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基于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进口效应和出口效应均显著为正,但对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区分投资目标国后发现,中国在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促进作用,而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进口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将贸易进出口产品区分为初级制成品、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发现中国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的贸易效应主要表现为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进口规模的促进作用;在新兴经济体则更多地表现为技术制成品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而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的进口存在替代效应。因而,应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实施“因国施策”的贸易策略,实现与不同类型国家的产业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的持续增长,巴西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之一,巴西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通过分析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结构、贸易集中度、产业内贸易和贸易优势等问题,发现: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以中国从巴西进口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产品集中度高,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优势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巴两国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7年中俄双边投资与贸易额,借助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等方法,分析中国与俄罗斯相互投资分别对母国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中国对俄罗斯投资与双边贸易呈互补效应,而俄罗斯对中国投资却与双边贸易呈现替代效应;短期来看,中俄相互投资对双边贸易均不具有动态关系。中国对俄罗斯低科技含量制成品、高科技含量制成品的出口及初级制成品、资源性制成品和中等科技含量制成品的进口均与其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俄罗斯对中国初级制成品的出口、低科技含量制成品和中等科技含量制成品的进出口以及资源性制成品和高科技含量制成品的进口与俄罗斯在中国的投资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平衡;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以两国自然禀赋为基础;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增长迅速,但占比增长缓慢.利用贸易专业化、产业内贸易及显性比较优势等理论与指数工具,对2003年至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弱、互补性强;两国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不高;两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中弱澳强,不平衡局面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5.
部门内贸易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崭新的国际贸易形式,它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所谓部门内贸易是指两国相互进口、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的情况,或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产品的情况,它也被称为双向贸易、贸易重叠.同传统的部门间贸易相比,部门内贸易有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越南的双边贸易迅速发展,但中国与越南的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相对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商品结构方面,初级产品中国与越南以产业内贸易为主,非初级产品方面第七、八、九、十二、二十类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他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因而从推动双边贸易关系、加强差异化产品及产业贸易结构的调整三方面以提高中越产...  相似文献   

7.
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型)比较分析欧美自贸区建立后中美、中欧贸易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美欧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将更加偏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这将限制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长期下去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技术依赖;另外,美欧自中国的进口将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消耗高、附加值低,甚至有污染。同时,中国部分传统出口优势产业将受到很大的冲击,不利于国内就业。因此,中国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提高国内产品的技术含量,走环境保护之路,促进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动推动与美欧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8.
从广东各制成品进出口额、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进出口制成品的显性比较优势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面实证分析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现状,提出提升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江苏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工业制成品已在出口商品中占主导地位 ;工业制成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稳定增长 ,但仍未改变以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的状况。江苏出口商品的 TC指数 (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指数 )显示 ,目前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但机电产品、科学仪器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 TC指数呈上升趋势。可以预测 ,技术密集型产品将会成为江苏新的主要出口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谷物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演变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和WTO数据库数据,对1995-2012年中国谷物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谷物贸易在1995-2008年以净出口为主,但从2009年起转为净进口且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各类谷物贸易近年来也都已处于净进口状态且净进口量也均在不断增加;中国谷物进口产品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均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近年来,小麦、大麦和玉米是主要进口谷物,玉米和稻米是主要出口谷物;中国谷物进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越南和法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朝鲜、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国谷物在2008年以前曾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此后已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小麦和大麦一直都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玉米和稻米曾具有国际竞争力,而近年来也已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污染环境罪的诸多争议,在正确把握保护法益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寻求具体答案。承认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下的环境法益是本罪的保护法益,将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列为本罪保护法益的观点,因缺乏对环境法益层次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而不具有合理性。2017年司法解释第1条的部分行为规定,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严重性的实质自然属性的规定,表明行为对于环境法益的实害结果;而部分结果规定则是通过对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判断,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后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对过失犯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对间接故意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