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武陵山区女儿寨侵蚀小流域植被恢复群落科属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隶属于89科178属221种,群落优势科趋于明显,含5种以上的科虽只占总科数的16.85%(15科),却占总属、种数的44.57%、52.04%,属内种数的变化范围为1~4,以单种属最多(148属,82.29%);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成分(15属,占65.22%),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丰富的热带性质(65属,42.75%)和明显的温带成分(73属,48.04%),在区系分区上处于从亚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及区域性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冕宁县山体滑坡地段早期植物群落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省冕宁县城厢镇刹叶马村滑坡迹地自然恢复早期植被的野外调查资料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在研究区域内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8科137属176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7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168种,隶属于51科129属.(2)构成研究区域植被自然恢复早期的种子植物有52科,分属7种地理成分,以世界广布的科最多,热带性质的科与温带性质的科比例接近.同时130属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温带性质的属多于热带性质的属,世界分布属仍有较大比例.(3)群落分类的结果得到6种群落类型,代表了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小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先锋群落,各个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则代表了自然建群中的先锋物种.DCA排序的结果反映了多种环境因素对植被自然恢复的影响,提出加强对山体滑坡地段植被自然恢复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浙江缙云大洋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64科598属l279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58属132种,种子植物136科540属1147种;珍稀保护植物21种,药用植物200余种.植物区系成分较复杂,群落垂直分布明显,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良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对辽金历史地理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与成就,取得丰硕成果,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文地理方面如疆域、行政区划、地名考证、历史军事与交通地理、城市地理、人口史、移民史等问题;自然地理方面如气候变迁、地貌和植被以及水文等问题。随着学术积累日渐丰富,学界未来或将在诸如历史经济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城市地理以及历史社会与文化地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大埔县大麻老区镇,韩江纵贯其境,总面积232.82平方公里,是该县著名的华侨之乡和文化之乡。近年来,大麻镇党委、政府投入1200多万元实施"六村联动",以阴那山五指峰为中心,以万福寺为龙头,整合小留村、大留村、中村、下村、坑尾村、桃石村等六村名人名居名寺名景、古村落等旅游资源,在山水田地间"耕"景观、"种"旅游,打造美...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这种背景使天人关系成为哲学探讨的主题。庄子哲学诗性特征的形成,有其被地理因素限定的侧面。宋国独特的地貌、植被绝不仅仅具有物理学的意义,而是在“缘物起意”的思维方式中,成为寄寓庄子哲学之思的重要工具。因此,被地域限定的庄子与被庄子诗化的地理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对远方世界的诗性畅想则使这种哲学表现出一种地理学意义上的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7.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高等植物区系组成计198科、630属、1528种.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归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为主,热带成分较为丰富,与周围地区联系广泛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8.
秦巴山区历史上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野生珍稀动植物较多。但自 1 8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人口的大量迁入和增殖 ,乱垦滥伐 ,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秦巴山区生态重建 ,恢复植被是前提 ,重点是生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恢复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基础 ,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天然生物种质“基因库”的作用 ;山川兼治是重要途径 ,山川结合 ,综合治理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是生态重建的有力保证。秦巴山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 ,分别提出了“林 -草 -牧”、“粮 -果 -牧”和高效农业型模式及相应的配套技术 ,并且在试验区取得成功 ,同时辐射和带动了所在县及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旬河中上游地区森林的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该区种子植物区系比较丰富,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泰山是山东省主要的大山之一;号称五岳之尊。其植物分布情况过去虽有人做过調查,然多系采集标本:只有1950年华东林业調查队曾在該山进行森林与树木的調查: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地理研究班做过泰山前部的植被調查:1957年周光裕又作泰山朝阳洞附近的植被調查。华东师大生物系植物地理研究班前来調查时,笔者正在华东师大生物系进修,因此一同参加了调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乡土地理知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地理观念和地理概念。教师利用学生获得的乡土地理知识,引导他们去理解观察不到的地理现象,同时通过乡土地理教学,使学生获得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的有用知识,如地形起伏,气温、降水量变化,河湖分布,以及作物分布、发展乡镇企业同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的关系,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兰科植物约39属82种,以热带属为主体、热带亚洲属分布为核心,以地生兰为优势,区系分布以热带属为主有向温带过渡的趋势。种的分布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最多,属种的地理成分多样,属内种贫乏。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同时存在着工商部门的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保护和质检部门的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标记保护。两种保护机制的并存导致同一地理名称上同时存在两种相抗衡的权利:商标权人对地名商标的专有权以及该地区所有生产经营者对地理标志的集体权和共有权。由于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存在诸多局限,解决地理标志权利冲突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快制定《地理标志保护法》,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应当采取专门法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地理想象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就是人脑对客观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反映,是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语言和一定的感性材料,通过观察和思维活动,构成从未见过的新的地理事物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能力。地理想象能力是学生学好地理所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它对于学生形成地理概念,发展地理思维,掌握地理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据史料,以肥东振湖塔为例对风水塔的地理审美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和景观规划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水则是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塔是在中国分布广泛的带有风水涵义的古建筑,研究风水塔的地理审美意义有助于理解风水中的景观规划美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源流》2012,(1):42-42
身处梅县优美的自然风光中,连时间流逝的速度都是缓慢的。梅县地方虽小,却拥有1个国家5A级景区雁南飞茶田景区,雁鸣湖、阴那山灵光寺、叶帅纪念园3个4A级景区。在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各类鸟类栖息于茂林修竹之中,绿意浓郁的茶田一望无际,外地游客与本地客家人一同坐于其间,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荒漠是亚非荒漠的东边部分,其东缘还是亚非荒漠和欧亚草原两大地理带的分界线,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归属于蒙新区的西部荒漠亚区。分布于该区的爬行动物共15种,属于中亚型的种类占73.3%,北方型和东北型合占26.7%,充分显示出中亚荒漠动物区系的面貌.根据自然条件、植被和爬行动物分布的差异,可将内蒙古荒漠爬行动物区系进一步划分为:(Ⅰ)乌兰察布—西部鄂尔多斯荒漠省、(Ⅱ)阿拉善荒漠省和(Ⅲ)额济纳戈壁荒漠省.该地爬行动物区系与北非的动物关系较为密切,且有区系古老和种类贫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地理标志在我国主要有2种保护模式:商标法保护模式与专门立法保护模式。2种保护模式都对我国地理标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实践中,2种模式同时对一种客体实施保护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混乱与冲突。分析了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冲突的几种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冲突的相应措施:统一地理标志的定义、产品专用标志样式、保护手段、产品标准、认证程序;合并地理标志的注册体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地理标志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在我国实现2种保护模式的融合并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对地理标志充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近几年调查闽北地区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并参考《福建植物志》,编写成《福建攀援植物名录》.以此作为原始资料,经初步统计,福建攀援植物共有564种,隶属于195属、60科.基本特点是:双子叶植物科属种最多;小科属和单种属科较多,而大科属较少.通过属地理成分分析可知,泛热带成分比例较大,占福建攀援植物总属数76.3%.通过与邻近地区比较分析,福建与广东的共有种数最多,有437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新编《焦山志》所遗佚《综述》一章,主要概括介绍焦山之山形水态,地理形势,土壤结构,气温变化,沙洲变迁,以及山中风物、植被、古今景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