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公共外交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催生了网络公共外交,这一有别于传统外交的新的外交形式,需要的是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外事中去。微博作为一个新生的信息交流平台。有着大众性、发布信息门槛低、“核裂变”式传播、“先声夺人“的时效性等特点,成为实现网络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外交:美国公共外交的一件新式武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网络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外交形式,它改变了人们对主权、权力的传统认识,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复合性的影响。网络外交已发展成为美国施展公共外交的一件新式武器,美国政府极力谋求通过网络外交去影响和引导外国公众,欲在提升其外交软实力的同时实现其外交硬目标,旨在展现其"巧实力"进而增进美国的国家利益。然而,如果美国政府不认真反思并彻底摈弃其霸权主义思维与单边主义行径,网络外交也势将难以发挥其能动的公共外交效用。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公开性、对话性、参与性及连通性等传播优势使之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媒介,其提供的媒介情境也将公共外交带入2.0阶段。社交媒体使公共外交具有范围更广、针对性更强、便于收集他国舆情、易与他国民众形成准社会互动等特性。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基于社交媒体的公共外交,通过发布战略规划、完善组织构架、推广网络信息技术、开设社交媒体主页等方式促进其公共外交活动。美国的社交媒体公共外交主要采用通过"中区行为"吸引关注、从上层和下层两方面进行议程设置以及组织多种活动使网友在线上和线下共同参与等策略,其实践经验对中国的公共外交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共舆论对美国外交决策没有显著的影响。美国外交的这一反民主特性有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原因:在公众需求方面,大多数公众既对外交事务不感兴趣,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结果很容易受到领袖政治倾向的影响;在政治供给方面,美国公众被制度性地排除在危机决策和许多安全性非危机决策之外。不仅如此,政治家还通过控制信息来源来左右公众舆论,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政党和选举制度决定了政治家并不需要所有选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共外交事业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与传统外交一道有效提升中国外交水平与效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外交形式促进了中国增强国内外舆论的把握能力、跨文化交流水平、国家形象塑造及国家权益维护等若干方面的进展,现已初具自身特色,发挥了不同于传统外交的特殊作用。今后须力促中国公共外交理论及实践的不断推进,在政府角色、理论构建、人才培养及传播效果等若干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6.
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9·11”事件发生之后 ,公共外交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着眼于公共外交的学术著述和政策计划先后推出。其实 ,美国的公共外交并不是一个新事物 ,早在冷战期间就作为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考察公共外交概念、特征以及外交价值的基础上 ,认为公共外交是2 1世纪外交理念转型的一个趋向 ,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网络公共外交:基于两种研究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一帆  李宝俊 《国际论坛》2012,(5):53-59,81
网络公共外交作为信息时代公共外交的新形式,其出现与发展既有以互联网为里程碑的传播技术的推动作用,也离不开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支持。网络公共外交使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从"理论"走向"现实",促成了由政府权威"独白"到对话与合作这种沟通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网络及网络管理成为影响国际形象的重要因素,而网络公共外交也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网络公共外交对于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公共外交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亮点。公共外交之所以成为显学,从根本上来说,是全球化时代外交转型、学科交汇和中国崛起共同汇聚的结果,反映了跨学科交流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劲的生命力。然而,公共外交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处于发展之中,面临着严峻的学科发展挑战,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着纷争。因此,中国公共外交的学科发展需要确立"三位一体"的指导方针,在宏观上把握公共外交的学科布局,从跨学科和多学科的视野推动公共外交的学科建设,努力推进公共外交理论体系、培养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初步厘定公共外交概念的基础上,对公共外交的地位、作用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据挖掘软件,我们获取了近年三十件重大公共事件的微博相关数据,并从中筛选出意见领袖群体.通过对意见领袖的社会身份、参与议题类型、微博文本框架进行内容编码分析其话语策略,我们发现:在整体上,“情感表达”框架是意见领袖型微博样本的主导类型,意见领袖通过“情感表达”框架实现共意动员,并在此过程中积累影响、树立权威.