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俄国革命”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提出的重要论断,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俄国当时的国情来看,俄国革命具有必然性.俄国革命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条件和经济条件,俄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而俄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又昭示了俄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俄国革命将挽救俄国农村公社,并对世界革命战略产生深远影响.深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晚年“俄国革命”思想的内在意蕴,有助于系统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历史特点是:一方面,沙皇专制继续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和压迫;另一方面,俄国人民,尤其是俄国的工人阶级开始觉醒并起而反抗.对俄国当时这种历史现实有较深刻的认识,后来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杰出作家的高尔基,正是在这个时期走上文坛的.高尔基这时的创作显然也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方面,大力暴露沙皇统治下“铅一样沉重”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热情歌倾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抒发革命的理想.前者,是现实主义的;后者,则是浪漫主义的.本文仅就高尔基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清政府通过向俄国派遣使团和派驻使臣,零距离接触和实地感知俄国,获得了大量俄国信息。本文主要通过清人在俄国的实地感知,对19世纪俄国的音乐、舞蹈和戏剧进行梳理和分析,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当时俄国人的生活实态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托时、德新奉使俄国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朝雍正年间先后奉使俄国的托时、德新二使团,是我国最早派往欧洲国家的外交使团。本文依据俄国文献和清档,对这两次奉使的历史背景、奉使始末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俄国东方学的历史上,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喀山是世界东方学的主要中心之一。刘于开展大规模的东方研究,喀山具备了一切必要的条件:如地理位置,喀山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喀山的商人们与伊朗、土耳其、中亚、蒙古及中国都有联系;行政地位,它是沙皇俄国几个主要大省之一的省会;民族成份,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经济特点,它拥有俄国当时优秀的手工作坊;最后,还有一点,喀山市是俄国征东方最强大的印刷中心,当时曾  相似文献   

6.
中国清朝与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交往是中俄关系史上的开始时期,也是中国人对俄国形成认识的最初阶段。18-19世纪清政府通过向俄国派遣使团和派驻使臣,零距离接触和实地感知俄国,获得了大量俄国信息。主要通过清人在俄国的实地感知,对俄国复杂寒冷的气候特点及其俄国人衣食住行进行梳理和分析,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的生活实态。  相似文献   

7.
二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明确提出了俄国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十月革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俄国开展了宏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俞良早教授关于十月革命以前列宁未提出俄国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世时苏维埃俄国还没有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产生这种观点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混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提出了在俄国建设"带有小农占人口多数所造成的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带有"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也就是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列宁的这一思想标志着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实现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转变。此后,列宁在探索建设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俄国特点社会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包括:列宁对社会主义看法的改变、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和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9.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列宁从俄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出发,阐述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今天看来,它对于我们的先进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崇圣母玛利亚的东正教是俄国的国教,对俄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圣母情结在俄国宗教的重要性以及对俄国代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了达吉亚娜、安娜、丽莎,索尼娅等圣母式女性所蕴含的伟大,牺牲,崇高等美好宗教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宗教对于当时女性的压抑和迫害,从而进一步透视了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性。  相似文献   

11.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在探讨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时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所提出的伟大设想。在马克思看来,俄国农村公社的性质和发展前途证实可以实现这一设想;同时,马克思对实现这一设想的条件进行了界说。不幸的是马克思并没有在有生之年使设想导向事实。然而,学界往往把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注解为设想的实现。对于这两个革命的胜利的界定必须还原到马克思他自己提出这一设想时的内在逻辑上来,必须对设想的提出、实现的前提及俄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三个方面本身进行深度耕犁,否则只不过是对设想的生拉硬套。  相似文献   

12.
俄国在修筑西伯利亚铁路过程中,中国一直关注其进展情况。该路动工后,清廷抓紧修建关东铁路,以加强东北防务,防止俄国扩张。俄国提议将西伯利亚铁路穿越中国东北时,驻俄公使许景澄与之进行合理交涉,后俄国又通过赴俄特使李鸿章获得了在中国东北筑路的特权。部分驻外使臣、早期维新派、官员看到了俄修西伯利亚铁路对中国的潜在威胁,建议清廷尽快修筑铁路。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报刊在甲午战争之前曾关注俄修铁路的侵略目的,但在甲午战后随着清廷政策变为“联俄”而主要报道该路的修建运营及商业功能,在铁路竣工之际又评论该路与中国的利害关系。虽然部分民众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曾冲击中东铁路,但不少华工参与该路的修建,为西伯利亚铁路的建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俄国决定修筑“泰纳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俄国西伯利亚石油输出管线的来龙去脉入手,揭示了中俄日在该管线问题上的政策源流及变化,表现了三个国家在处理该问题时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与风貌。尤其比较详尽地分析了俄国政策变化的国家利益和民族性格因素,论述了中国在处理该类问题上可以为今后所借鉴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苏维埃俄国的租让政策,是在新经济政策开始时,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状况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在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生存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恢复战后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以及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加速工业化的进程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今天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学习列宁的租让制思想、理解社会主义租让制的实质,以及借鉴苏维埃俄国实施租让政策的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俄国农村公社以及俄国社会的前进道路将是不平坦的,是曲折的。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明确地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曲折前进的理论。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苏俄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国家经济建设曲折前进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曲折前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卡尔梅克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梅克人具有史诗《奥德赛》般的历史。早在17纪前的20年间,这个部落的一部分(即士尔扈特)就开始离开祖先的营地向西迁徙,最后流落到了乌拉尔和俄国南部伏尔加河下游的草原地带。之后的一百年内,又有其它几支从卫拉特人中分离出来的卡尔梅克人与之融合。但到1771年1月,为了避免沙皇俄国的强权和同化,他们之中五分之四即17万人集体东移,返回了准噶尔。在1918—1920年俄国革命爆发的内战中,这批继续滞留在伏尔加河西岸的卡尔梅克人受了严重的人员、财物和牲畜的损失。他们中一部分曾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人由于俄国革命的胜利,不得不逃离俄国,取道土耳其,分散到法国、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但随着1944年秋到1945年春苏联军队向西欧东部和中欧的迅速推进,那些在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卡尔梅克逃亡者又急忙逃往奥地利、德国和法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在德国东部和北部的卡尔梅克人便已逃到了美军占领区。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不是无缘无故地在俄国出现的、它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的基础上。 在当时,俄国已经形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条件和前提。 沙皇俄国并不是早期的帝国主义国家,它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要比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晚得多。但自从一八六一年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首先是工业资本主义,在俄国迅速发  相似文献   

18.
在1870年6月7日致路·库格曼的信中,马克思对库格曼说:“我发现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下俄文,因为在探讨土地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要从原文材料中去研究俄国的土地所有制关系。”为此,马克思晚年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来研究俄国公社的土地所有制问题,他差不多把当时出版的有关俄国社会经济的资料都收集起来了,其中光是统计学方面的资料就有两个立方之多。然而,马克思没有能够实现他的这个研究计划,没有在《资本论》地租篇中对俄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进行非常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曾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多次论述过民族问题,他始终把俄国复杂的民族问题的稳妥解决,视为俄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列宁处理俄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十分重视运用法律武器。在探讨俄国民族问题解决的长期过程中,列宁逐步形成了关于民族立法的若干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1850—1912)俄国驻新疆伊犁、塔城、喀什、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了领事馆和总领事馆,并派驻领事。晚清俄国驻新疆领事馆实为俄国在新疆进行侵略活动的指挥机构,俄国借驻新疆领事馆向新疆政治、经济领域渗透,攫取政治权利和高额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