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2月中旬,本文作者有幸应邀先后出席"全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理论研讨会"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这段出席会议的日子里,我俩一有空便会情不自禁地怀念和议论起德高望重的朱旦华老大姐(注:早年,陈干群从北京出差回江西时,曾看望过朱大姐和方志纯两位老前辈,刘勉钰则多次采访过朱大姐及其家人)。朱大姐是在不久前走完百岁人生历程而离别了我们的,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遗嘱"更证明了,她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共产党员,是一位无愧为当今和后代光辉榜样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2.
爆笑     
《成才与就业》2011,(12):53-53
孤芳自赏 一位长得不错的室友喜欢照着镜子孤芳自赏。期末考试前,她仍然舍不得放下镜子。室友担心她的功课,纷纷规劝,她却轻叹说:"难道美丽也是一种错误?""你放心。"一向沉默寡言的室长突然开口说道,"你从来没犯过这种错误。"  相似文献   

3.
吉仁 《山西老年》2013,(1):23-23
慈禧先后三次垂帘听政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0岁,而慈禧太后不但活到74岁,而且始终保持年轻人的体态,这与她的一些爱好不无关系慈禧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如今。  相似文献   

4.
女厨师回家后,接替她的是蒙古族姑娘萨仁其其格。她是扎兰屯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上这儿当临时工。萨仁其其格娇小本色,眼神如小孩子看大人,纯净安然。她名字的意思是"月亮上的花"。我问她:"你到过月亮吗?"她认真回答:"没去过。""一次也没去过?""一次也没有。"她的表情特认真。我说:"你  相似文献   

5.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高低杠决赛紧张地进行着,俄罗斯运动员霍尔金娜一出场就以她特有的微笑赢得了满场喝彩。霍尔金娜是一位极具体操天赋的运动员,她那修长的双腿、迷人的微笑、优美的动作,无时不在征服着观众。她自1994年参加世界体操大赛以来,先后夺得过10金9银3铜共22枚奖牌,是世界体操界公认的"高低杠女皇"。  相似文献   

6.
慈禧太后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的表现与她在晚清主导的三次变革中的表现是一致的,慈禧太后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守旧派,她总体上是倾向于缓进变革而反对激进变革的.但这种变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她的专制统治的需要,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禁止.她残酷地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就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余玮 《中华魂》2012,(16):19-21
与雷锋叔叔当年的6张合影、100多条校外辅导员红领巾及相关的聘书、3000余封来自全国各地热情洋溢的信件、"学雷锋标兵"与"学雷锋先进个人"及"学雷锋金质奖章"等证书或奖章……一直被孙桂琴珍藏着。沈阳军区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孙桂琴早年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雷锋叔叔"是她一辈子的称呼。五好战士和红领巾"的缘份1960年10月10日,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抚顺市雷锋小学)的学生穿着崭新的衣服,列队在校门两旁,迎接一位解放军辅导员的到来。来了!终于来了!夹在队伍中的二年级学生孙桂琴当天特意穿上了惟一一件白衬衣。她远远地看到一位解放军叔叔微笑着向这边走来,他个子不高,  相似文献   

8.
慈禧太后(1835—1908),又叫西太后,是清朝末年将近半个世纪掌握实权的最高统治者。她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反动集团头子,是崇洋媚外、投靠外国侵略者、卖国投降的帝国主义走狗。同时,她又是一个多次篡夺朝廷大权的野心家、阴谋家。回顾一下慈禧太后三次篡权的历史,可以进一步看出江青吹捧慈禧太后、利用历史进行篡党夺权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9.
美琦 《山西老年》2012,(9):32-33
在山西省寿阳县有这样一位老人,提起她时,有人称她是寿阳的雷锋,有人称她是寿阳的解黎明。在更多人眼里,她是共产党员中的楷模,是老年人眼中的知心大姐,青年人眼中的好妈妈,孩子们眼中的好奶奶,她叫郭唐珍。郭唐珍老人今年70岁,退休前在寿阳县朝阳镇政府工作。已过耄耋之年的郭老,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是一位典型的空巢老人。按理说,作为一名空巢老人,她更多的是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照顾,但是郭唐珍老人始终把共产党员的责任看得比什么都重,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党员,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诺言。我虽然退休了,但党员的责任和追求永远不能忘。"多年来,她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帮助着许许多多的人,默默地做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10.
熟悉叶红的人,曾感慨她是个"疯子",工作起来精力旺盛; 与叶红共事的朋友,一度调侃她是"地主婆",作风硬朗、态度坚决; 接触过叶红的人,还觉得她是名副其实的"叶忽悠",滔滔不绝地用绿色环保、生态文明的理念感染你。  相似文献   

