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和汉化方式 --兼论外来词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是其他语言符号的借入,作为一种符号的借入,是形式和内容同时借入,即外来词是以语音一语义方式借入,加入文字的因素,则是以字形一语音、语义的方式借入。根据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可以把外来词分为借音词、借形词、借音借形词三大类。外来词借外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的同时,又融入了汉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外来词中的汉语形、音、义结合方式便是汉语对外语词语的汉化改造。经过汉化,外语词语才成为进入汉语系统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2.
词汇是语言接触中表明最为明显的一个层面。当社会之间发生接触的时候,久而久之,总会在词汇上借入一定数量的外来词。通过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所收录新增外来词,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其中,字母词的大量被收入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外来词新词语的大量出现呈现了很多新的特点,符合语言变异原则、经济原则,具有一定的语用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新词语大词典》中的126个外来词进行分类和数据统计及同《现代汉语词典》的对照,分析了音译词数量多但运用却低于意译词的原因、汉语吸收外来词时要受到理据性制约的特点、同名译义现象和音节长短的取舍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汉语外来词引进的一个高潮期,在《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一些从英语、法语、满语等外国和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外来词。这些外来词涉及的领域众多,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不过,日源词和科技词语的收录较少,这不能不说是《汉语大词典》的一个缺漏,因此从《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中补录了近500个外来词。希望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工作提供有益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系统的差异决定了对英语源词的借进必须根据汉语音系系统及表达方式,改变原词的拼写和语音形式,以符合汉语习惯的音系结构及语音形式。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历版共收的英源外来词为语料,从语音端口量化考察外来词汉化的第一环节特点,以期为汉语大量借进外来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汉语外来词词典》《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汉语大词典》都是汉语外来词研究的重要著作,三部文献在释词体例、探源溯流、外来词资格审定等方面各有特点,其着力点也不甚相同,偶有不足,却瑕不掩瑜,相互参看又可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叹词、拟声词、外来词和联绵词专用字进行了统计分析。这四种词的记写是汉字不便使用的领域之一,在文本中可用汉语拼音来代替或注音。  相似文献   

8.
谈谈侨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侨归词是一种特殊的、有着曾被别种语言借用的经历的本族词。译词(意译词)不管是旧词之义的引申,还是新词的创造,都得利用本族语的材料,因而都是本族词,而不是借词(外来词)。所谓"日语借形词"是个不合理的概念,这类词的主体是用汉语的材料构成的表达西语的词义或短语义的译词。当它们处在日语中时,日语语言学也承认它们是汉语借词,即承认其源头在汉语之中。它们回归汉语之后,则已恢复了其本有的汉语词的身份,成为汉语本族词中的侨归词。因此,汉语词典不应把这类词标注为外来词,汉语外来词词典则不应收入这类词。  相似文献   

9.
1978年版和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方言语词的收录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1973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录方言语词2427条,而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录方言语词2732条。其中,二者都有的方言语词是2037条,1996年版新增方言词有483个,新增方言义有137个,1978年版是而1996年版不是方言词、方言义的有218个。但从总体上来讲,《现代汉语词典》在收录方言语词时始终保持一个稳定的量,一是因为方言语词在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因而不会突然大量地增加;二是因为“普—方”之间隐润现象的存在,因而也不会突然大量地减少。  相似文献   

10.
汉语是大陆与台湾长期共同使用的社会通用语。但由于两岸在历史上的分隔,使得两地汉语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文章以大陆和台湾的两本辞书《现代汉语词典》和《新编国语日报辞典》所收录的词汇为基础,同时参考《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从外来词分类、两地外来词收录情况、异同情况、异同产生原因等方面对两岸外来词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海峡两岸外来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汉语外来词日渐趋多这一现象,在收集2008年《开啦》(Kaila)和《时尚芭莎》(Bazzar)两本杂志的上半年各个期刊中出现的外来词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外来词进行分析归类并将各词出现的频率汇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汉语外来词的种类特征并找出外来词的汉化规律及其原因。简易统计学的方法会用来帮助人们清楚地了解分析在词汇方面汉语外来词汉化的规律,"语言经济"原则和模因论对汉语外来词汉化规律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论外来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外来词(借词)特别是英语词汇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此表现出了很深的忧虑:这会不会破坏汉语文字的纯洁性?本文主要对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存在的依据、借用的形式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着重指出外来词不会影响汉语的纯洁性;相反,外来词的借入会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因此人们应该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吸纳外来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者对外来词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苦的学术历程,1978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词词典》是这项工作的一个总结。以往的研究常常囿于纯粹的语言学范围,与文化学和文化史的工作少有联系,冯天瑜著《新语探源》将语言与社会—文化史的互动综合起来考察,取得了很大突破,其关于“回归侨词”的研究尤富创识。  相似文献   

14.
论外来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外来词(借词)特别是英语词汇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此表现出了很深的忧虑:这会不会破坏汉语文字的纯洁性?本文主要对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存在的依据、借用的形式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着重指出外来词不会影响汉语的纯洁性;相反,外来词的借入会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因此人们应该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吸纳外来词.  相似文献   

15.
长期的文化交流必然使外来词汇出现在语言中。由于俄、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种语言系统吸收外来词的情况有所不同。俄语在自身的发展中借入了来自古斯拉夫语、鞑靼语、法语及英语的一些词汇,特别是20世纪以来受到了英语的强烈冲击;汉语也吸收了佛教用语、日语、英语等外来词。外来词的借入,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反映了各自民族的交往心态:俄国人一心向往西方,中华民族则经历了文化优越——认同西方——学习西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借词又称外来词,是从外民族语来的词词,包括外国语和国内其他民族语两种来源。这里我们所要研究的汉语中的突厥语借词指的是汉语中借自突厥语,其中包括古代突厥语、现代突厥语中的词;以突厥语为媒介,通过突厥语进入汉语的其他民族语的借词也包括在其中。这些突厥语借词进入汉语后,经过不同程度的再创造,在语音形式、文字形式上适合于汉语的特点,从而融入了汉语词汇,成为汉语中的词。  相似文献   

17.
外语词与外来词中的字母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字母词是汉语外来词的一种新形式 ,它指那些在借入时不仅借音、借意而且借形的词 ,而外语词指那些替换了中文的词。本文考察了这两种语言现象 ,以及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讨论了它们在词汇系统里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复旦大学和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合作项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工作,从1986年7月14日两校校长签约后开始,历时5年,词典正文已于1991年9月全部决审定稿.《汉语方言大词典》是国内外编成的汉语方言方面的第一部大型工具书.它共收录古今方言词语21万余条,其中单字条1万余条,复字条19万余条,正文文稿字数近1200万字.此外,尚有《汉字笔画检字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检字表》、《四角号码检字表》、《全国各县市汉语方言系属索引》、《本书引用语言文字类古今文献目录索引》和汉语方言分布图、国际音标表等文字图表数十万字.  相似文献   

19.
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成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能有出处。”(《现代汉语词典》1979年版)英语成语的构成情况,亦基本如此。英语成语在形式上虽然没有象汉语成语那样多由四个字组成,但它们也有固定的形式,其词序不能随意改变,也不能用同义词来取代其中的一些词;许多成语也有它的典故和来源,其含义往往不能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数千条方言词语,其中不少词语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读音,这就将有些本可以统读的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方言异读词的存在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成为人们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绊脚石;中国语文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到不仅要“书同文”,而且要“语同音”。《现代汉语词典》对方言词语的收录和注音要遵循广泛性、高频率和可补充的三原则,尽量发挥规范型词典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