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历间兰晖堂所刻《十六国春秋》一向受到清人及后世学者的质疑,清刻本尽删兰晖堂本原序,更掩盖了明人辑佚补订《十六国春秋》的事实,使该书被学界以伪书定论。现存明清藏书目录著录的多个崔鸿《十六国春秋》抄本、残卷,表明原书在明代仍有流传。今存明兰晖堂本《十六国春秋》记录众多嘉兴文人参加了该书的校勘编订,各序也清晰阐述了屠乔孙、项琳之缀遗搜逸之原委。该书是明代江南文人利用民间残本、抄本整理旧籍活动的成果,是明清以来研究十六国历史的基本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晓鹃 《文史哲》2012,(4):139-148
《古文苑》可能是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编纂的一部唐前文集,收录自先秦迄于齐梁的诗赋杂文二百六十四篇。从清代四库馆臣开始,学者普遍认为其辑录诗文抄自《艺文类聚》及《初学记》等唐人类书。通过比勘研究,发现其中有一百六十三篇诗文见于唐宋类书;有五十二篇诗文,见于类书之外的南宋初年及此前的其他文献;有四十九篇诗文,目前最早见录于《古文苑》,从而说明《古文苑》并非仅抄自类书,自有其特殊的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3.
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是一部专门研究十六国地理的著作,但该作谬误甚多。本文分误入境外郡县、州郡县统属错误、部分郡县失载、同一地前后重出、引证史料错误和史料所系郡县错误等方面举例述其谬误所在,以便于更好地参考利用此书。十六国疆域研究的难度较大和洪亮吉对史料缺乏考辨,是《十六国疆域志》中舛误甚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铚著述考     
王铚是南宋初年重要的学者、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其中《默记》和《国老谈苑》不仅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也是今天研究宋代文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根据现存史料,对王经现存7部著述,17部失传著述,5部曾被认为是王铚所作的“伪书”逐一进行考证,又对照《全宋文》和《全宋诗》,辑得佚文8篇,佚诗5首.这些著述及诗文作品,较好地反映出王铚的思想,也是王铚学术及我国南宋文化学研究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夏志略》的考证认为:该书不是一部由学者独立撰写的学术著作,而是学者将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和大型典制体史书《续通志》中的西夏史料依原貌抄录出来,合二为一,冠以新书名行世,从而极大限度地保证了西夏史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原始性。文章还对该书的成书原因、成书年代、抄录者及其利用价值等问题作了考证探讨。  相似文献   

6.
孙旭红 《天府新论》2010,(1):132-135
北宋中期,《春秋》学重新崛起,学者于《春秋》学中独尊《春秋》的倾向,经史结合的解经风格以及以心术、义利等论史,不但影响了北宋的经学研究风气,更对北宋史学观念和撰述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一大批优秀的史学著作亦由此而大量涌现。因此,对北宋《春秋》学中所蕴含的史学思想进行梳理,不但可以使《春秋》学中长期以来未深重视的史学意蕴得以挖掘,也更能够使我们全面地认识北宋史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古文苑》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文苑》一书,世传北宋孙洙得于佛寺经龛,据说是唐人旧藏古文章。由《古文苑》辑录《石鼓文》、《诅楚文》、《峄山刻石文》的情况可知,此书并非唐人所藏,其成书时间大致应在宋代。从现今存世较为完备的宋代四种目录书籍——《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和《直斋书录解题》的成书时间和其所录书籍及南宋其他文献记载看,《古文苑》实出于南宋学者之手,其成书时间大致应在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之间。  相似文献   

8.
《列女传》在北宋中期以前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问世后,它广为传布,响影深远,同时也出现了篇卷结构的变化和后人附益、掺入之文。至北宋仁宗嘉祐年间,苏颂、王回依据颂义篇次,对它进行校理,略复刘向之旧,今所见各本均由此而来。笔者曾考察过宋本及其以后的各主要版本,撰有《刘向〈列女传〉的版本问题》一文(载《文献》1989年3期)。那么,北宋中期以前,也就是苏、王定本产生以前,《列女传》又是以什么面貌流传于世的呢?本文欲根据前人著录及有关的类书、旧注,对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学术》2007,(1)
南宋学者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编选《左传》的散文集,按辞命、议论、叙事共选133篇。选文以“明义理,切世用”为文学宗旨,宣扬《春秋》的“微言大义”,注释文字自始至终贯穿了理学家的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选本重视《左传》文章的编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册府元龟》始编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八月(1013)始告完成。全书分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共一千卷,是当时最大的历史百科全书。它同宋太宗时编撰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并称为宋代四大部书。《册府元龟》始刻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宋仁宗曾将此书分别赐予辅臣和御史台。但是,祥符初刻本早已全部失传,后人鲜有知者。人们还能见到的宋刻残本,一个是南宋新刊监本,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双边。清嘉庆、道光年间,张氏爱日  相似文献   

