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丁建定 《南都学坛》2000,20(2):14-18
18 70— 1914是英国经济结构和经济组织的调整变化时期。英国的经济虽然相对衰落 ,但是 ,新兴的工业、畜牧业、服务业等经济部门迅速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和世界贸易仍居世界前列 ,促进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工业化的国家,英国经济曾经长期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然而进入20世纪,英国经济呈日渐衰落趋势,这引起了学术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说,经济衰落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即1919到1939年在一定意义上是个值得注意的时期。它以高失业率、保护主义,多种汇率制,对外贸易衰落,经济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急剧动荡为标志,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遗憾的是这一时期对英国“衰落”问题的研究较少,著名的历史学家鲁宾斯坦甚至认为,“20世…  相似文献   

3.
贵族作为社会精英而存在于英国的历史延续了千余年,对英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都形成重要影响,其衰落已引起了国外学者的研究热潮。本文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结构与文化整合的变化来探讨世袭贵族的衰落原因,试图跳出在贵族衰落这一问题上的传统政治史研究视角。当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贵族的经济角色和政治角色都日益边缘化,在社会动态平衡中丧失了起重要作用的角色期待和阶层基础,它的特权就必然遭到挑战,进而成为“昨日之人”。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都经历过由中世纪封建经济向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化过程。从一个侧面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中产生并逐步取得优势地位,是这种转化过程的主要内容,而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确立的过程,就是农业的资本主义化。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和确立资本主义农业的国家,它的资本主义农业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典型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英国工业尤其是工业革命的研究,而忽视了它的农业,以致象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化这样的问题,迄今还未见到专文论及。本文就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化的道路问题谈一点初步的看法,以期抛砖引  相似文献   

5.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英国城市实现了自身经济的调整,不仅摆脱了城市危机和乡村工业的冲击,进一步发展了商品经济,而且实现了经济的整合,在16世纪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市场,为英国最快、最顺利地完成社会转型,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的第一帝国,英国政府采取了重商主义的政策,领导了全球的商贸活动。统一的王国,较优良的自然条件,劳动力最早的工业化,经营贸易所需的金融手段和技能的率先稳定的积累,农业的发展以及民众对政府政策的支持,尤其是英国有一个有悟性的贵族领导的财政政府对英国海外贸易持续而有力的支持,使得英国超过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欧洲竞争对手,在全球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英国成功的主要条件。同时,英国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安全以及王国的一体化又归功于全球贸易、海军力量和海外殖民地的扩张。  相似文献   

7.
论英国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世纪以前,英国还是个偏居海隅的落后的农业国家。到了十九世纪,英国一跃成为称霸海洋的拥有众多殖民地的工业大国。为这种变化奠定坚实基础的是都铎王朝不遗余力地推行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先是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面貌出现的,而后成为一个完整的经济思想体系。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国家权力的干预之下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达到贸易出超,使国家强盛。由于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顺应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潮流,因而大大地带动英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工业以连锁反应方式超乎寻常的迅速发展起来。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以扶植本国产业为后盾,并且以大量重商主义著作为理论根据,因此,它比别的国家的重商主义显得更为成熟和完善,取得的成果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基石,农田建设则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兴盛和衰落,国家的富强和贫弱,社会的安定和动乱,都与农田建设的兴废息息相关.北洋时期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谓的"黄  相似文献   

9.
英国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曾率先创造了第一次工业文明,然而,它又是一个保留着较多传统文化的国家。英国在称雄于世一百多年后,二十世纪以来,不仅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并且步入了漫长的衰落过程。历史在嘲弄着“日不落国”转变为“夕阳国”的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进行辩论和探讨的重大课题。随着对英国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在英国历史发展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自身文化模式,潜在而又深刻地制约着英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略论农业与英国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工业革命,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大体上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起,到这个世纪的七十——八十年代止,它处于“世界工厂”地位。但是,英国又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较早开始衰落的国家。大约在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它就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十年,则进入“英国病”的初期,经济长期停滞。致使英国经济兴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仅就与农业的关系提出愚见。  相似文献   

11.
殖民地时期,海外贸易对英属北美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海外贸易为中心,英属北美殖民地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多样化经济。此种经济发展模式使北美殖民地具备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并在18世纪中后期发展为大西洋地区的新兴力量。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英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迁移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科技骨干;二战后英国实力的整体下滑使其人才流失的趋势不可逆转,而美国的人才智库则不断被充实。英国科技人力资源移民美国的历史体现了英、美两国国力的兴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人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知识创新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实行自给自足的人才政策,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凭人才引进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出台与改革相关政策、制度以提高本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素质,吸引国际化高端人才并推动本国人力资源回流,必将成为关系各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工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英国工业关系一开始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但是随着1964—1970年英国经济病症的日益恶化,对工业关系的直接干涉,使得政府、雇主与工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导致了英国工业关系随后从亲密的合作逐渐走向激烈的对抗。  相似文献   

14.
十八十九世纪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头号大国,其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独特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时代背景下,笛福刻画的《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的经商活动、荒岛生活以及信仰变化无不带有该时代的特征,表现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资产者的精神风貌。对小说中鲁滨逊形象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该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期到晚期是美国历史上发展的关键时期。北方在内战中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奴隶制的束缚与种植场制度对美国经济的控制;资本主义的形成,使大批人口向西部转垦,并大力建筑铁路,在短短的20年内,美国的铁路长度已居世界之首。随着铁路网的形成,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起来。这个时期也是美国两党制形成、对外经济扩张和领土扩张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实力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式微,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在提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极。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进入新的一轮嬗变与整合,其带来的权势结构的变迁必然是复杂和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将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突出的特点 ,不平衡与多极化是另一特点。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化了这一特点。另外还有两大特点值得注意 ,一是实力和信心决定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二是由于全球经济正处于大调整时期 ,确定性的终结就是国家的明天  相似文献   

18.
围绕十月革命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随着苏联的解体似乎是尘埃落定 ,其实不然 ,在新世纪之初 ,重新探讨这个问题 ,有其现实意义。 2 0世纪上半叶 ,社会主义在东方等一些落后国家变为现实 ;2 0世纪下半叶 ,社会主义在东方等一些国家丧失阵地 ,都和 2 0世纪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 ,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中国已加入WTO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如何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与时俱进 ,与狼共舞 ,立于不败之地 ,这将对于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城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己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战争所引起的新势态要求英国的外交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但由于外交政策的连续性,英国政府在战后初期仍竭力维持自己"大英帝国"的地位,这就使得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从"三环外交"方针、英国对欧政策和苏伊士危机这三个方面对英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进行评析进而阐述英国帝国之梦的幻灭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