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为此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中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包括作文前的详细指导,作文时的耐心辅导,完成作文后的精心批阅。然而令老师们失望的是自己下那么大的气力,收效却了了。面对学生的作文,老师们大都心急如焚,“这叫作文吗?”而老师们的失望却给学生的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失去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写作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更多关注如何教学生写的过程,即如何命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对作文后的“修改”则往往重视不够,只知道盲目地让学生去写,却很少主动去研究学生的作文心理和写作规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多数同学的写作,都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被动行为,抱着这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而进行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3.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被称为老大难。有人曾说 :“语文教学在普及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 ,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要使小学生作文有兴趣 ,必须打破教师随意命题 ,学生苦于无米之炊 ,一提起作文便一筹莫展、怨声载道 ,把作文当作负担、认作“苦差”的这种僵局。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让小学生乐于写、有东西写 ,善于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使小学生自己找到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内容 ,产生一种要说要写的冲动 ,这样变“苦差”为“乐趣” …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过去的作文教学指导课,教师往往是给学生一个题目,在简单地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存在着“皱紧眉头,咬断笔头”的习作场面。难免会出现主题轻浅甜腻,思想触角只停留在生活的表象,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备受关注。可以说,在作文上师生们的“投入”是很大的.但收益如何呢?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方面,教师投入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殚精竭虑地去命题、指导、批改、评讲,审题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讲述得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另一方面,学生却大多数“畏之如虎”,为完成“任务”而写。挖空心思地去编造、拼凑。  相似文献   

6.
教语文难,教学生作文更难。大部分学生的心理上明显害怕作文.把作文当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坎。造成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老师指导不得法,或只给文题,不作指导。学生不知怎么写;其次,学生的阅读面窄,社会实践少,生活豳子小。难以拓宽作文的思路;再次,初中、小学阶段的作文题一般仅停留在学校和家庭圈子里.有些题目内容相似,有些题目多年不变且每年写一次,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来;最后,在处理作文数量上老师很少变通.有些学校大作文、小作文、日记、课堂练笔、片断描写名目繁多,天天都有作文,忽视了作文创作过程长的特点,以致学生由繁生厌,由厌生惧,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能说会写”是对语文教学核心任务的精要概括的话,那么作文教学便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过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消极心理,学生往往对作文“望而生畏”,导致这语文的“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如何让学生从作文消极心态的阴影里走出来呢?我的思路是: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因此指导好学生作文,尤为重要。而我们农村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每当作文时总会出现几种现象:一、没有写作兴趣:二、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三、不知怎么去写。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过多的要求和过于单一的命题束缚了学生,另外过高的要求,低效的评价同样扼杀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二是学生阅读量少,语言贫乏。缺乏积累,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也是无法下笔。三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面对作文,纵有千言万语但不知从何写起,如何去写。针对上述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大胆探究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试行了下列一些相应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国成 《老友》2014,(5):19-19
正爱好是成功的风帆,奋力前行,就一定能驶向理想的彼岸。这是我几十年来辛勤笔耕得出的结论。我从小就爱好写作。从学写作文起,我就不满足于老师两周一次的作文指导课写作教学,而是经常自己命题,自己作文,将习作交给老师批改。由于写得多,一些命题作文,特别是记叙文写起来得心应手。以后读初中、读师范,我都以作文见长。我的作文、周记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上饶师范有两块板报,  相似文献   

11.
一般地说,命题、指导、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的“四部曲”。笔者以为,这种看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更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采取措施,使学生从厌写、怕写变为乐写、爱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作了一系列探索:一、作文命题讲点艺术,二、作文课走出课堂;三、教师“下水”示范;四、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等。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到,这些方法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初中毕业生,在初中又学了三年语文,大小作文写了近百篇,但有相当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仍然十分低下,作文时仍然无从下手,不知所云,即使写了几句也是空洞无物,写不出感人的事迹和语句来。这种现象我想与我们的作文指导是不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假期,我看了不少老师批阅的学生作文,发现在评语上存在的问题不少。首先是态度不认真,看完一篇文章后,慢不经心地写上“形象生动”、“条理清楚”或“文理不通”几个字,就算万事大吉;其次是方法不当,信手写上“语无伦次、东扯西拉,杂乱无章”等等,凭感情用事,不考虑其教育作用和对学生情绪的影响。我认为象这样给学生的作文下评语是不可取的。到底如何下评语呢?谈点个人的看法。 作文,不仅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也反映一个学生的思想水平。学生正处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会指导学生作文,不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就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只是进行了一半,因为好的文章不仅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分写,七分改”。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不辞辛劳地替学生逐字逐句地修改作文,往往把一些超出学生见识之外的语言强加给学生。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思维不发展,观察事物不全面,甚至出现作文的“懒惰”行为。  相似文献   

15.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作丈的批改了,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到“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这样的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作文的评改方法已势在必行。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本校作文课题研究,尝试运用新的理念对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提高学生作丈水平的路子,那就是变“教师改”为“学生改”。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见到下面一些现象。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作文“有米下锅”,能写出象样的文章,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搜集作文素材,甚至把它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以备作文之用,而学生却往往不会运用这些材料,作文时仍然是“双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写不出文章来。有些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常常对文章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都作出硬性规定,甚至写几段,用哪些词语都有具体要求,认为这样指导才算具体落实,学生按  相似文献   

17.
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而语文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那么如何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推动作文教学呢?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生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望着黑板搜肠刮肚,瞑思苦想寻找灵感。文思时断时续,凑字数交卷了事。这种被动的作文教学方式,实在是苦了无米之炊的学生。我曾对学中写作小权状况作了一次调香…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写作过程一般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阶段。如何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其根本策略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即指导学生有效积累,有效实践,有效参与评改。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但是目前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作文不够重视。他们的作文要么抄书、抄报,要么三言两语应付差事。这些现象的产生,除学生重理轻文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命题的不恰当。那么,中学作文究竟应该怎样命题呢?积我十几年作文教学的成败,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作文,往往是学生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好还要写得快。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写老师就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为“我”补课;写好事就是“三子”——车上让位子、上坡帮推车子、街上捡皮夹子,这种境况让语文教师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