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前一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后一矛盾的解决,而后一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又受到前一矛盾的制约。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人们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提法有三种意见:一是两对矛盾并列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两对矛盾包含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包含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三是三对矛盾并列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四人帮”却大唱反调,胡说:“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决定性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无耻的背叛。这个“反作用决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美两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推论两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优与劣、先进与落后,这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曲解与误判,原因如下:第一,世界各国的发展既需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需遵循本国发展的特殊规律;第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第三,相对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保持相对独立性;第四,判断中美两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先进与否的根本标准在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否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是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始终的基础性矛盾 ,是影响其它矛盾产生和发挥作用的根本性矛盾。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 ,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哪一方面居主导地位 ,起决定作用 ,哪一方面居次要地位 ,起能动的反作用 ,及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主导作用与能动反作用的辩证关系 ,既是社会主义的一大重要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本文拟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创立与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能起决定作用。”我国过去的许多哲学著作是这样写的,一些哲学教师在课堂上也是这样讲的,前不久,有些批判“四人帮”的“上层建筑决定论”的文章,仍说“四人帮”是把在一定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歪曲、篡改成了在任何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都能起决定作用。直到目前为止,有些同志仍然坚持这个哲学命题。他们的理由是:第一、有时候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十分巨大,用“反作用”这个概念不足以说明,只有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才能说明;第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上层建筑和生产力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仅仅”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与生产力发生间接联系;上层建筑反映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通过经济基础变化中的“折光”来进行的。这种观点不仅直接地支配着哲学界,并且严重影响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则表明上述观点是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又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兹就管见所及,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构成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要素和两对基本矛盾。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是通过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中介的折射而实现的;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等等。这里有两个问题不得其解:一是生产力标准的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于“社会基本矛盾”概念争论热烈,有的认为它是科学的,有的则认为它是不科学的;有的认为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有的则认为只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对矛盾。随之而来,对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以及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亦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9.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它与其他上层建筑有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道德与其他上层建筑同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这是共同的一面。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法律等,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阶级斗争的消灭而消灭;道德则不尽相同,它不随着阶级斗争的消灭而消灭,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而道德依然存在。所以道德从其发生到最后归宿将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  相似文献   

10.
上层建筑总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不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就不成其为它的上层建筑。那末,为什么又说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与它的上层建筑还会有矛盾呢?这是因为:第一,新建立的上层建筑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其不完善的部分同经济基础就会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不是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与上层建筑在逻辑上不具有从属关系 ,只是交叉关系 ;二者的联系是直接的、本质的 ,教育包含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同时也包含有生产力的属性和经济基础的属性 ,教育是生产力属性、经济基础属性和上层建筑属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化的生产力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现代社会分工与协作的有机整体系统,它们彼此之间不应该是矛盾对立加虚假统一的社会关系,而应是彼此协调运作与通顺和谐并真实统一的社会关系。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本义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意所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现代市民社会的历史与哲学进程,现代市民社会的基础--资本,现代市民社会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逻辑地推理出现代市民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和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同时引起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三个代表”的提出 ,正是适应了上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作为上层建筑的司法制度也必然会进行变革。信息社会为司法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已经相对成熟的远程视频通讯技术使法官身处异地审判成为可能。我们设想由随机产生的不同地域的法官组成合议庭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审理案件,并当庭作出判决,将法官从熟人社会中彻底解脱出来,完全不受人情、金钱和权力的影响,只凭证据和法律作出判断。但远程视频审判的实现有赖于一个比较充分的庭前准备,只有双方在庭审前充分的交流,包括证据和意见的展示,才可以使庭审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科学论断有充足的哲学依据。必须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从系统论以及人的能动性等多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论证。  相似文献   

17.
确立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意味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与否,不取决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新形势下,要重视对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统一后的德国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变化都已发展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基础,它也必然会促使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式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全面发展模式。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在一个核心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孕育和引领下,在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力量推动下,不断革新和创造,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中国模式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对立统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乃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对全球经贸法律规则的统一、国际社会的组织化提出了要求。WTO既是一个国际组织 ,又是一个国际贸易条约体 ,也是一个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它凭借“三位一体”的功能以灵活的方式应对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从而成为后者的主要载体。二者的关系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