在微观层面,意见领袖强调基于身份、议题的差异化框架使用,不同框架策略选择的外在表现是意见领袖的框架分化,这种分化的后果是使整个意见领袖群体的影响呈现出层次化传播的态势,意见领袖群体通过框架分化对网络舆论场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媒体,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已得到普遍应用。借助新浪平台对国内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微博服务进行分析,总结了公共图书馆在微博服务方面的优势,通过描述微博来源、数量、建站方式、建站软件、主题内容及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等,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的微博服务和建设进行了比较,并提出改进公共图书馆微博服务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热门微博基本囊括了网民每天在微博上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成为微博舆论的缩影。对热门微博的主要议题、议题设置者、设置方式和议题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社会和娱乐两大议题成为微博用户最为关注的内容,体现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微博上的融合;热门微博的议程设置者主要以精英用户为主,但也为草根用户提供了参与公共空间的机会;内容是影响微博热度的决定性因素,而媒体形式和叙述方式等手段可有助于增加微博吸引力;在日常状态下,热门微博的议题呈现零散、琐碎状态,而一旦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微博视点会迅速聚焦,形成强有力的微博舆论。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中主权概念回归与再主权化已成为主流。虽然网络主权在内涵上存在着诸如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与国家主权封闭性之间的矛盾、互联网的超地域性与主权地域性之间的矛盾、互联网的多中心性与国家主权单一性之间的矛盾,但这无法否定与忽视网络主权的重要性。中美两国对于网络主权的认知也存有争议。中美在保障网络安全与独立性、网络战实力等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是在国际互联网治理、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等议题上的合作也日益紧迫。未来中国须围绕加强网络主权的学术理论研究、制定全方位的网络空间大战略、构建网络平行基础设施、应对美国软性网络渗透与网络文化战及推动国际互联网治理转型等路径迈向网络强国。  相似文献   

14.
对作为大众文化范本的美国电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电影自誉为大众文化的典范,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制作模式和风格,并以工业化的大制作、类型化和娱乐性奠定了自身鲜明的特点。美国电影以其雄厚的财力、成熟创新的制作技术和不断变换的叙事题材,逐渐地占领了世界电影市场。面对美国电影的在世界电影市场上逐渐所形成的垄断地位,以及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不断蚕食,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美国电影的本性和导致世界电影文化单一化和简单化的倾向感到忧心忡忡。对此,本文主要是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美国电影的特点和实质,来揭示美国电影的本质以及对各国文化侵略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服务贸易是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在各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我国服务业长期以来的缓慢增长不仅影响了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由此导致的十几年来的服务贸易连续逆差也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服务贸易竞争力。因此,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改变服务出口结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专利信息对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利用“Innography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平分”对中美航空发动机专利信息进行全面检索,从两国专利年度申请趋势、技术领域、申请人、发明人、国家分布和专利权人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美两国航空发动机专利申请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并且在技术、国家和优势申请人等方面的分布也基本一致,但相比之下,中国本土申请人较少,而美国的发明人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鲍志鹏  金灿荣 《国际论坛》2020,(1):84-103,158
在判断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时,除关注其影响力的大小以外,还需关注受众对他国影响力性质的评价。从整体上看中国在东南亚六国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美国。具体而言,持传统主义意识形态的民众对中国的评价显著好于美国,持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民众对美国的评价相对好于中国。政治体制差异对民众判断中美国家影响力大小存在显著影响。虽然整体上中国影响力的优势已经显现,但是中国在全球化影响力方面仍存在不足。中国在塑造东南亚地区态势的同时,也要着重提升影响力的质量。中国应继续提升全球化竞争力,打造中国的全球品牌;注重改善社交媒体上中国的形象,鼓励更多的民间组织“走出去”,注意区分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做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学科在美国和中国分别有近50年和近30年的历史,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深受美国研究成果的影响,但由于两国研究环境的差异,美中跨文化交际领域在研究内容、研究群体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