碳排放交易体系与碳税对企业低碳技术研发的激励效果存在差异,前者的激励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9.
对生产型增值税到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增值税的转型,必须改革投资体制、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考虑到国家财政承受能力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宜采取分类分步的办法实施.同时,应对现行税制进行改革,适当调整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进行相关税种的结构性调整,促进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顺利过渡,推动我国增值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