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位犯罪在1997年刑法修订中以专节内容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刑法理论中争论的"单位或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有了法律依据.本文从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立法背景及处罚原则等做了粗浅论述,以正确理解和把握单位犯罪的具体规定,指导和帮助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
新刑法对单位犯罪作出了规定并确立了以双罚制为主、单罚制辅之的刑罚原则。作为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无论在双罚制还是单罚制中都被规定了刑罚处罚。本文试图对单位犯罪个人责任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以对单位犯罪中的自然人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单位犯罪自首的理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位犯罪自首是贯彻刑法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它符合我国设立自首制度的立法意旨,是承认单位犯罪的逻辑必然。成立单位犯罪自首,它除了具备普通自首的两要件外,还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基于单位自首意志和以单位名义实施。处罚自首的犯罪单位时,要区分单位与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刑罚制——以双罚为原则、以单罚为例外。对我国单位犯罪的单罚制,鲜有学者提出疑义。我国刑法中只处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不是单位犯罪,仍是自然人犯罪。因为其不具有犯罪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也不符合刑法"罪责自负"原则。对我国单位犯罪的刑罚原则,最合理的选择应是双罚制。因为双罚制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双罚制既符合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刑法"罪责自负"原则,应成为单位犯罪刑罚原则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5.
单位犯罪应该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不同的视角加以理解.在刑法学上,单位犯罪就是刑法明文规定单位作为犯罪主体,并追究单位整体刑事责任的犯罪,单罚制单位犯罪并不存在.在单位犯罪中,相关责任人员在意志和行为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应该具有独立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张耀嵩 《理论界》2009,(5):88-89
单位犯罪自首是指单位犯罪后,单位或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单位其他罪行的行为.此项制度的研究是随着刑法典设立单位犯罪制度,不断深入展开的.着重对单位犯罪自首制度的类型、成立实质条件、处罚原则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促进此项制度在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法人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莹 《学术论坛》2002,(4):127-131
本文依据 1 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法人犯罪的规定 ,深入探讨了法人犯罪的概念、构成、罚则及法人犯罪的追诉机制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单位犯罪中的主体问题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红 《理论界》2006,(6):107-108
本文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单位犯罪中有关主体方面所存在的几个现实问题,对于国家机关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的分支机构及内设机构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私营公司或私营企业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试论刑法中的不正当竞争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把不正当竞争犯罪纳入调整对象范围,需运用市场经济知识深入全面阐释不正当竞争犯罪的构成,特别是不正当竞争犯罪侵害的客体和客观方面。由于是首次在刑法中对不正当竞争犯罪加以规定,新刑法这一规定还有缺陷需加以完善。首先表现为未对商业贿赂犯罪作出专门规定,从而统一对商业贿赂行为在不同法规里的不同定性。其次是对某些不正当竞争犯罪的规定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不协调。  相似文献   

10.
张昱 《理论界》2008,(2):97-98
自首是我国刑罚裁量制度中一项重要的从宽处罚情节,它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降低司法活动成本、及时发现和打击犯罪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的若干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且因立法以及司法解释的矛盾,给司法活动带来了具体适用上的困难和在认定自首时的不统一。  相似文献   

11.
于志刚 《中国社会科学》2012,(6):134-150,208
伴随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出现、增多和整个国家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口激增,中国开始面临长期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外国人犯罪问题。文章在分析北京地区近10年外国人犯罪的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着力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国家的国际化发展与外国人犯罪应对体系滞后的现实问题,如何构建与城市、国家的国际化程度相适应的外国人犯罪刑事政策,如何设置顺应国际人口流动的出入境犯罪罪名体系,如何在全球化趋势下扩张中国刑法的适用范围、强化属地管辖意识和增强国际刑事司法协作,从而尝试为应对中国境内国际化大都市的逐渐增多和整个国家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而做好法律层面的准备提供学理支持。  相似文献   

12.
网络犯罪刑事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振郭 《东南学术》2003,(5):127-132
防范网络犯罪的立法是近年来立法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对网络犯罪如何进行系统、完整立法的研究 ,专论并不多见。本文从网络犯罪概念的分析入手 ,重点探讨了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调整范围和立法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犯罪主体、罪过形式、刑事诉讼等重点问题也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 ,以期对该问题的最终专门立法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办托拉斯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全面调整时期,采用托拉斯的组织形式管理企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尝试。它是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来改革我国的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结果,是用经济办法对我国工业经济管理体制进行的一次有益改革实践。同时,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组建托拉斯的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致使这次改革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15.
1997年《刑法》修改时,增加了无限防卫权的规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由于新刑法制定时间仓促,存在着防卫目的、防卫限度未加规定以及概念不明确等方面的立法缺陷,使得该项规定的可操作性受到了影响。为此,应对这一规定做进一步的完善,对有关概念做明晰化表述和解释,使其重要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严励 《社会科学》2003,(9):52-58
根据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研究的理论 ,刑事政策可以划分为三种“理想类型”模式 ,即国家本位型、国家·社会双本位型、社会本位型。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是国家至上理念在惩罚犯罪中的表现形式。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又可分为专制型刑事政策和极权型刑事政策。在国家至上理念的支配下 ,刑事政策构成的形式要素与实质要素在不同形态中呈现出不同的变项 ,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不可能脱离国内经济状况的实际 ,同时 ,开放经济的特征决定了一国的经济贸易活动及其政策的制定应当满足一定的国际约束条件。在WTO框架之下 ,我国应制定和实施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中有组织犯罪的制裁体系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组织犯罪从一般犯罪集团到黑社会(性质)组织,再到恐怖组织,其组织严密性和社会危害性呈阶梯性增强的态势,刑事立法也针锋相对建立了整体趋严的一体化制裁体系.我国现行刑法中有组织犯罪的制裁体系不够协调,需要更加关注与组织犯罪的外围犯罪,实现跨国有组织犯罪从严制裁体系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犯罪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大多数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差别。应通过扩大贿赂的范围、取消行贿罪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将许诺给予和提议给予贿赂的行为分则化,将受贿罪主体改为国家公职人员、取消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设立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修改完善间接受贿罪、从立法上取消介绍贿赂罪、完善贿赂罪的定罪标准和刑事责任等,以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犯罪的刑法规制缺陷及理论回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犯罪是新型犯罪类型,我国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规制存在犯罪客体错位、侵入的“领域”狭小、单位犯罪主体缺失、主观罪过形式单一、刑事责任年龄偏高等犯罪构成缺陷,以及刑事处罚种类较少、刑事罪名不完备、网络空间管辖冲突和其他有关刑法理论问题,有必要在刑法上健全计算机犯罪构成和法定刑,增设计算机犯罪新罪名,确立网络空间刑事管辖权,新型刑法理论,完善计算机犯罪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