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主持语:人类文明中"女性"与"花"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暖味关系,"花"是她们传递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媒介。在"花"中她们注入了自己的情爱,进而"花"成为了生命延续、繁衍的象征之物。女性艺术家们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出发映射出作为女性的职责、社会心理、以及生命的反思,并为之寻找源于生命体验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方回的理学观念,集中反映在他对儒学道统的承传谱系以及儒学的要义、精神品格的阐说上。他对儒学道统的认识,尊奉的是朱熹的意见,并认为这一儒学正脉是实现世道之治的根本;对于其他的各种异说,则不遗余力地加以驳斥。这种价值取向和他在特定时世境遇下的心态诉求及历史反思相关,更根源于其对儒学核心内涵的体认。他既将儒学视为心性修养之学,强调通过读书致知来涵养本心;又将儒学视为实学,突出其关乎人伦、切于当世之务的精神品格。方回的理学话语建构,对于矫正其时之理学流弊,乃至澄清时人对儒学的误解,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白<万物花开>与毕淑敏<女工>虽然题材类似,但却呈现了巨大的美感差异.<万物花开>是表现自我的,是生命自我的自由体验,"万物花开"是物我合一的生命自由象征.林白是生命型作家;<女工>工是表现"她们"的,是对底层不幸的现实书写,是理性自我的普遍性伦理关怀,毕淑敏是理性型作家.她们的心理习惯分属于生命的与理性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世界之中,她们各自依据自己的心理习惯呈现自己的文学风格.各自具有自己的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把这两部作品并置起来.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这两部作品和这两位作家.  相似文献   

4.
贵生论     
贵生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 ,也就是把自己分为“生”(自己的生命 )和“物”(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 ) ,认为自己的生命贵于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 ,生命是自己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 ,那么即使他失去身外名货 ,得到的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 :健康长寿 ;反之 ,如果他重物轻生 ,那么即使他得到了身外名货 ,却失去了性命 ,岂非杀身以易衣、断首以易冠 ?所以 ,贵生是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尼采的现代性批判最为关注的是“现代灵魂”,其表现是意志力的衰微导致本能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这种现代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值,它是迄今为止对生命价值解释的结果。尼采将虚无主义的原因归结为“高等的种类”的缺乏,把理性视为“破坏生命基础的势力”,对之进行了批判,意在寻求一个“理性的他者”,即艺术的酒神精神,把它作为宗教及理性的替代物,来为个体生命与时代精神提供安身立命之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清高、睿智与真切这样三个方面,分析评述了庄子形象的突出特点.作为艺术形象的庄子,虽然他表现出旷达超远、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范,但实际上更为真实的内心世界则是那洁身自好的道德操守;他是一个把高洁视为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智者、哲人.他的纵横潇洒、愤世嫉俗,甚至于落拓不羁,都与他的清高互为表里,并且还完整地体现为卓然独立的个性人格.庄子的艺术形象,以其高洁的道德品质作为最基本的特性风格,成为智慧与飘逸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以生命体验性与诗意性为特质的文化,生命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质,艺术则被视为对宇宙生命精神的诗性呈现,倡导从生命精神的维度去弘扬艺术精神。而建基于艺术活动之上的中国古代诗学范畴就必然折射着古人对宇宙生命和自身生命精神的诗意性及多维度的认知、体验、表达和升华,具有泛生命化的特征。研究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生命精神,能够深刻阐明古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如何以生命体验作为自身活动的出发点,以理性的提升和审美境界性升华凸显文艺的精神价值与天地之生命精神的深切契合。  相似文献   

8.
主体实践价值辛世俊人是一种多重的存在:自然的存在,理性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但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存在是主体的存在。人之优越于动物,恰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分化,人能够把自己视为主体,把他物视为客体。主体的人的根本特性在于自主性、自为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  相似文献   

9.
个体存在哲学视阈中的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克尔凯戈尔的个体存在哲学将人的存在状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美学层面、伦理层面和宗教层面,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的三种存在类型:美学层面的人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完全沉沦于自己现实的直接给定性之中,一味屈从于自然欲望的摆布;伦理层面的人是一个伦理主义者,他把履行伦理的义务和责任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宗教层面的人是基督的信徒,他把对基督的信仰视为自己存在的最高使命。克尔凯戈尔将宗教层面视为人的存在可能达到的最高层面。  相似文献   

10.
梁宗岱是20世纪中国最有成就的诗论家之一,他的两集《诗与真》等论诗著述,追踪象征本义,探索象征诗歌创作法则,曾被读者评为“黄金文字”,对象征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扎根生长起到关键作用。他论诗讲究古今中西源流,又能破古今中西界限,有融会贯通的特色。作为以感性思维见长的诗论家,他又重视科学精神与美感直觉的联系,主张诗人打通科玄、心物两界,缜密观察世界,了解事物普遍法则和特殊表象之交集,以增强诗人智慧和诗歌表现力。梁宗岱把写诗论诗视为生命,又把人生当作艺术,超迈乘真,不耦于俗,追求生命的沉酣状态,其人本身就是“诗与真”的有力实践,是他象征主义生命诗学的最高建构。  相似文献   

