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夯”字今字典辞书收有二音,一为“hāng”一为“ben”,“夯”字在具体语境中读那个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夯”、“笨”、“憨”,分别出现在吴语方言、官话方言和山东方言的作品中,可断定,“夯货”是吴语方言词,当依据方言音读作“hāng”,“夯”字在江浙方言中是“憨”字的假借,主要原因是汉语的地域差异,造成方言音读不同,又假借“夯”字记吴语音.后世读“夯”作“ben”,由于汉语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存在“同义换读”现象,对“夯”字做了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2.
自从周初太伯迁居江南,开创吴国,这块土地便与“吴”字结下不解之缘。尔后,江南大地曰吴地,居民曰吴人,少年曰吴儿,美女回吴娃,水牛日吴牛,良蚕日吴蚕.丝绸曰吴绫,利刃曰吴钩,民风日吴俗,方言曰吴语,总之离不开一个“吴”字。江南称吴,肇始于周代吴国。但是吴国何以称为吴国,即吴国的得名之由,却并非人人可得而闻。下面试为考述。据《史记》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父.有子三人:长曰太伯,次曰仲雍,少子曰季历。季历生昌。古公在父欲立季历以传昌,子是大伯、仲雍二人乃奔江南。“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①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关于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兼论晋语的归属梁金荣高然钟奇自现代方言调查的发韧之作——赵元任先生的《现代吴语研究》1928年发表以来,汉语方言的调查与研究走过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经过几代学者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的努力,汉语方言的宝藏不断得到开采与发掘...  相似文献   

4.
陈娥 《学术探索》2013,(2):106-110
本文在实地调查所得语料的基础上,从结构类型、语义特点、语法功能等方面对湖南耒阳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殊的形容词生动形式——“AAB崽”做了全面的共时描写和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为汉语形态学的建立提供方言材料佐证。  相似文献   

5.
广东闽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闽方言是我国汉语所属的七大方言之一。它主要流行于福建省。广东境内也有许多地区使用闽方言。广东的闽方言可以分为三个支系,一是流行于粤东地区韩江流域的潮州话;二是流行于海南岛上的海南话;三是流行于粤西地区雷州半岛上的雷州话。这三种话使用的人数共在两千万人以上,占广东省总人口约五分之二。是广东省内的一种重要方言。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与东北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作者自己承认是用“假语村言”来敷衍故事。这种独具特色的“假语村言”究竟系何地方言,至今红学界仍有争议。比较带有倾向性的看法是,《红楼梦》语言主要是北京话,其中夹杂着一些“江南吴语”。笔者认为:《红楼梦》语言与今天的北京方言差异很大,与“江南吴语”更没有多大关系,倒是与今天的东北方言渊源颇深。好多被红学界界定为“江南吴语”的语汇,用东北方言都能够解释,而且更贴切自然。这一点,《〈红楼梦〉语言辞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的主编周定一先生也有所觉察,他在该辞典前言中指出:“我们在编撰这…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的专门研究,从西汉杨雄着《方言》算起,已有两千年了。本世纪20年代北大成立“方言调查会”;30年代赵元任开始运用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调查分析现代汉语方言,具有现代意义的汉语方言研究只有不过六七十年的历史。问:詹先生,您好。据说,我国近年建立了一批汉语方言学博士点,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和教学似乎呈现出要在较高层次上发展与培养人才的趋势,暨大汉语方言室就是其中一个点。您可以向我们的读者简单描述一下目前我国方言研究的情况吗?答;这是一个涉及汉语方言学发展的大背景和发展状况的问题。我近年在国内外参…  相似文献   

8.
六朝时期南京方言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地处“吴头楚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南京的兴衰起伏,使这里的方言发生了巨大转变,不再是单纯的吴侬软语,而是一个融南北风情于一体的北方官话.目前,我国汉语语言共包括七大方言.即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和粤语.官话(即北方话)分布的范围最广,包括中国的北部,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以及江苏、安徽、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南疆”)汉语方言基础比较薄弱.由于广泛的语言接触,导致以喀什地区为代表的南疆汉语方言在词汇上大量借鉴维吾尔语,同时在语音上不断被其他汉语方言感染,这样南疆地区的汉语方言日积月累产生了大量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汉语方言(简称“内蒙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话的觉要组成部分,一般习惯上称为东部方言和西部万言。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探讨内蒙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异同,探求内蒙方言词汇内部的异同,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对内蒙人学习普通话,就是对普通话本身的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词义。构词和词源三个方面对内蒙方言进行探讨。一、内蒙古汉语方言的词义1、同义异形。主要指同一个概念,内蒙方言和普通话有别,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这有全区通用的方言词的不同和部分盟市通行的地域词的不同。例如(例…  相似文献   

