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近现代出版界,有一位以经营见长的进步出版家——徐伯昕,他是邹韬奋一生出版事业的重要伙伴,是《生活》周刊及生活书店名副其实的"总理"。徐伯昕有着过人的出版经营天赋,善于宣传推广书刊、营造人际关系、策划运筹出版资源,与邹韬奋优势互补,组成"黄金搭档",一起创造了《生活》发行量达15.5万份的民国纪录。徐伯昕还是周刊向书店转型的关键力量,是生活书店在抗日战争时期迅速扩张遍布全国的"总设计师"。虽然长久以来,他一直"隐身"于邹韬奋的光芒之中,但不管是抗战时期,还是和平发展的时代,徐伯昕这种极具创造能力和"共赢"能力的实干家都是出版业的脊梁。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我国大学出版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指出新时期的大学出版事业仍应以学术出版为中心,以管理促发展,实施选题创新战略,并主动与国际出版市场接轨,走联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媒介融合,编辑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选择者、策划者、加工者和推荐者,责任重大,身份特殊。研究编辑学,不但有利于编辑具体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编辑实践的创新,有利于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政策,有利于编辑学学科的成熟和完善,而且还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民族类图书出版的状况与对策宁玉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一方面,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为出版事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之得以迅速崛起,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另一方面,出版业在这...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对土家族出版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纳。作者认为,1949-1990年是土家族出版事业的初创时刻,1990-1999年是土家族出版事业的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是土家族出版事业的繁荣时期。其发展特点是由草创型、浅显型、狭义型、报告型向规范化、深入化、多元化、学术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元代苏州的学校出版,虽然不是十分发达,却是苏州出版的主力军。官方对出版事业的严格控制,加上科举制度的名存实亡,导致出版事业相对比较萧条,以致儒学出版和书院出版流传至今的图书十分稀少。  相似文献   

7.
编辑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 ,是出版物和出版事业的设计师与工程师。创造性思维是编辑思维的重要特征 ,贯穿实践工作的始终 ,从选题策划、稿件成果确认 ,到指导组织写作、审读指导修改及装帧设计等等 ,无不体现编辑的创新思维活动。编辑工作是一项以创新为主、技术性为辅从事精神生产的高级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8.
著名编辑出版家、翻译家、语言学家陈原从年青时代就怀着满腔热情投身于编辑职业。新中国成立后,陈原担任出版机构的领导职务,特别是他在商务印书馆兼任总编辑和总经理期间,在新中国出版领域起了领军作用,是我国当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实践者。陈原一直致力于进步的文化出版事业,注意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他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出版理念和开放进取、积极学习的出版思想,以及务实的编辑作风,直到今天,仍然是编辑事业的巨大财富,在编辑界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族文字出版事业作为保护文化生态多样性,培育共同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民族地区普及科学技术、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民族文字出版基地的建设不仅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实现民族文字出版的集约化、规模化,提高内容生产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而且它具有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设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应该以公益性为基础,逐步完善保障公共文化权益之功能,同时积极走向市场,充分利用公益和市场的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出版事业与出版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十五大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工作的形势、任务、特征及其发展战略。指出讲政治是出版工作的灵魂,狠抓图书质量是出版事业求得发展的基础,突出特色是形成良性循环和展开竞争的根本保证,树立精品意识是实现阶段性转移目标和寻求长足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