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孤独感与宗教没有必然的联系,即有孤独的人未必一定信仰宗教。但孤独感的确是一些人皈依宗教的心理根源之一,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正因为如此,孤独问题就成了宗教心理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 如同难以给幸福感、焦虑感等主观感受下定义一样,给孤独感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也是比较困难的。简要地说,孤独感是人对自身孤单或寂寞的一种心理感受或体验。人的孤独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外在的孤独和内  相似文献   

2.
董绍军 《社区》2010,(33):36-36
人都会老,这是人自己无法左右的自然规律。当面对退休这一关口时,过得好的老年人,生活依旧有趣味,过得不好的老年人,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长久的孤独,尤其是老年丧偶者,甚至会产生变态心理,常被戏称为"老小孩”。所以,退下来的老年朋友都应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如此方能心理健康,晚年生活愉快幸福。  相似文献   

3.
张乾 《社区》2013,(30):52-52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不贪恋人生?每个人在经历世间的风风雨雨之后,都要跨人人生的暮年。劳累了一生,谁不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充分享受—下生活的乐趣呢?然而,不幸的是,有些老年人迫于各种压力,却厌恶人世,视余生为畏途,心理处于极度压抑、消沉甚至绝望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2,(4)
孤独,并非指单独生活或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也许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真正的孤独是那种貌和神离,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当然,每一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消除孤独感。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孤独感呢? 一、克服自卑 由于自卑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别人接触,从而造成孤独状态。这如同作茧自缚,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信任和孤独量表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信任与大学生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孤独感的年级、性别差异显著,三年级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最高,男生孤独感水平高于女生,城市农村生源地差异不显著;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信任中的信赖能够有效预测孤独感;信赖在人际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到老年,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和亲密的同事之后,一般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失落感和孤独感。治疗这种异常的心理状态,没有什么仙丹妙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的伴侣。 老夫老妻之间感情交流和互补是其他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特别是情深意长的恩爱夫妻。不老的爱情不仅能使老夫老妻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充实、更丰富,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还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回春力,使老年人心理变得年轻。有份调查报告,作者观察了1349名老年人,发现其中有308名外表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而这308人之中,竟有256名老人是夫妻同在并且生活和谐美满者。相反,另一组比实际年龄看起来要老的223名老人中,140名是独身者。  相似文献   

8.
在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诸因素中(如情绪、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医疗卫生、生活环境等)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人缘好,不显老。” 人际交往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在社会群体中离不开人际交往,特别是老年人更需要人际间的交往。人老了,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同事,从开放的大范围退缩到封闭的小圈子,如果不注意人际交往,终日幽静独处,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久而久之,就会“耳聋眼瞎”,思想空虚,感到寂寞、孤独。在单位人堆里热闹惯了,哪受得了回家的冷清。因此,退下来的老年人要更新退休后在家享“清福”  相似文献   

9.
袁也丰 《老友》2012,(3):58-59
人到了老年,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身心逐渐衰老,或者生活不顺意,又遇到某些刺激,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出现孤独心理、怀旧心理、牵挂心理,甚至忧虑多疑等心理症状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可归入常见的老年人退休综合征、老年抑郁症、老年疑病症等社会心理障碍。本文仅就这里所列的3种社会心理障碍作些阐释,并介绍一点有关心理障碍的其他调节方法,供老年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0.
姜德珍 《新天地》2012,(1):38-39
老年人要过好每个今天,保持心理平衡,必须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坚持适当的活动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容易产生失落、孤独、忧虑等消极情绪,要排除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遵义市城区中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手机成瘾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提高和评价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以随机偶遇方法对遵义市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孤独感评分为49.53±6.00分,属Ⅱ级孤独感;手机成瘾评分为41.09±12.90分,属Ⅱ级手机成瘾。中老年人的孤独感评分与手机成瘾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仅表现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中老年人群中,而其他组别的中老年人群众孤独感评分与手机成瘾评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义市中老年人孤独感和手机成瘾较为严重,其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人到老年,尤其是离退休以后,社交活动减少,容易产生悲观、孤独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健康长寿。老年人要克服孤独、悲观的心理,就要积极寻找延年益寿的“伙伴”。以人为伴广交朋友以人为伴首先是指夫妻。几十年的夫妻,应当相依为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俗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伴老伴,老来作伴”。其次老年人要广交朋友。人到老年,若有许多知心朋友为伴,就能经常聊天,可以避免老年人生活寂寞孤单,真是“常与朋友交往,不亦乐乎”。以艺为伴情趣无穷宋代王安石曾经说过:“无为久自苦。”为此,老年人离职居家,应努…  相似文献   