11.
一、从普通话和方言的性质看方言地区的“推普” 普通话和方言都是社会交际工具,都是为一定社会的全体成员服务的。我们常常把普通话和方言对举着说,其实并不意味着普通活和方言具有对立的性质,也不意味着普通活和方言只有差异性而无共同性。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既然都是社会交际工具,就得承认它们同样具有作为语言的各种条件,都能发挥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功能,都能满足社会沟通的需要。就拿粤方言来说,它是现代汉语方言中重要的一支,长期以来作为珠江三角洲的社会交际工具,对本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是发挥作用的。应该明确的是:方言并不是外来的东西。汉语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都是同源异流的关系,都是同宗同祖的关系,彼此都源自古老的汉语,都是古代汉语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使用的汉语在它通行的不同地区,由于各种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时而分化、时而统一,在长时期的分分合合中,最终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七大江语方言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有的方言之间关系比较密切,有的方言之间关系比较疏远,但总的来说,既然是同源异流,总离不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中有我、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决不可能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从来专家们对作为粤东方言的潮汕话的论述,无不把它归入“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的系统内,把它作为其中的一种次方言的分支附带来谈。袁家骅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第一版)是主要的代表。这不免使人产生“闽南方言”和“粤东方言”是母子关系的错觉,至少也会认为前者对后者的形成及其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事实上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是想在这方面做点抛砖引玉的工夫。  相似文献   

13.
闽南方言是汉语方言中源远流长、多姿多采的一支,流行于闽、粤、台、琼、浙等省,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是主要交际工具之一。几十年来,在汉语诸方言中,闽方言是研究成绩较为突出的方言,而闽方言的研究成果中,属于闽南方言的又占了80%以上。台湾省的语言学者对岛内的闽南方言(台语)早就有了相当全面的调查,整理出版了不少有关闽南话(台语)的著述。闽粤两省通行闽南方言的闽南厦、漳、泉地区,粤东潮汕地区和海陆丰地区,粤西雷州半岛地区等,多年来也先后开展过一些调查研究,发表过一些著述。浙南地区的闽南话通行范围不广,但自50年…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是对文学属性的一个基本认定。“语言”这个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各民族有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汉语”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虽然明确规定了它的普通话,但普通话并不就和现代汉语对等,现代汉语还包括种种方言。周振鹤、游汝杰将其间的关系表示为①:这就是说,在众多的方言中,其中的某一种(如方言乙)可能被认定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但是,方言甲、方言丙、方言丁等仍是民族共同语中的成员,民族共同语并不排斥各成员对它的影响。提出这个问题是由于曾经有过对汉语规范化的误解,似乎强调规范就要排斥方…  相似文献   

15.
顾黔 《南京社会科学》2006,(10):108-113
溧水方言处于江淮官话与吴语的过渡地区,很多语音现象非常特殊。我们调查到浊音送气或者说清音送气带浊流的音读形式,我们认为汉语浊音清化经历了先产生送气成分、后丢失浊音浊流成分的发展阶段。这个音读形式正是这一中间阶段的活例证。  相似文献   

16.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汉语在西域取得一席之地,唐宋时期——西域的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能说汉语,元明时期——汉语在新疆的使用有了扩展,清朝——新疆汉语杂胡戎。内地移民与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新疆汉语方言北京官话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在五方杂处、没有主体方言条件下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疆汉语方言呈现出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和古汉语的遗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闽方言是汉语最古老的方言之一,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通行于中国闽、粤、台、琼各省的许多地区以及浙、桂等省的少数地区,同时也是海外华人社区中重要的交际语。在广东、闽方言和粤方言、客家方言鼎足而立,粤东的潮汕话、海、陆丰话和粤西南雷州半岛的“黎话”(不同于海南岛的“黎语”)都属于  相似文献   

18.
吴国取“句吴”为国名,是促成吴国立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明确表述:“太伯、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发,……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两位来自异族文化的远客,文身断发、自号“句吴”以后,竟博得土著居民的信赖推举,创立吴国,其原因何在?要解答这一问题,就必须了解“句吴”一词的文化蕴意。  相似文献   

19.
“偏正结构”是汉语复合词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这一结构公认的界定是“前偏后正”,即修饰、限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以这种结构界定标准,在分析汉语南方方言中大量存在的诸如“鸡公”、“狗母”的构词现象,以及今天北方话类似的语言现象时,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从南北方言事实出发,结合古汉语及亲属语材料,对这类结构的内涵进行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20.
略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曾毅平语言学界对“共同语”的界定不尽相同,大致有三种:A.《汉语方言概要》:“历史上或现代的几个方言或语言在尚未分化的共同时期的统一状态叫作共同语或原始语或基础语。”①B.《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一个全民族人民共同使用的、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