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艺术正经历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乡土艺术与城市艺术的融合、传统演出与传媒播发的互构、艺人传承与大众参与的新势,都为民间艺术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时空场景.而越是这样的新变时期,越需要对民间艺术进行扎实的深入研究,这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的时代课题.以东北民间艺术为研究要点,勾勒其智能时代融入现代城市空间的演进脉络,揭示其与市民文化的动态互构与持续嬗变的情形,思索其在现代城市时空语境中所具有的转化活力,其目的在于探究东北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城市空间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淮河花鼓戏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处于急剧变迁的语境之中.这种语境以全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特征.淮河花鼓戏面临经济与文化全球化运动,在根本上动摇了艺术的地方性知识与艺术行为者,偷走了艺术主体的心和民间艺术传统的审美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贯彻了文化自省意识又易陷入另一种文化形式化陷阱.表达或描述这一场域中的新感受以及紧张的现实认识是表述淮河花鼓戏的当今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形态,是我国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源的精神。它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人类劳动生活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具有错综复杂性,对民间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仍然植根于村落中的民间艺术。因此,当代民间艺术学的研究语境较十几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代文化影响下,原有的理论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民间艺术学科继续发展的要求,民间艺术学理论方法的当代建构应重新给予审视,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应用多学科交叉影响的综合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做到动态过程化与静态图式化研究方法并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艺术原位性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体现,在民间艺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文化语境下民间艺术的原位性及其研究民间艺术原位性的方法和相关问题,以期在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中突出其原位性,彰显民间艺术的原位之美,使民间艺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调适的视角看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保护的过程中受到重视,但就目前来看,“民间艺术文化”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改变原味,脱离生活,变民间艺术文化为纯粹的舞台艺术品等问题。笔者认为从文化调适的视角勾勒民间艺术文化保护的框架,探索民间艺术文化保护的新方法,切忌为了“适应”而“迎合”,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6.
每个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原生态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时代诉求而发生变化。以青海省湟中县"八瓣莲花"为例,探索"八瓣莲花"的荟萃在湟中县城镇化进程中建构该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过程中,文化方向选择都是民族间文化的"他者"与"我者"双重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融合。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某一地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创造的生产力之一,往往使得河湟地区的文化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古老与现代的二重性特征。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民间艺术文化走向现代市场产业化发展,在发展中明显地镌刻了地方性、民族性和文化自觉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民间艺术在现代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遭遇了新的挑战,其表面的繁荣难以掩饰失去价值内核的危机,反思民间艺术的现代价值,成为民间艺术理论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首先,民间艺术重视生活对于艺术的原初性意义,这对现代艺术强调审美的纯粹性是一个反拨,为现代社会贡献了生活美学的智慧;其次,民间艺术在手法方面仍然对现代艺术和文化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民间艺术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貌昭示了一种追求圆融和谐的审美理想,这对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弊端具有反拨和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语境中,文化多样性的政治意识和战略意义得到凸显,它同时也突出地显现于国家的文化战略和世界文化理论中。文化多样化和生物多样性一样,应该是人类的未来。民间艺术在全球化、现代化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激荡中开始走向自觉,同时具有丰沛文化多样性的独特优势。拓展民间艺术的文化空间、养护以民间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是全新文化多样化景观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古人因为信奉天帝而用语言来表达,使得他们的“天命观”逐步融入到汉语的文化语境中,而现代部分汉族人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和使用语言被汉语文化语境所影响而部分继承了这样一种“天命观”,并且在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稳定的文化语境使得传统“天命观”不断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0.
媚俗艺术作为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一种审美现象,虽然伴随着美学不充分定律,成为快乐谎言和坏趣味的代表,但是依旧被大众广泛接受;民间艺术拥有健康快乐的形式与内涵,但是在新媒介与商业主义无孔不入的情况下也被媚俗艺术渗透,形成了与媚俗艺术的互文性。民间艺术应以积极有效的文化策略应对新的语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视觉修辞意指实践的规约机制,语境形构了介入视觉修辞意义生产的多重参数与圈层结构。作为物化形态的互文语境在常态的视觉符号表征机制之外,铺垫了语境介入视觉修辞意指实践的现代模式与内层话语;情景语境以一种虚实相间的关联性结构架设了视觉修辞意义生产的实践场域,形构为视觉修辞语境规约的第二圈层;而文化语境则以一种前置性的观念形态隐性牵制着视觉修辞的意义生产,由此形成了语境介入修辞意指的外围框架。由互文、情景与文化组成的语境圈层不仅揭示了语境介入视觉修辞意义生产的一般结构,对语境论的现代审美实践以及语境作为一种本体论的身份认同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后现代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艺术展演作为当下中国广泛可见的审美文化文本,是一种受制于全球化消费文化观念影响而勃然兴起的文化现象,其文本特征不可避免地在外显形式和内在结构上凸显后现代意蕴。这是一种具有典型后现代特质的审美文本。该审美文本的生成是民间传统艺术于消费社会中对后现代文化逻辑的回应而进行文化重构的结果,在结构组合上,表现出以去生活、去语境的方式将作为生活样式的民间传统艺术符号进行符合消费主义文化逻辑的拼贴、重装和压缩,具有鲜明的混杂体结构特征;在审美特征上,表现出全球化想像、原生态悖论和审美范式转型的后现代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客家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客家民间文化。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民间艺术综合形态———社火的深入研究,探知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分析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在民间艺术中根植的历史必然,并对现代工业化进程中民俗文化面临萧条或灭迹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希望通过系统地挖掘,搜集与整理使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民间艺术这一古老的载体得以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策略。首先,梳理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历史及其艺术特点,从中发掘创意设计的潜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将如何运用传统资源和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推进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总结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刻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观念、习俗、情感以及审美情趣,是现代人了解、理解民族文化传统最好的文化资源。如何抢救、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课题。运用文化生态的系统性观点和整体性方法为研究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本文以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为例。通过对陕北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及其失衡状况的阐述,提出了构建陕北文化生态圈的路径。以期保护、传承陕北民间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7.
谈羌族民间刺绣和剪纸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羌族民间刺绣与剪纸工艺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拟从刺绣和剪纸两个方面来谈羌族的民间艺术产品的功能、作用、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并指出其在现代文化中提升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艺术设计需求的不断提高,艺术设计者除了引用外来先进的设计理念外,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民间装饰元素作为我国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就越来越受到现代艺术设计者的青睐,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基础.民间艺术以其具有的浓郁民俗意蕴和民间艺术形式,形象、直接、全面地体现民间和民族文化,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充分体现了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一种弘扬和培养幼儿民族精神的根基性教育,是培养完整的人格的教育,是关注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几千年来广泛流传深受群众欢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涌入,民间艺术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看待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的矛盾,怎样让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正确理解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关系,正确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是值得探讨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