13.
智慧养老与老年人健康密切相关,现有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探索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LS-SEM)方法,以智慧健康养老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索多种社交媒体使用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内在机制(以孤独感为例),深入剖析主动社交媒体使用、被动社交媒体使用、功能型社交媒体使用、自尊、客观社会孤立、生活满意度及服务满意度与老年人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社会存在、社会比较与社会支持理论,不同社交媒体使用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功能型社交媒体使用负向影响老年人自尊;自尊对向上社会比较和孤独感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此外,客观社会孤立调节向上社交比较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客观社会孤立正向预测老年人孤独感。为未来采用社交媒体方式对老年人孤独感进行干预提供了研究依据,丰富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也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累,不是由于沉重的生活和工作,更多是因为不能在生活工作中找到乐趣和自我价值感,在心理上将其当作沉重的包袱才感到格外地累。此外,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重复着单调的活动,缺少变化,如此一来,也必然  相似文献   

15.
王军 《老友》2013,(10):41-41
不可否认,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许多丧偶的老年人需要我们去关注。这些老年人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方面,都需要得到帮助。再婚,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孤独、无助等问题的最直接方法。但是老年人再婚后能否得到生活的幸福,这不仅需要双方子女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再婚夫妻双方对再婚生活的共同维护。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再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京纪事》2014,(3):18-21
在人们对自杀的普遍观念中,都觉得青少年因为心理不成熟,自杀率最高,但其实并非如此。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数据,青少年自杀率远低于老年人,而且这与全球的情况一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率领的课题组所完成的一项全国自杀率情况调查结果也表明:我国城市老人自杀率的大幅度上升,急需社会关注。 专家分析,老年人自杀率高主要有四种原因:躯体疾病增多;退休后角色转变,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老伴或亲友去世,生活孤独;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 情绪孤独是老人常有的一种心理反映。孤独感是个体对群体的离异,是友谊理解等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离退休干部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孤独感,探讨孤独感产生的原因及排遣方法,有利于老年身心健康发展。 一、离退休干部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第一,工作和生活的变化是产生孤独感的直接原因。 不少老干部离退休后,难免有失落感和孤独感。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老干部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原来担任一定工作到离退休后不上班,从过去本单位的同志、社会上的同事变为现实的亲属朋友,从社会交往范围缩小到家庭的小圈子里,从以工作岗位和社会关系为主转向单一的、简单的家庭关系为主,因而加深了思想的变化和苦闷感,尤其是当孙子送去幼儿园、儿媳都去上班,屋里冷冷清清,老人最容易产生孤独、空虚、无聊等消极情绪。 第二,商品社会的巨大冲击强化了离退休干部的孤独感。 老年人随着生理上机体的衰退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着特殊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当前社  相似文献   

18.
《老友》2013,(10):41
不可否认,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许多丧偶的老年人需要我们去关注。这些老年人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方面,都需要得到帮助。再婚,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孤独、无助等问题的最直接方法。但是老年人再婚后能否得到生活的幸福,这不仅需要双方子女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再婚夫妻双方对再婚生活的共同维护。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再婚问题,老年人的再婚生活才能  相似文献   

19.
边哲 《老友》2010,(7):62-62
1.孤独心理。老年人离退休回家后,由于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孤独、空虚和被冷落、被遗弃的心理。2.怀旧心理。留恋过去,怀故忆旧,睹物思人,容易产生多愁善感的情绪。3.牵挂心理。对小辈牵肠挂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独居老人所占的比例日益上升。独居老人生活和社交范围较小,孤独的情绪体验尤其突出。通过对社区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社区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慢性病数量、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支持状况是影响孤独感的因素。在老年人的养老助老服务中,应采取积极措施及时发现和尽早干预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提升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