11.
曹溶是清初著名浙江词人.他的词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由于他贰臣的特殊身份,这种故国之思多比较隐晦.词人往往采用一些隐含故国之思的意象,如南国、汉宫、落花等意象.由于宋和明的相似历史命运,曹溶还大量使用了与宋朝有关的意象.  相似文献   

12.
星汉是我国当代诗词界著名诗人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相当知名度。其在边疆生活近50年,对我国少数民族怀有深厚情感,创作出大量有关少数民族题材的诗词。吟咏古今,新意间出,境界高远,在当代用汉语诗词体式写作的汉族和少数民族诗人中甚为少见,为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拓展及诗词创作的繁荣做出成绩。  相似文献   

13.
文学研究对宋孝宗缺乏关注,实际上他对宋代文学有着重大影响。他起用主战派发动北伐而他的诗歌以抒发昂扬的斗志为特色。他提倡读苏轼作品,使读书的范围突破了宋太祖强调的经史两部。他崇尚道学,召张栻与朱熹侍经筵讲习儒家经典,使经筵讲义走向兴盛。孝宗朝的戏剧和话本小说已经相当兴盛,而他对这些新兴的市民艺术不予关注。  相似文献   

14.
论唐寅诗的情志内容及其人格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寅诗文潇洒,书画冠绝,而内心实际上充满了苦闷忧愁和悲哀愤懑.唐寅追求一生却处处碰壁,心灵与人格倍受煎熬与折磨;然而唐寅不甘作茧自缚,他在痛苦与失意中努力寻求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放.他以花为友,豪饮长醉,狎妓风流,举止怪异,为孤傲本真的心灵披上了一件磊落不羁、似真亦幻的风流外衣.他率真颖达、清高自傲的人格特征通过花鹤琴笛等一般象征寄托物和放旷的言行、风流的外表曲折反映在其诗歌的情志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5.
张佳胤是明代嘉靖七子之一,以功业文章彪炳史册。其对诗歌本质的论述很有特色:一是在复古主义盛行的时期力倡性情说,认为诗歌当以情为本,缘情与言志兼重;二是三次以性灵论诗,以雕拟不施,性灵洞见为纲,即以性灵为本,重视独创与自然本色,反对复古模拟。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16.
李颀拜谒名僧,栖息寺庙,熟悉《楞伽经》、《法华经》。其诗作包含佛教思想因素,追求空寂清净、忘却名利色相的境界。诗人在咏叹佛门物象的诗歌中,化用《法华经》物象譬喻的方法阐述己见,把佛门物象作为捕捉诗兴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冯至40年代初写出了中国第一本<十四行集>,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探索.他认为,"诗能解释自然",并有自身"公开的秘密";诗应该以孤独感等人生经验为创作动机与表达内容,展示富有特殊的审美韵味的个体生命体验.在创作中他坚持"愿意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诗句能生动活泼,舒卷自如"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8.
明初的李东阳历仕四朝,为官50年,身居宰辅之位19年,又在成化、弘治间主持文柄,确乎是当时政坛、文坛的泰斗人物。然因武宗继位之初宠信阉竖刘瑾,导致刘瑾专权四年有余,在此期间李东阳身为朝廷重臣,既未能及时铲除权奸,又未能及时急流勇退,于是有人指责他“依阿”刘瑾,有人指责他贪恋禄位,自然也有人为他鸣不平。这样,关于李东阳的人品问题也就成了一桩讼案。实际上李东阳是个淡薄名利、为官清正、人品正直的士大夫。  相似文献   

19.
王翰,元代河西诗人,党项羌族。他出生于将军世家,少袭官职,青年之时即有能名,后留居全闽守将陈友定幕府。陈友定为朱元璋所灭后,王翰不愿臣服明朝,遂隐居于福建永福的观猎山,教子、赋诗十余年,创作大量诗歌,首首都值得吟咏诵读。在被明朝查知行踪、强征其入朝时,以自刎之举表达了自己不事二主的决心,体现了一个羌族人的刚直与守义。本文对王翰的身世与诗歌作了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追溯杜甫诗歌中的尧舜崇拜、祖先崇拜与杜氏家族意识根源,对探索杜甫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主义渊源,有较大的作用.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胸怀博大,爱民如子,其诗屡次出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君为民苦拈须,屡歌"尧舜"非无因,他是远古时期杜国杰出的远裔,诗歌王国伟大的旗手.杜甫的家族情结颇浓,他在内心深处以远古帝"尧"为祖先.一帆风顺时,他歌唱尧舜,在窘困岁月,杜甫更是把"尧舜"作为精神上的太阳与支撑,与"尧舜"进行精神交流,他心中潜存的追念杜氏先祖尧、尧裔杜国及杜甫的家族观念,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姓氏文化的特质,从心理深层而言,这是杜甫爱国情操来源之一.多年来,这为学界所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