11.
《新天地》2011,(10)
慈禧太后是的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但她在入宫前、特别是童年经历却一直是个谜。刘奇——一位离休老人,经过20年的反复考证和潜心研究,证明慈禧并非北京的满族人,她生于山西长治,汉族,在长治度过童年。咸丰二年以养父——满人惠征之女身份应选入宫。这一结论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可,慈禧养父惠征的后人也予以认同。最近,刘奇老先生撰写的《真实的慈禧》一书  相似文献   

12.
清代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慈禧太后从西安回銮北京之后,她被迫改变了盲目仇洋的态度,多次在皇宫里赐宴给外国使节的夫人们表示友好。夫人们经商议,决定邀请慈禧太后参加她们举办的答谢宴会。于是慈禧太后便委派了她的侍从,庆亲王的女儿,郡主四格格为皇太后的代表,去使馆赴  相似文献   

13.
史芳芳 《社区》2010,(36):21-21
刘晓娟,是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街道茂泉社区的社区主任,因为她比我们年长,我们都叫她大姐。她为人热情,心地善良,为居民办事不惜辛苦,是社区的主心骨,因此我们又亲切地叫她"老大"。 社区里有一名患有脑瘫的残疾人张某,在三十几年里,她虽住在一楼,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床,走出过楼门。有一年暑假,社区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在大院里放映露天电影,没有看过电影的她非常渴望走出家门看一眼电影。  相似文献   

14.
王华 《可乐》2011,(2):66-67
不打不相识我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一天晚上,轮到我开末班车。很晚了,坐车的人不多,还没走到一半路程,车上的人就下空了。我正准备加大油门,早点将车开到终点交差,上来了一位美女。她站在投币箱前一摸口袋,说:"糟糕,忘带钱了。"她已经上车,赶下去不合适,让她白坐也不行,于是,我掏出两元钱递给她。她接过钱,说:"谢谢,我一定会还给你。"  相似文献   

15.
慈禧太后(1835~1908),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这位当年被捧称为“老佛爷”的女性,即使在现代中国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1861年,成丰皇帝病死热河,她的儿子载淳继承皇位(即同治皇帝),她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次年,同治上徽号称“慈禧太后”。  相似文献   

16.
阿蕾 《老友》2011,(7):40-40
刚下班,婆婆打来了电话。我接听后,话筒里传来了她有气无力的声音:"晓蕾啊,我生病啦。你买点菜回来做饭好不好?"我一听急了,连忙问她怎么了,想吃什么。她说:"不碍事,是皮肤病,过两天就好了。我想吃虾,另外你买点排骨吧。"  相似文献   

17.
榆钱飘落时     
春风如诉,细雨如烟。一串串榆钱摇曳枝头时,我怀念母亲,老人家已离开人世整三年。记得在儿时,正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岁月,母亲下基层住过的一位乡下老房东知道城里也是家家缺粮,又知道母亲的"野味"偏爱,在春天里托人捎来满满一篮子榆钱,母亲见了特别高兴。她葱姜丝儿炝锅,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的眼里,入殓师是一份特殊、神秘,甚至有点恐怖的职业,而本文中的主人公张庆平就是一位入殓师,而且是一位"80后"的美丽女孩儿。"见多了死的悲伤,才想让自己的每天都快乐起来",张庆平觉得她的生活逻辑就是这么推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9月15日,朱哲琴"声觉"声音艺术展开幕,作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音乐艺术家,朱哲琴无论对自己的音乐还是身边的每一件事都有着极高的标准。"声觉"是朱哲琴的第一个声音艺术展,这既是她一直以来艺术体验累积后的展示,又是一次全新的创作。在这次与今日美术馆的合作中,朱哲琴也是再三思量最终决定为观众呈现一个"声音的建筑"。这一次,她做的不是音乐,而是声音和视觉艺术。作为一位跨音乐、设计、声音及视觉艺术领域的艺术家,朱哲琴创作并演绎的"新音乐"、曾为中国音乐在国际乐坛缔造了里程碑,此次她将声音为媒介在美术馆现场进行的艺术创作与互动也将对当代艺术与文化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贾云  夏寒寒 《社区》2011,(34):24-24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还得谢谢你们啦,是你们的信任让我的生活充实又愉悦。"被楼栋居民推选为"楼嫂"的陶华瑛阿姨每当有居民向她致谢时,她总是要回谢居民一番。早在今年"三八妇女节",苏州市沧浪区南门街道竹辉社区就由居民推选出了20位"楼嫂",陶华瑛就是其中一位。她们向居民承诺:"我们一定当好大家的‘嫂子’,为大家伙着想,为大家伙服务。""楼嫂"这一全新的称呼,在竹辉社区赋予了新的服务职责——做好邻里的好管家、送货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