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创作的文化背景来考察,唐代游侠诗主要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游侠大量聚集于都城长安,这体现了长安都城文化对侠文化的包容;二是游侠与边塞战争的结合,这表现了侠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互补与回归;这些特点均体现了侠文化在唐代文化影响下表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游侠在历史上曾经兴盛一时,但随着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建立、稳固社会秩序的形成,游侠之风渐趋衰微。到汉末建安时期,曹植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性情等因素的影响,仰慕游侠,形成了极浓的游侠精神气质。在侠文化渐趋衰落的时候,曹植以自己的咏侠诗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侠义精神,将实存侠变成了精神之侠,起到了振起侠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先秦之侠湮灭不可闻,自太史公以史笔序游侠以来,历代对游侠的研究相继不绝。新中国成立以来,《史记》游侠研究可分为困顿期、突围期和徘徊期三个阶段,呈现出从现实走向文艺的学术关注趋势。虽然每一阶段各有其学术关注特色,但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游侠的身份辨析、游侠精神要义的阐发、文学之侠和社会之侠三个方面。随着20世纪90年代"侠文化"研究热潮的出现,关于《史记》游侠的研究也被引入一个更为广阔且系统的文化生态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论题以往的研究面貌。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研究视野的突围到21世纪以来再次陷入困顿,《史记》游侠研究正面临着"老生常谈"和"边缘化"的双重困境,如何于进退维谷中另辟蹊径,是《史记》游侠研究重建其学术意义的重要思考。  相似文献   

4.
秦汉游侠精神实质是反正统、倡私自复仇.其思潮和社会潮流,本来就是有着深远传统基础和现实原因.中国古代复仇意识同侠文化传统间的相互影响,相当深巨.在魏晋六朝年少慕侠、代人复仇的心态,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先秦游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宏观角度论述先秦游侠的特征、性质和存在状况、《韩非子》是先秦唯一明确提到侠的文献,以韩非的论述为主,结合有关史实,侠存在着四个主要特征:暴力性质、非官方性质、非生产性质和非秩序性质。而自由身份和尚武风气则是其必要文化背景。先秦游侠的存在可分两类。一类是依附游侠,以食客风气为基础,包括养客者和食客被养者中的自由武士。另一类是自由游侠,包括匹夫之侠、刺客之侠和墨、儒、道家中的诸子之侠。  相似文献   

6.
崇尚武功,舍生取义是长安侠士的行为道德准则。由于于唐初定国之际长安豪侠辅助关陇集团取得并巩固政权和唐代长安的多元文化使得长安游侠精神有了存在的思想背景和历史价值。唐长安游侠在唐诗中逞强好胜,骄纵不羁的个性被诗化为豪迈矫健的英雄行为,成为超越世俗、建立奇勋的人格象征。为唐代诗歌注如新的刚劲活力。  相似文献   

7.
咏侠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流品。它产生于汉魏,发展于六朝,至唐达于鼎盛。唐代诗人用慷慨之笔来抒写他们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将豪迈不羁的精神追求和壮志难酬的不遇悲慨寄托在形形色色的侠客身上。因此,与魏晋六朝时期相比,这些游侠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更为鲜明生动,主要包括:古代游侠、唐代游侠、另类游侠。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咏侠诗的繁荣鼎盛时期。唐代诗人将英雄之梦寄托在游侠身上,通过咏侠来表达自己的功业追求和人格理想,抒写浪漫不羁的情怀、士不遇的愤懑和对民主平等的向往。唐代咏侠诗体现了唐代士子积极入世而又坚持人格独立的精神风貌,完整地体现了唐人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论东汉和三国时期的游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东汉和三国时期的游侠韩云波从《后汉书》开始,正史不再有《游侠传》,标志侠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进入稳定渐变的传承积淀期。这时的侠,更重要地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人们的理想和人格中升华积淀,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唐代。宋以后,侠的发展进入世俗化和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与战国游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非子》与战国游侠韩云波《韩非子》是唯一谈到游侠的先秦典籍,反映了战国晚期较为成熟的游侠形态。它因此成为后世论侠之宗,但人们常常拘执于“侠以武犯禁”一点而造成理解的片面性。本文拟在《韩非子》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早期侠的基本特征及有关问题作出尽可能合...  相似文献   

11.
唐代游侠与禁军有密切关系 ,或有禁军任侠者 ,或有游侠从军者。唐诗对游侠禁军这一特殊人群作了全面反映。其中既有对其生活方式的羡慕 ,也不乏对其不法行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安史之乱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场战乱使李白创作的关注点走向了社会现实。同时,在对社会现实的描写中,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的政治期待,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热情的流露,较之前具有了安邦定国的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13.
对唐代侠义小说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论述,分析了唐代侠义小说兴盛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论证了侠客派、剑仙派的不同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在中国小说史的研究上,具有明显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晚唐农民起义特别是黄巢起义爆发后,知识分子急剧分化,其心态表现非常复杂,更具敏感性的诗人尤为如此:有的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直接参与推翻统治者的斗争;有的顽固地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坚决反对农民起义;一些身为朝廷重臣的诗人则混水摸鱼,首鼠两端;而更多的是逃避现实,避祸全身。这种种不同的心态和表现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迥异的命运。从主观上讲,他们复杂的心态表现及命运是由其诗人特定的身份决定的;从客观上讲,则与晚唐社会现实及农民起义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至唐代体制逐渐完备。从此,文人与科举之间就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唐传奇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诸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本文拟通过唐传奇作品来探讨唐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16.
乐府诗对“江南”的展现经历了汉末古辞奠定基调、萧梁文人雅化与唐代重回现实风俗三个阶段,形成了以采莲与采莲女为基本要素的经典“江南意象”,这一意象的提炼形成与继承转变体现着一定时期内创作者的文化意图,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汉代古辞《江南》是后世江南乐府诗的起点,它本身的叙事策略使有限的文字提供了风情无限的情境。如何在表达文人理念、创造新的写作传统、表达旧有的江南主题间寻求一种平衡,梁代诗人雅化的《江南弄》即是一种回答。从这些浓郁文人风的乐府诗里,很容易捕捉到粱代文人与民间对江南不同认识的微妙差异。梁代江南乐府诗开创了一个描写江南的新经典,它构成了粱式的江南中心和主要意象。关于江南,唐代诗人的意图与其说是塑造一个符合现实理念的形象,不如说是一种体现作者官方职责的诗歌表达。文人利用诗文等进行社会教化,拯弊匡俗的心理甚于以往。而另一类诗人选择江南某些地区进行追慕式的述怀,略带夸张的描述连同诗人的过于浓重的情感,或许是一种避开朝廷党争纠缠、偏居一方乐山乐水的说辞。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词汇研究是整个汉语词汇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唐代诗歌语言数量极为丰富,既有对先秦汉魏词语 的继承和发展,又创造了大量新鲜的有生命力的诗歌语言,同时吸收了民间口语方言,成为近代语言研究的宝贵资 料之一。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唐诗语言的特点和研究概况,试图在总结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  相似文献   

18.
从名山地位的确立到成为游人心目中的向往之地,唐代的衡山旅游在衡山旅游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唐代衡山旅游的类别有贬谪之游、山水漫游、祈福之游和行脚云游四种,唐代衡山旅游有着重体验与感受、喜探寻遗迹和多重组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今天的南岳旅游开发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