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 ,对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成为导致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说 ,加快以扩大就业为前提的城市化进程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为此 ,应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放宽农民就业限制 ;适当加快吸纳劳动人口较多的中等城市的发展 ;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 ,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轮廓的确立与机制的运行,在各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伴随着下岗失业者群体规模日趋庞大的趋势,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在当前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政府、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国情出发,通过确保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劳务输出和教育事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系统等一系列措施的多管齐下才能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3.
在如何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问题上,学术界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我国城市失业率逐年增长、城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放慢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即“放慢人口城市化论”;第二种观点认为,鉴于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村又面临农民收人增幅大幅回落,“三农”问题突出,因此,应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即“加快人口城市化论”;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人口城市化进程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即“适应人口城市化论”。对此问题,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即我国应加速…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呈递增趋势,不断增加。这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开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妥善合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失地农民的现状、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从渠道、文化程度、职业教育和社会保障机制几个方面探讨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应认真研究当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通货紧缩、消费需求不足和失业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体制改革重点及主要做法是继续深化财政、信贷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费改税的进程;重视和加强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逐渐增多,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当前,应围绕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就业权、社会保障权等方面,克服现有法律规定的缺陷,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会越来越凸显出来:高校毕业生素质的适应不强与择业误区,就业宏观调控和发展的滞后与困境,用人单位的攀比与“保护”,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困难。为此,应采取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就业调控机制和服务体系;练好内功,调适结构,完善成才就业导航体系;形成互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等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就业率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对我国城乡就业状况和城乡就业率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对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就业率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进行了分析 ,认为 ,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 ,滞后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是导致我国当前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提高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 ,促进就业 ,提高我国的城乡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提升人力资本是实现辽宁地区可持续就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经济与社会问题,虽然国家已经采取诸多手段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都不能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就业问题。本文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就业为示例,从新的视角出发,将提升人力资本用于解决可持续就业问题,探寻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但总体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就业率的相应提高。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进行定量的研究,分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互动模式,并提出解决我省就业增长的途径,对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最初的高速发展之后,正在步入经济结构调整时期,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这对大学生就业带来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环境.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如何推动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和社会必须应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根据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且指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症结在于高校扩招、有效需求的不足、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和教育用人机制存在弊端,并藉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是其经济效应最主要的方面之一.文章总结了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影响的几个主要理论模型,从理论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并不唯一,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取决于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具体状况,在实践中则更会由于客观经济条件的复杂多样而变得难以确定.目前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的执行及对其经济效果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16.
西方就业与失业问题的理论政策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西方就业与失业理论政策的产生与发展。在这些理论与政策的指导下 ,从 2 0世纪30年代开始 ,西方各国政府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 ,并根据经济发展中失业的特点 ,运用多种政策手段 ,有针对性地对付各种类型的失业 ,以降低失业率 ,实现充分就业。我国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应借鉴各国经验 ,根据我国国情 ,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 ,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7.
目前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加速转变时期 ,就业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尖锐地表现出来。我国就业模式改变的滞后性 ,是造成我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它意味着传统的正规就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转型的要求 ,必须向非正规就业转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各项改革的深化,我国国有企业的劳动就业体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有人认为这是马克思理论的失败。本文从社会主义的劳动就业思想和资本主义(发达商品经济)劳动就业理论两方面来论述马克思的劳动就业观点,认为传统就业体制是建立在曲解马克思就业理论基础之上的,并联系马克思的发达商品经济劳动就业理论来阐述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量化就业管制水平的做法源于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也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OECD的就业保护法指数在我国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应用该指数对我国的就业管制进行的年度测量发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管制程度稳步升高,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82—1994年的探索阶段,1995—2007年的成型阶段和2008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从1986年开始,我国的就业管制逐渐步入正轨,覆盖了OECD指数基本测量项的大部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形势和农民工使用的进退两难促使我国就业管制迅速完善,使得我国的就业管制水平在2008年之后一举超越了国际标准。另外,各地区丰富的就业管制经验也是我国国家层面就业管制水平不断提高的内在推动力。我国的就业管制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及法律传统息息相关,这也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就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对辽宁省近十余年来就业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指出辽宁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效果为负,显然不利于辽宁经济的发展,并总结辽宁省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