11.
《盐铁论》是据汉昭帝时期盐铁会议纪要所作的再创作,它以"春秋"笔法反映了西汉中期儒生与文法吏之间的政治对立,成为后世王霸之争、义利之辨的政治标本。北宋时期,在偃武右文、寻求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士人群体对于《盐铁论》的接受呈现出多元特征。早期多倾向于文学意象、历史典故层面的接受,同时亦注意《盐铁论》中资政类目的借鉴。在熙宁年间,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士人借古喻今,以书中"贤良文学"、"桑弘羊"的符号表象,诠释自己的政治见解,映射批评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北宋关于《盐铁论》的诠释、接受特征,体现出彼时学术的演变倾向、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学卓著的大文豪。 郭沫若读小学一年级时,老师讲历史课——《十六国春秋》,其中有许多胡人的名字,跟外国人的名字一样,非常难记,因而记人名便成为当时历史课中的一只“拦路虎”。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春秋》决狱案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断狱,是指除依据法、令断狱外,还可以直接引用儒家的五部经典:《诗》、《书》、《易》、《礼》、《春秋》,特别是《公羊春秋》的内容和语义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春秋》是孔丘修订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我国以《春秋》决狱始于西汉中期,是经董...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时期,由于五胡君主的“正统观”和“汉化”意识,使汉晋以来史官制度得以传承。因各国民族、政治、地域情况不同,史官制度出现异变,形成复汉型、魏晋型、诸侯国型三类。魏晋型居主导地位,其兴替盛衰构成了十六国史官制度发展的主线。官方史学仍是十六国史学的主流,所撰国书主要是前代史和本朝史,国史内容很注意反映本民族的情况,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政治倾向,亦反映了他们的民族意识,此是十六国官方史学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宋明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它形成于北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自成一家。元朝,朱学北传,遂居于统治地位。明初,成祖敕撰《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都主朱学。但朱学在此鼎盛之际,却开始分化。曹端,薛瑄使朱学向唯物主义发展,到明中期、经罗钦顺、王廷相,至明.清之际,王夫之把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推向了高峰;又吴与弼、陈献章.湛若水向心学发展,开王守仁心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重评宋太宗诏修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类书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文化发达的一个象征。而宋代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由于统治者的倡导,宋代官府和私家编修类书的风气大盛。以取材宏富著名于后世的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玉海》,前三部就是官修的。而其前两部却又都是在太平兴国年间由宋太宗下诏,组织人员修成的。平心而论,这不能不说是诏修此书的宋太宗,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个贡献。但是,从南宋以来,直至今日,人们评说“宋太宗诏修类书”,却多含讥贬之意,认为不过是宋太宗于立国之初,唯恐前朝遗臣作乱,而仿效当年唐太宗的做法,以羁縻前朝遗臣的别有用意之举。倘若我们依据史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于“宋太宗诏修类书”的前前后后,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加以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考察,就会觉得那因袭相传近千年的传统说法是有失公允颇无根据的。本文想就这方面作一点尝试,并以此就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行。  相似文献   

17.
《毛诗谱》是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为《毛诗》作笺之后撰写的又一部专门研究《诗经》的著作。问世时曾被治《诗》者广泛征引 ,后传本浸佚 ,北宋欧阳修对其残本进行过补订工作。至清代 ,诸儒又根据欧阳修的补亡谱重加厘定 ,从《毛诗正义》中辑出《序》及《谱》文 ,并据经疏、《释文》及类书所引加以校订 ,即今所见到的各种辑佚本。《毛诗谱》将《诗》三百篇分国置谱 ,分述各国之地理方位 ,并追溯其政治源流 ,体现了郑玄“举一纲而万目张 ,解一卷而众篇明”的解诗思想 ,及“念述先圣之玄意 ,思整百家之不齐” ,发显学术济世致用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8.
唐修《晋书》是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第三次设馆而修的官修史书。当时,可供参考的史料很多。一是前人所修《晋书》唐时尚存。从晋代到南北朝时期,私人修撰的晋朝史书大约有20多种,唐初犹存于世的尚有10多种,一般被称为“十八家晋书”。二是晋代起居注唐初尚存一部分。据《隋书·经籍志》载,自晋武帝至隋开皇,起居注存44部,1178卷,这是有关晋代最为原始的史料。此外,还有史料杂著、野史杂史共17部,245卷,五胡十六国的国书30家及《十六国春秋》等。唐人重修《晋书》可借鉴的史料如此广泛,而《晋书》的编撰者却大量…  相似文献   

19.
余兰兰 《学术论坛》2012,35(8):85-89
《四库全书》共收录陶宗仪著述八种(含"存目"三种),其中史部仅著录《草莽私乘》和《古刻丛钞》两种。另有五种署名为陶宗仪的史类著述不见于《四库全书》史部著录而见于他书记载。通过考辨可以发现:这五种著述当中,《元氏掖庭记》为陶宗仪所著的一部元代宫掖杂史,《游志续编》为陶宗仪续宋代陈仁玉《游志》而编的一部山水游记及诗序选本,二书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今存多种版本。《史记注语》为陶宗仪所著的一部史学研究著述,今已亡佚。而《绍陶录》原为宋代王质所撰,陶宗仪只是在《南村辍耕录》中抄录了《绍陶录》部分内容。《胜国纪异录》目前只见几种书目、方志著录而未见原书,亦不见其他文献有相关记载,因此无法确考。  相似文献   

20.
郭晓华  王锋平 《南方论刊》2008,(7):91-92,90
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迭相兴替,世局混乱。但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之下,十六国时期的史学继续发展。并且,受民族、政治、历史传统等影响,这一时期的史学体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